读 英雄烈士谱有感
2020-02-17韦德锐
□ 韦德锐
我们常说报效祖国,拿什么报效?
既靠知识才干,也靠生命的光和热!
由新华社编发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在各大报刊出,它是一份生动感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材,是一座高入云天的革命历史丰碑,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怀着敬畏之心细读英雄谱,我看到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在那个黑云压城的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以坚定的信仰投身革命,以大无畏精神出生入死,以慷慨从容之浩然正气献身革命,谱写了一曲曲义薄云天的英雄壮歌,叫人感佩,令人崇敬。
我注意到这些先烈们都很年轻,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但是叫人叹惋的是,太阳刚刚升起便殒落了,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在我所读的烈士英雄谱中,年龄最小者仅17岁,名欧阳立安,1914年生人。欧阳16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随刘少奇赴莫斯科作为青年工人代表参加红色职工国际代表大会,归国后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和上海总工会青工部部长。1931年他被反动军警逮捕,时年17岁。面对敌人的酷刑和逼供,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刀斧加于颈而从容镇定。就义前他大义凛然地高呼:“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我是共产党员,就是筋骨变成灰,也还是百分之百的共产主义者。我为主义、为人民而死,死而无怨。”欧阳立安在上海龙华被敌人杀害。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刘胡兰式的英雄。
今天的同龄人,他们已经远离了战火硝烟,也不知牺牲为何物。生活在和平的天空下,得国家之关怀、父母之呵护,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求知读书,两相对比,这是何等幸福?与那个时代的人相比,真有天壤之别。这是历史的进步、革命的成果,没有先烈的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哪有今日之和平安宁、海晏河清?而今的莘莘学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清华北大,将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端人才。这当然无可厚非。当年要是没有钱学森、王淦昌、邓稼先、于敏等大科学家,我国的两弹一星不可能以这么短的时间研制成功。但是我们绝不能忽略问题的另一面,科学家们绝不是仅靠知识才学担当起国之大任,他们还有令人崇仰的献身精神。国防尖端科学的试验基地在远离大城市的大西北的荒漠中,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为了保密,他们一别妻子就是十年二十年。这且不说,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要经历无数次“危险的试验”,他们是在死亡线上战斗,随时准备献身。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就是在试验中受到核幅射不治,61岁便长辞人世。
说这些就是想告诉青少年学子,科学家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揿揿电钮,更不是坐豪车住别墅拿高薪过安逸生活。复旦大学植物学家钟扬的工作岗位在雪域高原,水稻专家袁隆平的工作岗位在田畴垄亩。我们常说报效祖国,拿什么报效?既靠知识才干,也靠生命的光和热。我想,这便是编发英雄烈士谱给我们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