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技术研究
2020-02-16陈增光
陈增光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寿阳亨元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晋中 045400)
引 言
随着我国综采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大走向、大采长综面过煤层巷道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部分矿区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施工已经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但是在采矿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冒顶等问题,人员必须迁移综放工作面,以维护工作面的安全性。
1 空巷概况
某矿某工作面主采8#煤层,煤层厚度为3.5 m~4.2 m,其平均厚3.8 m,以西南方为主要倾向,煤层平均倾角5°,结构复杂性较低,同时中部存在大量泥岩夹矸,且其厚度相对一致,煤层直接顶分布有石灰岩,平均厚度3.78 m,直接底主要分布中粒砂岩,平均厚度为2.12 m。工作面地表最大覆盖厚度为178 m,最大覆盖厚度为224 m,四周无建筑或公路分布,工作面分布有采空区,南部分布有运输大巷,西部设有掘进工作面,且工作面均结合实际情况预留煤柱,其不会影响工作面所在煤层。在设计工作面时,工作人员对陷落柱的影响予以充分考量,在外切眼位置需提高回采率。为确保回采的安全,要过空巷,工作面补切眼长30 m,高4 m,宽6 m。
2 工作面过空巷基本顶破断特征和工作面周期来压
2.1 基本顶断裂特征
综放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工作面与空巷之间煤柱的宽度均呈缩小趋势,受到超前支承压工作面周期来压的影响,煤柱受损、破损和变形问题发生的机率较高,因此基本顶断裂也更为常见,顶板压力随之增加,顶板矿压现象十分明显,工程施工中需要面对较大的风险。所以为了顺利过空巷,应规避综放工作面上覆盖基本顶的周期,增大空巷的支护强度。
综放工作面基本顶周期来压布距27 m,若工作面空巷为60 m,基本顶就会面临2次周期来压,对此,工作人员应在工作面距离空巷8 m时,以当前实际为基础积极推进工作面,从而有效规避基本顶周期来压对工作面空巷产生的负面影响,保证工作面顺利穿过空巷。
2.2 监测支架下沉量
12月17日综采工作面与外切眼煤柱相距14 m,18日,综采工作面与外切眼煤柱相距7m,19日综放工作面与外切眼煤柱相距4.5 m。在综放工作面上需合理设置测点,测点之间的距离为3台液压支架,共设7个支架,并详细记录液压支架立柱红色边沿至支架顶部的距离,共测了4个班组的数据。
与12月16日相比,12月17日的液压支架立柱下沉情况无明显变化,观测范围内下沉量为-5 cm~22 cm,液压支架运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与12月17日相比,12月18日液压支架立柱的下沉量变化明显,下沉量为4 cm~63 cm,12月19日观测范围内液压支柱下沉量为负数,这也证明液压支架立柱出现了回缩情况,而综放工作面基本顶出现周期来压,综放工作面逐渐趋近于空巷,外切眼煤柱的间距为4 m,基本顶出现了周期性断裂现象。为防止出现支架压死问题,需严格控制支架下沉量。
2.3 观测外切眼巷道变形情况
于外切眼、补巷和正巷上设有9个测点,补巷位置设有1个测点,正巷位置设有2个测点,6个测点设置于外切眼,观测人员应认真观测巷道顶底板的测点高度,以m为单位。12月18日,工作面进度加快,正巷测点与工作面距离较小,无需测量,空巷前工作面没有其他构造。12月19日工作面进度又一次发生变化,补巷上的测点距工作面较近,要求工作人员不得测量二者的距离,且空巷前无其他构造。随着工作面进度的推进,外切眼巷道的高度也在持续下降。巷道顶底板下沉100 mm,部分单体液压支柱钻底150 mm。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单体液压支柱发生压弯变形,外切眼回采帮煤壁裂隙发育明显。对此,应高度重视外切眼内顶板维护和回采帮煤壁支护工作[1]。
3 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技术措施
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技术是确保综放工作面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施工人员需结合工作面当前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不断完善工作面的运行状态。本文从加大支护力度、调整工作面以及严格控制工作面顶、底板三个方面对综放工作面过空巷的技术措施予以分析[2]。
3.1 加大支护力度
工作面正巷支护工作中,主要应用锚索、工字钢梁与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技术。施工中,工作人员对综放工作面进行补切眼、补打锚索处理,锚索与锚索之间的距离要满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另外,设置单体,加套工字钢梁,棚梁要与综放工作面保持垂直。在棚梁的下方设置单体,单体需经标准工序处理,且单体采用软连接方式,在综放工作面补切眼内与无炭柱煤帮相距200 mm处设置10 m长的锚索,锚索与锚索之间的距离为1 800 mm,锚索与水平方向成75°。综放工作面补巷处与综放工作面相距20 m的位置,需设置单体并加套工字钢梁维护,且采用矿用11#工字钢棚梁,梁的长度为4 m。
3.2 调整工作面
在采煤工作面过空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调斜刮板运输机,缩小过空行揭露范围,同时调斜角度越大,空巷街路面的面积就越小,为保证工作面安全出口两端的使用性能,防止出现运输机窜头或窜尾等问题,当工作面距离空巷30 m时,工作人员需调斜运输机,先摆机尾,将机尾向机头部位推进,输送机摆动角的最小值为4°。最大摆动角度为6°[3],如摆动角度超出该范围,则容易出现窜头或窜尾等现象。
综放工作面长186 m,刮板输送机长为190 m,机头和机尾超出工作面的长度均为2 m。若机尾超前机头10 m,则根据勾股定理不难算出,工作面输送机调斜后的长度,该数值未超过190 m,调斜后角度也可满足刮板运输机的运行需要,所以机尾超前机头10m符合工程要求。当工作面与过空巷相距20 m时,应调斜输送摆机头,也就是将机头朝前,机尾向前推,有效控制揭露面积,待顺利通过空巷,方可根据当前实际加以调整,继续采用刮板输送机以往的作业方式[4]。
3.3 严格控制工作面顶、底板
空巷底板的位置比综放工作面底板的位置高,其最小高差为0.5 m,最大高差为2 m。所以,如工作面与空巷相距20 m,则工作面要及时做好爬升留底工作。在通过空巷的过程中,确保工作面与空巷底板高度相同,避免揭露空巷时工作面底板与空巷底板出现负台阶问题,阻碍工作面生产的有效开展。
过空巷时,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检查液压支架,做好与顶部的衔接处理,初撑力充分满足规定的要求。过空巷时,工作面要迅速推进,不得停滞。空巷处的液压支架工作阻力不得超过34 MPa,为加快工作面的推进,工作人员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空巷停留时间,防止空顶面积过大,时间过长,进而出现漏顶的问题,影响工作面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4 支护效果及调整策略
综采工作面空巷余留2 m~3 m时,顶板初期来压现象尤为明显,后期也会出现顶板和底鼓问题,工作面单体钻底深度超过500 mm。工程施工中滚帮和钻底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在过空巷时,应于空巷顶板稳定岩层位置科学设置锚索,锚索需对齐,且适度调整单体液压支柱的密度。再者,工作人员还要于过空巷的前期阶段加大顶板压力监测力度,全面分析,准确预测顶板周期来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生产计划,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开顶板周期来压[5]。
5 结语
结合矿区某综放工作面过空巷工程概况观测了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提出了工作面过空巷过程中的主要控制措施,并得出如下结论。
工作人员严格对工作面基本顶进行了观测,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基本顶的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距离空巷60 m时,要加快推进工作面,从而规避基本顶周期来压对工作面空巷的负面影响。在观测液
压支柱下沉量的过程中,如工作人员发现液压支架立柱大范围回缩,则需全面观察和动态监测支柱下沉,防止出现支架压死的问题。
观测外切眼巷道变形的过程中,如工作人员发现外切眼巷道的高度有所减小,同时采帮煤壁裂隙发育明显,对此,工作人员应做好外切眼内顶板维护及回采帮煤壁的支护工作,加强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现场矿压观测中,当工作面过空巷时,工作人员采取了加强支护、工作面调斜以及工作面顶板控制等多种科学有效的处理方式,改善优化了外切眼支护模式,在工程施工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