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承包商在EPC模式下的风险分析
2020-02-16
(西藏电建成勘院工程有限公司,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即包含设计、采购、施工三个方面的工程总承包模式,主要是指负责项目基本设计、材料采购和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总体承包工作,专门负责与项目试运营有关的服务项目。因此,它在业内也称为交钥匙工程。
随着市场的变化,原有的传统承包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EPC 总承包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人们也更加关注对于EPC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研究。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EPC 项目合同文件及其风险分析,如孙俊从国内承包商在EPC 项目合同管理中有待加强的方面入手,结合GN-POC项目对大型EPC项目的合同文件及其风险分析做了一些初步探讨;二是其他模式与EPC 模式的对比研究,如石林林、丰景春等在着重分析两种模式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详细对比了合同内容上的区别,分别从风险分散和转移、设计内容、合同范围、索赔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提出了DB 模式和EPC模式之间的主要差异;三是国际EPC 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策略,张再良、周旭荣等根据以往国际EPC 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介绍了国际EPC 项目的常见风险、风险识别方法与步骤、风险防范总体原则,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四是其他学者结合实际的电力、铁路、房建等行业的EPC 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策略的总结,如刘明煜在伊朗雅达EPC 项目工程变更风险的管理中通过风险识别,确定了伊朗雅达项目的工程变更风险因素主要有七类,而后按综合风险、风险管理侧重点对工程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应对策略、措施,保证了项目目标的实现。
1 EPC 项目风险影响因素
在考虑EPC 模式特征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总承包商在此模式下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的影响:客观因素、道德因素和技术能力风险因素。
1.1 客观风险因素
(1)经济因素。国际总承包项目的经济风险主要体现在汇率和通货膨胀上。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汇率风险;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清关程序很复杂等。由这些经济因素引起的风险将直接影响项目收入。
(2)政治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差异,不同群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进一步演变成冲突、摩擦和战争,就会成为引发项目活动风险的因素。这些因素通常是政策的变化、法律制度不完善、对外来文化的抵触与排斥、各帮派之间的斗争等。
(3)自然灾害。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暴雨、暴雪或山体滑坡等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项目的工期将会延长,机械修复和租赁费用以及人员雇用费用也会随之增加,这都会增加项目工程的成本提高的风险。
1.2 道德风险因素
道德风险是指因为机会主义行为而带来更大风险的情形,即业主或其下属人员利用多于总承包商的信息而有意做出损害其利益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业主拒绝支付工程款、材料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质量不达标、各级人员的失信或违法行为等。
1.3 技术能力风险因素
若承包商技术能力弱、设计水平欠缺、勘测数据不准确、缺少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机械老化或总承包商对于项目没有足够重视,则会直接加大承包商风险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2 EPC 模式下总承包商的风险
EPC 项目总体可分为投标、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5 个阶段,有时前后工作会有交叠。一个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承包商要面临不同的风险,而各人员因在项目中的职责不同,其承担的风险也不同。
2.1 合同程序性风险
在EPC 项目的运营过程中,有很多申请批准设计、材料和设备以及过程检查。 这些申请批准和检查的结果直接影响下一步工作。如果合同中存在不合理条款,工程师有很强的自主性,就会损害承包商的利益。例如工程师不批准检验申请,就会拖延工期,给承包商造成损失。此外合同中若有错误、纰漏和矛盾,其风险也由承包商一并承担。
2.2 采购风险
在设备、材料的采购过程中,时常存在供货方供货延误,采购的设备材料有缺陷,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可能损坏、丢失的情况。这些风险均由承包商承担。此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造成工程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的风险也由总承包商承担。
2.3 盲目报价的风险
在EPC 项目招标阶段,总承包商报价经常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总承包商以固定总价的形式签订总承包合同,若报价太低,则很难达到预期利润目标,而报价太高又面临着很大程度不能中标的风险。 因此,在EPC 项目投标过程中,总承包商有可能得不到施工机会,也有可能得到施工机会却达不到利润目标。
2.4 对承包市场缺乏认知的风险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通常存在差异,在工程承包市场中更为明显。当承包商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人文以及地理环境因素时,表明它对各自的条件和风险的分析也不够透彻。
2.5 工程建设风险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事故造成工程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的风险由总承包方承担。总承包商对业主提供的现场施工资料进行核查,并要保证这些资料是否准确、丰富和完整。此外,总承包商还承担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恶劣天气等不可预见的困难的风险。
3 EPC 项目的风险管理程序
总的来说,承包商在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中需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处理。
3.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未发生风险事故时,人们采用各种手段详细并连续地了解当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掌握这些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来达到使承包商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目的。风险识别过程包含两部分:洞察风险和分析风险,按照三个步骤进行:
(1)首先从各方面了解该项目状况,如项目资金来源、承包商需要进行哪些工作、开工和完工日期、项目技术标准等资料,除此之外,项目背景和业主的信用状况等同样重要。
(2)预估风险形式。要估计是何种形式的风险,即明确项目的目标、采用的具体方法及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手段以确定这些信息是否适应项目及其环境的变化。
(3)整合结果。风险识别之后要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将识别结果整理出来,以便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识别的结果应包括风险来源、风险的分类、特征、如何做好风险项目管理工作等内容。
3.2 风险评估
EPC 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评估应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1)经济。考察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形势、财政及货币政策、预算能力及外汇管理体制等。
(2)政治。调查项目所在地的时局是否动荡,并预测其政治斗争的后果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合同。检查合同内是否存在不合理条款,合同中是否有错误及纰漏以及这些问题将会带来多少损失。
(4)自然条件。考察项目的现场施工环境,包括地形地质状况、道路条件、交通运输是否便利、是否经常发生或发生过暴雨、暴雪等自然灾害。
(5)业主。EPC 项目的总承包商与业主直接对接,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要对业主的信誉、资金来源可靠度、监理工程能力以及对工程质量等各方面要求多加了解。
3.3 风险控制和处理
风险控制在EPC 项目中是指承包商采用恰当的方法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或者在风险事故发生时使承包商免受重大损失。人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控制风险:风险规避、风险转移(保险转移或非保险转移)、风险分散以及风险保留。
4 西藏某综合楼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实例
4.1 项目简介
西藏自治区党校建设项目采用EPC 总承包模式,发包人为西藏自治区党校,承包人为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A 公司),项目总工期:2年。
4.2 项目建设前期阶段风险识别
①进度风险
本项目工期两年,总体不宽裕。因为项目区域存在每年冬歇(11月中旬—3月中旬,4 个月左右)。
②技术风险
本项目总体工程规模不大,但项目系统工作复杂多样。
③控制管理风险
本项目为固定总价,业主新增了一些要求,同意在发改委批准同意前提下调整每个环节工作。
④自然环境风险
本项目位于拉萨市区,海拔高度3600-3700m 之间,属于高海拔自然环境区域。
4.3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①调研风险、工程设计能力风险采取风险保留
调研风险是综合楼建设的关键风险,但调研是否进行得充分,一般只有在施工中才会发现,有众多不可控的因素。
②运营采取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
本EPC 总承包项目,通过采用主体总承包加上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的模式来规避和转移风险。
③合同风险采取风险规避
本项目合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太大,A 公司可以采取风险规避的手段来防范风险。
5 结论
我国顺应国际趋势推行EPC 总承包模式是依据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建筑行业实现大跨度发展。EPC 项目中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较多,因此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应贯穿于每个项目执行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