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及对策
2020-02-16范源
范 源
(山西水利发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030002)
1 “五湖”概况
山西省湖泊总面积122 km2,不足全省国土面积的1‰,山西省“五湖”主要是指晋阳湖、漳泽湖、云竹湖、盐湖、伍姓湖,水面大于5 km2的湖泊,总面积82.7 km2,湖内水生动植物丰富多样,周边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荟萃,是全省重要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
晋阳湖位于太原晋阳古城遗迹北侧,西靠西山,东临汾河,湖区南部为晋阳古城遗迹,保护范围20 km2,晋阳湖西边距离西山山脚3 km左右,东边距离汾河1.6 km。
漳泽湖位于长治市城区,控制流域面积3 176 km2,是长治市生态和景观建设的重要载体,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
云竹湖是一座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控制流域面积353 km2。水面广阔,边缘蜿蜒曲折,大小沟壑四面延伸、形态丰富多姿,被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盐湖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古称“解池”,后称“盐池”,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是全省化工产品重要的原料地。为保护盐湖防洪安全,已建成完整的防洪体系,周边有硝池、鸭子滩、汤里滩、北门滩4个缓洪池。
伍姓湖源于舜帝后裔虞、姚、陈、胡、田五大姓氏居于湖边而得名,是山西省目前最大的自然淡水湖泊。位于永济市城东1.5 km处,属于自然湿地,并具有蓄滞洪功能。
“五湖”不仅支撑和保障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更是山西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晋阳湖承载着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优美传说和古晋阳文化,漳泽湖沿袭了“上党从来天下脊”的历史脉络和平畴绿野、碧水回环的秀美风光;云竹湖影印着“太行水乡”山明水秀、草木扶疏的迤逦画卷;运城盐湖以“黄帝战蚩尤”“舜吟南风歌”和五千年产盐史闻名于世;伍姓湖则因舜帝后裔“虞、姚、陈、胡、田”五大姓氏起源而得盛名。这些都是大自然与历代先民留给后人的生态资源和文化瑰宝,也是镶嵌在三晋大地的绿色明珠。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山西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五湖”生态系统出现了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水污染严重、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诸多问题,保护与修复的形势异常严峻,共性与个性问题并存,具体表现是:
晋阳湖规划范围内有企业、学校,城中村,拆迁难度大。湖区与周边冶峪河、风峪河、晋祠泉、汾河不连通。现有湖周绿化基本以乔木景观树种为主,没有乔灌草复层异龄结构,层次感不强。规划区内除古城遗址外,周边散布多处遗址,同时涉及晋源区约10 km2的基本农田,尚未与晋阳湖建立协调统筹的保护和开发。
漳泽湖由于长治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废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水库库区水质污染日益严重。长治市2019年实际取水量已达6 500万m3,城市生活缺水问题日渐突出,迫切需要建设城市第二水源地。
云竹湖(水库)划界工作已经完成,但确权工作尚未开展,对空间管控的要求不明确。库周建有少量高层建筑,存在侵占防洪库容的可能,影响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库周树种结构单一,长势差,林草覆盖率低。库区土壤贫脊,地表裸露,流域内水土流失造成水库淤积量以每年33.4万t递增,水库库容量逐年减少。湖区内共有11个村,总人口约4 000人,普遍存在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入库现象,同时库区内有分散耕地,存在农药、化肥污染、分散禽畜养殖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倾倒等问题。在库区周边有违章的餐饮、农家乐等设施,有的设施甚至在水库淹没区,影响蓄水安全。
盐湖不仅是一座天然的湖泊,更重要的是有5 000年的文化积淀。目前对盐湖保护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是维持“七彩盐湖”还是改造成全部蓄水形成“碧水荡漾”的大型湖泊。维持“七彩盐湖”可以保持一定规模的矿业生产;按照“碧水荡漾”的模式,可能会影响5 000年来形成的盐田生产文化传承。盐湖主要以产盐为主,1957年后盐产量下降,开始以产硝为主,到80年代后期硝资源也逐步枯竭,每年需补水1 000~2 000万m3,用水生产成本高。
伍姓湖主要容纳涑水河、姚暹渠、湾湾河以及周边洪水,导致伍姓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由于来水减少,湖泊萎缩,人为侵占等因素,现状湖泊面积只有11.3km2。受生态红线限制开发难度较大。为保证下游国考断面张留庄水质达标要求,涑水河穿伍姓湖而过,河湖不再连通,伍姓湖成为一潭死水,失去河湖连通功能。
3 “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对策建议
“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主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规划,重点做好湖泊生态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科学有限开发,努力恢复河湖自然特性、生态特性和生态功能。
晋阳湖应推进晋阳湖、汾河、晋祠泉、西山、晋阳古城“五位一体”系统治理,控制好湖区与西山之间的天际线和山际线,将万家寨引黄清徐原水直供水量常年通过晋阳湖库区调蓄,保持一湖活水;对风峪河入汾河段进行蓄水改造,实施晋阳湖、风峪河、汾河水系连通;远期通过西山生态补水工程、冶峪河、晋祠泉水系连通,保持湖水的流动性。加快晋祠泉复流力度,争取2~3年内自然复流;加大晋阳古城遗址保护和文化挖掘,讲好晋阳湖和太原故事。
漳泽湖应做好库区周边生态空间管控和绿化缓冲带,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限制库区及周边过度开发。加强长治市废污水处理,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实施城市管网改造、雨污分流等措施,同时对库区底泥进行清理。改善水质,作为长治市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做好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工作,以及漳河流域源头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工作,明确河流水系生态管控范围。做好长治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漳泽湖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
云竹湖在满足东山供水工程调蓄要求的基础上,可结合休闲旅游度假区功能定位和生态空间管控要求,限制开发高层建筑,做好库区绿化、美化,建设乔灌草相结合、错落有致的绿色生态系统,研究湖区农村生活污水零排放措施和农业面源治理方案,制定湖区底泥清理方案,消除内源污染。明确湖泊水面的自然属性、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实施政府管控有限开发。
盐湖应实施“一湖四滩”(即盐湖及周边的硝池、鸭子滩、汤里滩、北门滩)系统规划、综合治理,加大对盐湖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有序退出矿业生产,只保留必要的盐文化传承项目和区域,维持“七彩盐湖”,其他区域改造成“碧水荡漾”的大型湖泊。大力发展盐湖旅游、养殖等与自然生态相适应的多种经营并存的产业体系。改善鸭子池和硝池水质。充分挖掘盐湖文化资源、黑泥资源和盐文化资源,形成以文化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伍姓湖建议按照自然湿地保护区和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做好上游污染的各项治理,主要是上游盐湖区和临猗县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废水达标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河湖一体化,让湖水动起来,恢复生态功能。提高湖水净化能力,让河湖连通。实施“多规合一”的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湿地公园功能定位,划分生态红线和开发利用边界,将伍姓湖湿地保护区部分面积调整为省级湿地公园。加大对河东文化的保护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