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2020-02-16黎立华
黎立华
[摘 要]作文能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表达技巧掌握程度及思想动向。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文章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传授、作文批改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和创新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创作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想象力等。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3-0006-02
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写作作为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自然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重视。因此,对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借助课外实践活动搜集素材和积累经验
新课标强调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不仅要积极拓展学生写作的思维空间,还要鼓励他们多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搜集写作素材和积累创作经验。初中生还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积累的素材明显不足,所以绝大多数初中生写出的作文质量不高。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农村初中。要想化解这一难题,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并指导他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对相关环节进行思考,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等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重要素材。例如,每年重阳节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义务劳动,每年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墓前敬献花圈……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积累生活所需的实践经验,而且能积累写作需要的素材,还能受到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从而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素养。如果这样的活动能经常参与,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再为缺少相关素材而烦恼了。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过去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从给出命题、写作指导到作文批改和讲评,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完美呈现,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常常被忽略。这样,学生在写作時通常只是根据教师所给的思路进行补充,创作的自主性严重不足。这种现象如果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学生终将对写作失去兴趣,甚至会对写作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不能枉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让学生尝试自主命题,而且要让他们借助不同的手法去处理文章结构。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每个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出发,转变他们的写作态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作文题,并且不规定写作体裁,让他们各显神通。这样一来,原本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的学生,也会愿意尝试提笔写一写。一旦学生通过自主努力完成了一篇作文,且不论作文完成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三、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那么不仅体现出了他们写作能力的平庸,而且表现出了他们的懒惰。所谓“作文”,就是创作文学作品,而创作的本质是创新。如果学生在写作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平庸、语言高度重复,所选的主题十分陈旧的话,不仅会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不利,而且会让他们失去体验写作真正魅力的机会。其实,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思维定式。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迁移联想。例如,在讲完《愚公移山》之后,提炼出“愚公不愚”的观点,进而让学生迁移联想,得到诸多类似的写作主题或写作素材。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微小说。微小说通常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会让人在大笑之后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让学生写作微小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形成新的写作思路或角度,从而顺利结束写作。
四、传授技巧,巧妙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首先,积累并应用好词佳句。好词佳句是作文中的亮点。两篇相同题目的作文,如果一篇用词平庸,另一篇用词恰当、有深度,那么它们给读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提醒学生重视好词佳句的积累,培养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当然,也并非用上好词佳句的作文就是好作文,因为选词用句还需紧紧围绕题意。例如,在描写乡村生活时,学生应尽可能地使用一些朴素无华的词语,所选用的素材也应该和乡村的朴素相契合。其次,巧妙设计作文结构。作文中只有好词佳句仍不够,还需有巧妙的整体结构。如果整篇作文结构的逻辑性不强,或层次不分明,那么容易给人模糊不清、“流水账”的感觉。因此,要根据素材特点确定作文结构。例如,在写记叙文时,要根据素材选择记叙的方式,如插叙、倒叙或顺叙等。总而言之,传授各种写作技巧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整体写作的水平。
五、突破传统枷锁,不断创新作文批改方式
批改作文的传统方式是教师将每个人写的作文收上来逐本批改,尽管这种方式可以给每个学生准确的写作评价,但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有些教师为了提高作文批改效率,往往粗略看一遍作文就凭借第一印象打“印象分”。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仅仅结合字数是否符合要求、书写是否清晰等方面粗略打分。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不仅降低了批改的质量和效果,而且达不到批改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的作用,让学生尝试批改他人的作文。这样不仅让学生见识了其他人写作的方法与思路,而且让他们积累了批改和评价经验。然后,教师要将优秀的作文展示出来,这种做法不仅让优秀生获得了满足感、荣誉感,也给后进生提供了观摩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在批改和评价某一学生的作文时应充分利用这一学生自身的评价和其他学生的评价。这样一来,批改和评价才会更加真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更有利。
综上所述,对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授写作技巧、创新批改方式五个方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旨在给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重要思路。教师要明确,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只有处于不断学习和进步当中,才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高君英.让孩子们的心里都响起诗的琴弦:兼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J].考试周刊,2015(58):59+10.
[2] 朱小兰.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4):97.
[3] 张倩.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初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3(5):34-36.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