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古医方中石蜜应用探析

2020-02-16刘喜平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方胡椒方剂

陈 程,刘喜平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糖在中国古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经敦煌传入的印度甘蔗和熬糖方法,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部分印度医学的内容,其统称为敦煌遗书,其中所有方剂称之为敦煌古医方,敦煌古医方不但涉及中医学,还涉及到一部分印度医学,在这些方剂中常以石蜜入药,这在中医尤其是中医方剂学中极具特色。季羡林先生所著《蔗糖史》[1]是一部较为完整的中国蔗糖史,从字形字义到甘蔗种植以及制糖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考据,石蜜的繁荣时期处于魏晋及隋唐时期,这与古医方传抄的时间基本吻合。本文以《蔗糖史》和其他敦煌卷子为基础进行考察,对敦煌古医方中涉及的石蜜进行探讨,以期丰富现代方剂学制备及临床应用。

1 石蜜制备及应用沿革

石蜜最早出现于后汉时期,最初很有可能是进口商品[2],张衡《七辩》[3]有“……石蜜,远国储珍”;曹丕《与朝臣诏》[4]记载:“南方龙眼、荔支宁比西蒲桃、石蜜”,以及其他文献记载的“西极国石蜜”可知,石蜜原本并不是中国所产。据季羡林先生考据,石蜜的内在含义共有十一种[5],其中崖蜜、樱桃与手工制糖无关。陈磊[6]引用李志寰的《中国食糖史稿》,在武都汉简药方的基础上分析,石蜜在医学中的应用为蜂蜜,陈磊列举了隋唐时期著名的方剂、本草类著作加以说明,但石蜜既然是外来物品,那其传统制作工艺和内地传播就很重要,有可能是未加工的蜂蜜,也有可能是普通的糖水,甚至是固体状的带有甜味的其他物品。

《晋太康起居注》[7]记载:“尚书令荀勗嬴毁,赐石蜜五升”;《西京杂记》[8]:“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可以看出石蜜是一种液体状物品,以“升”“斛”来计量。季羡林先生认为上述两种材料并不足以采信,并以《凉州异物志》“石蜜非石类也,假石之名也[9]。实乃甘蔗汁煎而曝之,则凝如石而体甚轻,故谓之石蜜”和《新唐书·西域列传》“刻时石蜜为庐……[10]”为据认为石蜜是坚硬的固体状物品,尤其是引唐·苏恭《新修本草》和唐·孟诜《食疗本草》中关于石蜜的制作方法(“曝”或“煎”),认为石蜜必然不是液体状物品[11]。李治寰在《从制糖史谈石蜜和冰糖》中指出石蜜制作成饼状或者块状是为了运输,也便于雕刻成其他吉祥的形状作为礼物馈赠[12]。笔者同意这个观点,石蜜从国外一路引进到中原,最终变为道地药材进贡给朝廷[13],必然是不易腐坏且运输方便的物品,而固体石蜜具备这样的特性。

除此之外,在陈明所著《敦煌出土胡语医典〈耆婆书〉研究》[14]里,JP「81」(注:JP为《耆婆书》的英文缩写,数字代表药方编号,下同):“……香附子、石蜜……这些等量的药物应该混合好,与淘米水合用,将他们研磨成细细的药散”;JP「7」:“……放在干净的容器中,还应该放石蜜、沙糖,再用石蜜和沉香熏制……”。上述提到了研磨成散和熏制,结合季羡林和李治寰的研究更加说明石蜜是甘蔗榨取后通过曝晒或者煎熬形成的固体状物品。季羡林在《蔗糖史》里引RAI BAHADUR[15]对糖工艺的描述,可知石蜜是较为纯净和高级的,其原因可能在于不断熬制,去除杂质。季羡林表示这种糖浆在凝固以后又变回了颗粒状,呈现出更白的颜色,梵文叫puspa-sitā。但并不是我们现代所说的白糖或白砂糖,本质上仍是石蜜。

佛经《本生经》[16]1;I95(注:第一个数字表示原本的故事编号,第二个数字表示精校本The Jātakas Together With its Commentary的册数和页数)提到了石蜜的具体制作方法:“在大米粥里加上了融化的奶油、蜜和糖。中国旧译为‘石蜜’。”季羡林先生引义净夹注《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17]卷九:“然而西国制造沙糖时,皆安米屑。如造石蜜,安乳及油……”可见,石蜜的制作是要加乳或油,才能通过曝晒或者煎熬,凝结成坚硬的块状物品。

综上,石蜜最初是一种进口产品。将甘蔗榨汁,再加入乳或油,经过曝晒或煎熬,可以凝结成块状,即为石蜜。石蜜可以用作日常饮食,也可作为药物,除佛教徒外,在使用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注:因为石蜜制作需要加入油或乳,佛教徒食用石蜜有严格的规定)。

2 敦煌古医方中石蜜的功用

2.1 降肺止咳

石蜜作为药物,在敦煌古医方中随处可见,S.76(注:S表示英藏文献;P表示法藏文献;龙表示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为卷子编号,下同)记载:“石蜜(寒),主治心腹胀满,口干渴。波斯者良……”这里明确了石蜜性寒,主治心腹胀满、口渴,性味当属甘寒。而《耆婆书》治疗肺部疾病的石蜜药方有13个,多以咳嗽、哮喘为主,例如JP「87」:“豆蔻、莪术、小茴香、桂叶、天竺黄、茂遮果汁、独活草、莲子香、肉豆蔻、柠檬、甘松香……每份1两等量的长胡椒、干姜,1婆罗多劫比他果、长胡椒、石榴,等量的8婆罗多白糖(注: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糖的纯度会不断提高,在石蜜的基础上继续去除杂质就能得到白色的糖,陈明在著作中将sitās'直接翻译成“白糖”,或有不妥,笔者将其仍归纳在“石蜜”的范畴内),被认为能治疗痢疾、咳嗽、哮喘、打嗝……”《耆婆书》直接叙述方剂组成、制备和功能主治,从记载的内容来看,这13个石蜜的方剂均出现了“咳嗽”“哮喘”,结合其他药物,包括莪术、豆蔻、独活草、杏仁树等均有行气作用,可以归结为降肺止咳,尤其是使用了大量的热性药物,譬如长胡椒(即中药荜茇,下同)、黄细辛、小茴香、肉豆蔻等,偏向于肺寒引起的咳嗽和哮喘,根据陈明翻译的《耆婆书》,治疗肺部疾病的石蜜方剂出现“甘露”“灵丹妙药”等评价,可见石蜜在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JP「41」:“像甘露一样。”《医理精华》[18]是另一部印度“吠陀医学”的代表著作,其记载了石蜜的具体应用,例如Si.16.14(注:前一个数字为章节,后一个数字为条目顺序,下同):“用天木香、黄花稔、脆兰、三果、三热药和稠李加上酸藤子,以及等量的糖,这种药粉主治5种咳嗽。”可见,《医理精华》中的石蜜应用与《耆婆书》保持一致,所用其他药物也很接近,均可以降肺止咳,缓解咳嗽、哮喘。

2.2 和胃止呕

用石蜜治疗胃部疾病主要集中在打呃、呕吐上。石蜜本身具有止呕的作用,Si.3.27提到:“由蜜所提炼的白糖(注:此处应为石蜜),性燥,使人觉得新鲜,能止呕吐,治疗痢疾。”石蜜与其他药物配合,能更好地促进和胃止呕的功效,例如JP「84」:“印度枳的中间部分、劫比他果、长胡椒、干姜、茂遮果汁、茜草、珠仔树、三热药、香胡椒、白丹花、加上陀得鸡花、肉桂、香附子、小豆蔻……应该给予8倍的白糖,还有芝麻油,主治由体液(注:体液是印度“吠陀医学”的理论之一,包括内风、胆汁和痰三部分)引起的打呃……以及止住上吐下泻。”上述一部分药物本身就具有行气和胃、止呕止吐的功效,但药物仍是非常燥热的,此时配伍石蜜,能够使得整个方剂趋于寒热平调,这也是石蜜治疗打呃和呕吐的特点之一,即配伍大量石蜜,既能使药方平和,又能加强甘味和中缓急的作用。JP「90」:“莲子香叶、胡椒、干姜、长胡椒,以上份量依次增加,还有肉桂、小豆蔻,每种分量为莲子香叶的一半,再加上份量为长胡椒8倍的白糖……清退胃热……治疗痢疾、内部肿瘤、痔疮、呕吐。”石蜜主治打呃和呕吐的另一个特点是外用,Si.15.17:“甘草加上蜜;长胡椒加上石蜜;干姜加上粗糖,这三组药物用来灌鼻,主治打呃。”可以看出,石蜜打散灌鼻,同样可以和胃降逆。上述三组药物,虽然都是打粉外用,但每一个方剂都体现了甘味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性。

2.3 解表清热

印度“吠陀医学”理论将热病分为风性、胆汁性、痰性,根据《医理精华》对于热病症状的描述,可以对应为中医的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石蜜主要应用于风性和胆汁性热病,这与中医所讲的“甘寒助湿”相一致。中医认为,甘寒的药物能够生津,津液聚则生湿,水湿阻碍脾胃健运,导致脾胃不和,湿蕴中焦。Si.5.62:“甘草、印度菝葜、葡萄、末杜迦果再加上旃檀和青莲花;白柚木、稠李、珠仔树和三果、莲花须、莲藕、放进水中煎煮,再加上蜜、去了壳的稻米和白糖,放置一天后饮用,主治风和胆汁共生的热病,治疗内热、干咳、眩晕、恶心头晕及出血症。”石蜜性寒,本身有祛热的作用,再加上其他药物,可以治疗除痰性外的其他热病,在药物选择上,没有长胡椒、小茴香、干姜等大辛大热的药物,转而使用具有清热作用的花、叶、草等。《耆婆书》第41号方剂除了药物,还加入了馀甘子汁、野枣汁、甘蔗汁、山羊肉汁、牛乳和石蜜,治疗内热和发烧[19],并兼具保健作用。

风性发热的症状描述里还有“打呵欠、干咳、口渴”等气阴两虚证的表现,可见石蜜还能治疗气阴两虚型发热,这与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20]里提出“甘温除热”的补中益气汤有相似性,与石蜜治疗热证,尤其是气虚外感的热证相一致。

2.4 其他特色治疗

除上述主要应用外,石蜜还可以治疗外伤、酒精中毒、男科疾病、心脏病、风湿病、各类毒物,如27.13-27.41:“在被环形蛇咬了以后,服用榕树的叶梢……糖、甘草的药液……白乌头、蜜……珠仔树、八角、胡瓜根、芝麻、加上糖、蜜、酥……可治鼠毒;同样的牛角瓜汁液、芝麻和糖……消除那些难以治疗的狗毒……”。这些特色治疗涉及方剂较少,仍需要进一步挖掘研究。

3 敦煌古医方中石蜜的用法

3.1 煎服

石蜜本身是可以作为液体存在的,譬如石蜜浆,所以石蜜可以直接饮用,《摩诃僧衹律》[21]卷二十九提到浆有十四种,明确有“石蜜浆”。佛教戒律规定,石蜜浆算是非时浆,可以在不允许吃饭的时候饮用[24]。

除了直接饮用,石蜜更多采取了煎服的方法。在敦煌古医方中,S.76:“石蜜(寒),主治心腹胀满,口干渴……煎则细白耳”;P.2662V(注:V代表原卷子背面所记载的资料,下同):“紫蘓(苏)煎,治肺病上气咳嗽,或吐脓血,方:紫苏一升,酒研取汁,款冬花,桑根白皮,桔梗各三分,甘草四分,诃(黎)勒皮二分……蜜等微火上煎一两沸,置器中。”可以看出石蜜煎服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有时也用油或者牛奶,例如上文提到Si.5.62。方剂的煎服有利于多种药物的配伍组合,也能促进药物有效成分析出,有利于人体吸收,但中医学中使用酥、油或奶制品煎煮的情况比较少见。

3.2 含服

由于石蜜常做成固体状物品,所以小块的含服也可以治疗疾病,例如P.2665:“(大段佛经)用胡椒,安石榴子、细辛、人参、姜末、小豆、麻子各一铢,末,和石蜜浆、蒲桃浆,日咒七遍,乃至七日,用作饼,大如钱许,用搭眼上,以水从头后口孫(注:即“噀”字,含服咽汁)之”以及JP「33」等都说明了石蜜常常可以含服治疗疾病,这种含服时间持续久,方便快捷,对于咽喉疾病、肺部疾病有较好疗效。

3.3 外用

P.3930:“治眼风赤痒方:蕤仁磨研取细,和人乳着眼中即瘥。又方:赤烂者,取胡□□和腊脂涂即瘥。又方:黄丹和石蜜水调,涂眼即瘥”,是典型的石蜜加水外敷,治疗眼部疾病。这种治疗在胡语医方里也很常见,例如JP「75」:“黑色的沉香、小豆蔻、长胡椒、胡椒、桂皮……柠檬汁,大豆蔻,水,土茴香、干姜、乳山药……将同等份的药散称好后,再加入8份石蜜,主治食欲不振、胸口压抑、哮喘、咳嗽、心脏病、消渴症……将药散涂抹……”可见由石蜜制成的固体或半固体药剂,既可以外敷治疗局部疾病,又可以作为涩肠剂,用于治疗痢疾。

综上所述,石蜜在使用方法上以内服为主,包括煎服法和含服法,外用主要以涂抹、外敷和滴眼为主,使用方法多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4 结语

石蜜沿丝绸之路经过敦煌传播到内地,不但带来工艺,还兼具石蜜的各类用法,这种特色的用法在敦煌古医方中较为常见,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涉及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等。由于制造工艺的不同,石蜜的名称不断变化,最后随着糖精纯度的提高,石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独特的制备方法,以及临床治疗经验需要不断挖掘,以促进敦煌医学,尤其是中医方剂学的研究和发展。

猜你喜欢

医方胡椒方剂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贴秋膘』慎用胡椒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良医拒传方
从几组医方谈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来源
良医拒传方
海南胡椒价格持续走高
印度胡椒较高的输出量可能会导致市况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