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中的人为啥不笑?
2020-02-16叶知春
叶知春
“茄子!”“Cheese!”……不论中外,大家拍照时总会嚷几个口号,就为了能展现出整齐如一的笑容。而在你印象中,除了《蒙娜丽莎》,有几张世界名画是面带笑容的?为什么名画中的人都不苟言笑、表情严肃?下面将为你揭晓答案。
几种推测
有人认为,以前的人不爱笑,可能因为当时卫生条件不好,大家都是一口坏牙,所以不便露齿。但也有文字说,当时人们的牙齿都不太好,彼此彼此,所以一口烂牙并不会削弱一个人的吸引力。
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她的首相帕默斯顿勋爵是当时著名的高富帅。虽然他在打猎事故中曾磕掉几颗牙齿,但还是被称赞有着“惊人的英俊脸庞和身材”。不过到了晚年,当帕默斯顿勋爵安上了不稳定的假牙,他的形象却开始滑坡。因为害怕假牙飞出,他的演讲总是磕磕绊绊,经常在议会上招来反对党人的嘲笑。
如果不是牙齿,那还会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有个因素很简单,但也很容易被忽略:作画持续时间太长,保持灿烂的笑容太难了!不信你连拍两小时试试?最美最自然的微笑,往往只在一瞬之间,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的时代,它非常难保存,更不易记录。
而在文化上,以前对于微笑的认知,和今天也大不相同。17世纪的欧洲,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展示笑脸的一般都是穷人、浪荡子、喝醉的酒鬼、天真的人和卖唱卖笑的表演者。对当时的上层阶级来说,展示笑脸是不合礼仪的。
法国教育家圣约翰·喇沙曾写道:“有些人的嘴唇张得那么开,他们的牙齿几乎完全可见。这与礼仪是完全矛盾的,因为大自然给了我们嘴唇隐藏它们,就是为了禁止你展示你的牙齿。”
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说,说服自己的模特笑是很难的。更别提在过去,只有富有的、有身份的绅士才会雇用画家为自己作画,所以画家画出来的表情都是严肃脸。
挑战时代禁忌的先锋者
在14世纪60年代末,来自西西里岛的画家安东尼洛达·梅西纳曾敢为人先,创作了不少带着微笑的肖像画。比如,他曾画过一位绅士,虽然没有露出牙齿,但他脸颊上长长的酒窝、眼角的笑纹,都表现出了和以往肖像完全不同的愉悦情绪。这位先生的笑容也许不是那么倾国倾城,但在当时已经是个大突破。
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曾在1890年为埃莉诺·布鲁克斯小姐画过一幅肖像画。这位小姐在初稿中露出的是温暖而恬静的微笑,但到了正式定稿时,微笑被抹去了,又变成了冷漠脸。这最终的选择,到底是屈从于甲方,还是画家本人对于肖像审美的不确定,我们很难考证了。但这些来自不同世纪的艺术家,努力与开放的微笑作斗争的事实,至少说明了如何画好微笑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狂放不羁的荷兰画派
要看到笑容最大最好的一面,还是必须离开上层社会,把目光投向社会底层。17世纪的荷兰画家们着迷于记录生活的丰富性,并刻意寻找其中的笑容。
“荷兰风格”常常是对社会狂放不羁的一种速记。简·斯蒂恩、弗兰兹·哈尔斯和朱迪思·莱斯特三位是好朋友,也都是这种风格的追随者,都喜欢画灿烂的笑容。
而在荷兰画家中最有成就的可能是格里特·范·霍索斯特。他创作了许多展现深夜小酒馆里人们吃饭、喝酒、唱歌、创作音乐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细节十分丰富,在日后也成为他的代表作。他在1624年创作的《大笑的小提琴家》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展现了下层阶级有趣的生活场面。
微笑又变了
到了19世纪中叶,摄影技术被发明后,微笑渐渐成为拍照时的标配。此后许多现当代艺术家在创作时所描绘的微笑,既不是为了表达温暖友善,也不属于荷兰画派的吐俗气息,而是有着更深的政治隐喻。
对于人们来说,肖像画往往不是要表现你真的是谁,而是展现你想被人记住的样子。在这点上,政客们尤为敏感,美国总统林肯就是一个例子。他的许多同事都说他非常有幽默感,在一些非正式的照片中,他看起来像一位慈父,但在摄影师亚历山大·加德纳1863年拍摄的照片中,他的表情是你能想象到的最严肃的状态,以至于今天人们对他的记忆依然是严肃高大的。
与林肯同时代的马克·吐温曾在一封信中态度坚定地表示:照片是最重要的记录,没有什么比被拍到傻笑更令人讨厌的了。
到了今天,很多人的手机里存着数百張甚至数千张自拍,在这些照片中,我们可能咧嘴大笑,可能笑不露齿,可能苦笑或者尬笑,它们记录着我们多变的情绪和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终于不用再像那些西方画作中的绅士名媛一样,仅仅被一张图片定义。不过事情的另一面是:拍摄成百上千张自拍,精挑细选、修图晒图,其累人程度也跟古人画像不相上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