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知识解答

2020-02-16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双手病例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如果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者需要及时就医排查。

与流感症状有何区别?

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等。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症状尚缺乏足够临床资料。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少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检测阳性。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成功治疗方案有哪些?

治疗包括隔离、对症支持,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指氧饱和度等。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收治在同一病室。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虽然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抗病毒药物,基于既往研究结果,发病早期可选用相关药物。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成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要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加强心理疏导。重点是呼吸支持。对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如果无创机械通气2小时,病情无改善,或患者不能耐受,应及时过渡到有创机械通气。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天)使用相关药物,也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有条件情况下可考虑恢复期血浆治疗。

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是什么?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外出回来感觉全身都沾上了病毒进家门需要做什么?

正常脱衣服、摘口罩、洗手就可以。

出门回来之后即使衣物上真的有病毒,病毒不会一直保持活性的。

通常呼吸道相关疾病的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范围在 1 米左右,对一般人来说,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可保持安全距离。外出时戴口罩,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去捂住口鼻,已经能够防护,无需过分恐慌。到家后,大人和孩子都摘掉口罩,洗手洗脸,及时更换衣物,完全足够了。

无症状感染者应该怎么防控?

钟南山院士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不是很多,但是有。这些人绝大多数与确诊病人接触过,或者有武汉接触史才去做检测。有报道称,个别无症状感染者可以自己治愈,也有个别无症状感染者可以传染给别人,所以只要检测是核酸阳性,就一定要隔离,要重视这个问题。

如何选择口罩?

(1)一般人群:建议普通民众、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口罩,建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有条件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2)特殊人群: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高危人群,原则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级别)并佩戴护目镜。某些心肺系统疾病患者,佩戴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口罩。

如何正确洗手?

(1)在流水下,淋湿双手。

(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搓双手至少15秒,具体操作如下: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④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⑤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在流水下彻底冲净双手(包括腕部、前臂或肘部)。

(5)擦干双手,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家庭日常如何做好预防?

(1)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2)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3)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4)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经常通风。

(5)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6)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7)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具、餐具清洁,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桶内。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8)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9)准备常用物资。家庭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

家庭成员出现可疑症状时怎么做?

(1)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2)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场所。

(3)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4)患者的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与无症状的其他家庭成员保持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5)若家庭中有人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他家庭成员如果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

(6)对有症状的家庭成员经常接触的地方和物品进行消毒。

病例密切接触者如何做好居家医学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从和患者接触的最后一天起采取医学观察14天。在家中观察期间需与医学观察人员保持联系,并需要了解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掌握家庭预防的洗手、通风、防护和消毒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1)将密切接触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拒绝一切探访。

(2)限制密切接触者活动,最小化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成员活动公共区域。确保公共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保持窗户开启)。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密切接触者至少保持1米距离。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4)其他家庭成员进入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口罩需紧贴面部,在居住空间中不要接触和调整口罩。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并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5)与密切接触者有任何直接接触,或离开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后,需清洁双手。准备食物、饭前便后也均应清洁双手。如果双手不是很脏,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洁。如双手比较脏,则是用洗手液和流水清洗(注意酒精使用安全,避免意外吞食或引发火灾)。

(6)使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如果没有,用洁净的毛巾擦拭,毛巾变湿时需要更换。

(7)偶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可直接丢弃,或使用之后正确清洗(如用普通的肥皂/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8)家属应尽量减少与密切接触者及其用品接触。如避免共用牙刷、香烟、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餐具使用后应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9)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每天频繁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及其他卧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10)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水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物。

(11)戴好口罩、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触碰被密切接触者的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12)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就医。

(本版稿件综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健康报》等)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双手病例
双手罢工啦!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向上帝借一双手
“双手”挽留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