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发展

2020-02-16周晓霞

贵州民族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少数民族民族

周晓霞

(贵阳学院 美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05)

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层面的历史体现,是追溯过去最有效的工具,更是民族思想观念的彰显,是证明一个民族发展历程的重要元素。我国文化历经千年从不曾中断,不仅属于一种古文明,还是历史画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不同民族文化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文化长廊,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们不断奋斗、学习总结而成的智慧。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博物馆会见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观看了一段说唱展示后说:“你们的演唱很神奇,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文化的声音,我心里充满了一种敬重。”[1]可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扬一直是党和国家重视的重要内容。在此视域下,艺术领域开始涌现了大批量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为基调的艺术创作,如贵州黔东南凯里广场实现了现代建筑技术与苗族、侗族建筑元素的创新运用,对城市空间和景观园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发展趋势一方面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创新,另一方面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能够让世人欣赏到文化的生命力,感受中华文化所具有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少数民族文化概述

(一) 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

中国文明起源早,历程久,是文化史最长的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也孕育了丰厚的中华文化。众所周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除了人口基数最多的汉族外,其他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发展出了极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起源,以“满天星斗式”镶嵌在国际文化长河中。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概括,物质方面主要与饮食起居相关,精神方面主要与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相关。例如蒙古族迎接贵宾时首先会献上一碗奶茶,紧接着是奶豆腐、奶皮子等奶制品。蒙古人尊崇自然与火种,认为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允许任何脏东西污染,禁止有不尊敬行为产生。这些习俗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同时也是每个民族发展进程的历史见证。

(二) 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方面特点,如传承性、宗教性、交融性等,也正是这些文化特性的存在,才决定了其对艺术设计的重要性。首先,从少数民族的传承性来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当下的多元化民族文化形式。因此,对于中国艺术作品设计来说,要在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上和内容意义上呈现突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元素,这样才可以将中国艺术推向世界,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模仿外国理念的现象比较严重,任何一个走向世界的艺术设计都是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经过时间的沉淀,模仿只是一种片面形式,没有质的触感,更无法折射艺术设计背后的深层含义。因此,继承与渗透本土优秀文化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设计理论创新中不容忽略的文化元素。

其次,从少数民族文化的宗教特征来看,中国地域幅员辽阔,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信仰,另外,加上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在艺术设计中,除了现代社会中流行的主流文化外,还可以融入各民族宗教文化。

最后,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性来看,我国民族文化经过了四次大融合,这四次大融合促进了民族的形成,使得民族文化得到了丰富。艺术设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它还涉及到外形、色彩等。所以,艺术设计不光是要了解民族文化,还要能够挖掘文化精髓,将其作为创新理念渗入到艺术设计中,实现艺术创新。

二、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文化间的关系

(二) 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了艺术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彰显着历代劳动人民的精神总结,是智慧的沉淀,能够有效促进艺术发展。对于艺术设计来说,不仅是创作元素的圣地,更是丰富表现形式和强化精神语言的知识宝库。所谓艺术设计的精神语言是指透过艺术作品展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气息和内涵,是文化品质的体现。富有民族文化的艺术精神语言能够有效区分具有中国特色艺术作品和对其他国家的仿品。艺术设计的精神语言是随着艺术的发展逐渐融合进去的,并通过外在表现形式折射出来。精神语言的丰富多样、多元化能够极大地提高艺术作品的创新品质,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设计工作者都意识到这一点。很多艺术设计工作者只关注了视觉形式上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运用,忽略了创作过程中精神语言的重要性。时尚的艺术设计必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只有融合民族元素,才能将艺术品推向世界前列。

由以上叙述可知,艺术设计工作者想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必须学习其精华,了解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各个层面,根据不同文化形式,应用到针对性艺术领域,如环境艺术、产品艺术和视觉艺术等。环境艺术主要指生活空间的设置,如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产品类艺术主要指服装、工具等,与人类生活相关;视觉传达艺术指广告、动画等产业,能够给人带来视觉、听觉享受的艺术设计。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建筑风格、语言形式及服装款式等,为艺术设计师提供了设计广阔的灵感平台和源动力,同时还有助于实现艺术发展的多元和多样化,并且成为引领国际时尚的一种新元素。

(二) 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继承弘扬

中国各民族在许多方面具有很明显的差异,包括服装样式、音乐风格、语言形式和建筑类型等。从艺术发展角度来看,这些差别和不同为艺术提供了多样的发展空间,是促进我国艺术朝具有中国特色方向发展的关键平台。但是,反过来,艺术创作的普遍流传又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实现文化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较少,文化传播速度慢,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只是流传于本民族领域,缺乏向外展示的机会。针对艺术设计而言,把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之中,不仅实现了艺术的创新,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贡献。以服饰文化为例,不同少数民族为了生存和信仰,通常会形成不同的服饰文化,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比较丰富,从服饰文化中能够提取文化符号,丰富艺术设计理论体系。

三、不同民族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发展

由于各少数民族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在文化创作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在服饰穿着方面,不再单纯地为了遮体避寒,更重要的是用作本土文化的象征。这一点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和气候下,慢慢演变产生了复杂并且特殊的服饰文化。服饰文化的特点与地方的民俗风情融合到了一起,将北方民族推崇和谐、提倡宽容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服装设计上都讲究幸福安康,服饰的线条和图案都具有鲜明的饱满性和对称性,大多由红、黄、蓝、绿、黑等线条刺绣而成。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充满了灵性,所有自然现象都是万物灵魂的表现,在此信仰下,许多服饰设计都渗透了萨满教的元素。萨满神冠是典型的萨满服饰,是等级和派别的象征,主要有鸟形冠、鹿形冠、尖顶冠等,每一种造型都是一种神灵的代表。如鹿形冠上的鹿角是萨满身份的代表,一般鹿角越多身份地位越高,人们认为鹿角可以与神灵相通,同时也是抵御妖魔的利器,萨冠后面红、黄、蓝三条飘带分别代指火神、地神和天神。它的造型不再停留在视觉享受和实际应用,更侧重于宗教信仰。

四、少数民族文化与音乐创作和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经过长久的继承与发展,才呈现出当下的效果。在音乐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文化大发展还是民族音乐创作的数量增多,都为少数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首先,是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当代老一辈的音乐艺术家在工作中辛勤努力、孜孜不倦,通过挖掘少数民族音乐,创作和少数民族相关的音乐作品,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起到了理论上的支持。其次,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作品数量增多。近几年,民族音乐作品越来越多,利用到少数民族乐器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如辛沪光的《草原音诗》、陈刚的《阳光照耀的塔什库尔干》以及谭盾的《地图》,逐渐打开了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大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再次,在民族音乐创作的基础上注入了新鲜血液。如谭盾的《地图》,将湘西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交响乐融合到了一起,突出了河水声、风声等大自然的声音,体现了少数民族原始音乐的特点。此外,加入了声像记录片,使音乐与视频同时播放,增加了音乐的渲染力,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原生态艺术,又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与西方文化加工糅合到一起,开辟了更宽广的音乐艺术之路。

五、少数民族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

当下,根据中国中西部地域特色旅游的发展,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形象已经成为一种呼声。为此,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这也是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主要途径。不同少数民族建筑在结构、材料选取和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另一方面又与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一般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建筑,如苗族因生活场所比较潮湿,为了解决受潮影响,房屋建筑上建造两层,一般楼上住人,楼下不住人,结构用柱子架空,用穿斗式的结构,在柱子和柱子间用瓜和枋相互穿连在一起,形成牢固的网状结构,此种建筑模型被称为“吊脚楼”。从建筑学角度来看,属于最佳的建筑生态形式。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应用先进的建筑理念外,还注重引入少数民族建筑元素,实现创新的同时增强审美效果。以苗族、侗族为例,在建筑上创造了干栏式建筑,结合当地特有的气候变化,发展演变成现在的吊脚楼。吊脚楼构建的灵感来自于鸟巢居样式,翘脚与鸟的飞翅类似,鼓楼像通天的树杉。又由于两个民族都是农耕的稻作民族,所以对水牛非常崇拜,会用类似牛角的门栏进行房屋装饰。苗、侗族建筑文化元素的使用主要包括了创新型、移植重组等。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建筑样式基础上,将已有事物进行分解,细化每一个元素,结合创造者的智慧,组合成全新元素,再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既保证了民族文化的原始性,又能够与现代主流设计相融合。这一点在公共环境设施中的体现比较明显,休闲设施、卫生设施等公共设施体现民族风情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享受。所谓移植重组,就是从苗族、侗族建筑中抽离出建筑元素,然后再结合全新环境,组合成新的建筑设计,彰显民族特色。

六、少数民族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及发展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画家彰显时代主题和周围代表性元素的主要方式。油画是美术的一种,起源于西方,拥有浓厚的西方文化,是西方文化底蕴的象征,代表着西方大众的审美。我国的油画创作,应该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倾向。只有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够立足国际,引领潮流,实现生生不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除了体现绘画语言和构图外,还要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体现艺术本质。这一点少数民族文化一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油画中体现的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有云南文化、藏族文化、内蒙古文化等,并且逐渐在美术领域得到认可。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将藏族人民憨厚、朴实的气质真实地描绘了出来,同时又体现了对法国乡村风格人文主义精神的承接。如《进城之一》就描绘了三个年轻的藏族姑娘进城的定格画面,画中以现代化建筑为背景,并没有其他任何嘈杂的城市景象,也正是此种“寂静”才更好地突出三个年轻姑娘初次进城时恐慌的面目表情,眼神中透露出谨慎和小心翼翼。在色彩搭配上,利用灰褐色重点突出了藏族服饰的年代感和陈旧感。《进城之二》描绘的也是进城画面,不过内容转向了一对夫妻,妻子的一系列动作透露出慌张的神情,与丈夫昂首阔步的姿态形成对比,一柔一刚彰显出康巴汉子英武之气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藏族男性和女性的性格差异。两幅图画都渗入藏族文化元素,民族特征浓厚,刻画出了藏民朴实而又淳厚的气质,传达出高原的美以及人性的美。这正是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美术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影响与发展,让世人更多地了解高原人民的朴实与和蔼。

七、结语

艺术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除了带给人们视觉、听觉和触觉享受外,还担任着本土各元素传承与发展的功能。因此,将少数民族文化与艺术创作相融合,不仅是一种国际创新,更从文化背景下看出民族的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智慧的展现。本文从服装设计、音乐创作、建筑设计和油画创作四个方面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发展。为了能够在国际化的当今世界中立有一席之地,还需要相关艺术领域的设计者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不断探索,挖掘精华元素,特别的艺术形式,以此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星.云.海》
《花月夜》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