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如何避免换料应激
2020-02-16张娟
张 娟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农业农村局,陕西商洛 726000
换料应激是家禽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通常以群发的形式出现,发病鸡短时间内可出现腹泻、料蛋(肉)比上升、蛋品质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产性能。本病在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期发病率显著上升,多由饲料厂复工延迟、物流不畅通而引发,给养殖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 换料应激
换料应激在家禽养殖过程中非常普遍,如饲养白羽肉鸡的养殖场,一般全程至少需要饲喂1 号、2号和3 号料3 种饲料,不同料配方是根据鸡的生长发育特点而设计的。按道理来讲,不同料进行接力更替时,换料过渡期至少需要3 d 以上,第1 天老料降25%,用新料替代;第2 天老料降低50%,用新料替代;第3 天老料降75%,用新料替代;直到第4天再完全使用新料。这种逐渐更替的方案,能避免鸡群因突然换料而导致胃肠道不适应,如果没有做到逐步更替,而是突然将饲料更换,就会出现肠道换料性应激。
2 发生原因
换料分为程序性换料和被迫性换料2 种。程序性换料是随着鸡日龄的不断增大,根据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及机体营养需求而进行的换料,如蛋鸡一生中从雏鸡开始一直到产蛋期,大致划分为雏鸡料、青年鸡料、产蛋期料等,而每个时期又有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分,不同时期饲料的营养配方不同,程序性换料是鸡场客观正常换料的现象[1]。被迫性换料大多是由于非主观能控制的因素而导致的饲料更换,如进入2020年后,由于我国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疫情,各地在做防控措施的同时,无形中对养鸡业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很多地区由于饲料厂复工延迟、物流停运、封村封路等原因,致使很多鸡场出现“断粮”现象。为了能维持饲料供应,很多养殖场从不同渠道和途径采购饲料,导致到手的饲料品牌不一、成分有别,更有甚者还可能碰到不良商家而购买到劣质饲料。这种就属于因不可抗力的非主观因素导致的被迫性换料,这种换料方式很容易导致应激。
3 临床表现
肉鸡发生换料应激后,最主要表现是粪便性状改变,正常的粪便为棕黑色、成形,换料后第2 天马上就变为棕黄色的稀粪,里面含有大量的未完全消化的饲料颗粒,即所谓的“过料”现象。鸡群整体精神不振,活跃度下降,鸡舍空气质量差,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上升,这是由于粪便中的饲料在体外被有害菌发酵的结果。有害气体对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鸡群就很容易继发呼吸道病,肉鸡20日龄时的呼吸道炎症多与换料应激有关。
蛋鸡发生换料应激后,主要表现采食量下降或不变,粪便不成形,有过料现象[2];蛋品质下降,蛋重减轻,蛋壳变薄,破蛋率升高,产蛋率下降,粪蛋、畸形蛋、小蛋、沙壳蛋增多;有些鸡还会发生输卵管炎,蛋壳表面带血。如果短时间内频繁更换饲料,会严重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久之还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严重的还会继发感染。
4 换料应激的防控
防控本病必须加强养殖场的管理,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从而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避免本病的发生。
4.1 加强养殖场管理
安排专人进行料库管理工作,对不同阶段的料设置安全库存,低于安全库存时立即采购。尽量选择有供货能力的品牌饲料厂家进行合作,有些小型饲料厂虽然有价格优势,产品也合格,但产能欠缺,供货能力有限,有时可能会出现断货现象,不推荐合作。同一批次的鸡尽量使用同一个厂家的饲料,不建议中途更换。对于程序性换料,换料时一定要逐步过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逐渐减少老料的量,增加新料比例,过渡期肉鸡建议3~4 d,蛋鸡进入产蛋期后建议5~7 d。换料期间务必注意观察鸡群的粪便,有异常紧急处理,发霉、变质、过期的饲料禁止使用。
4.2 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
换料应激在预防时可在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中含有益生菌成分,对肠道微生态体系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能促进饲料的消化,减少肠道应激[3]。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益生菌种类有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和丁酸梭菌等。我们推荐使用家禽专用菌种,尤其是含有乳酸菌类的产品,因乳酸菌是定植菌,进入肠道后能长期粘附在肠黏膜表面,相比其他种类的“过路菌”,效果更好。
4.3 科学使用酶制剂
除了微生态制剂外,饲料中最好再加入一些酶制剂,特别是含有淀粉酶、蛋白酶、肽酶等成分的添加剂,这些酶能够帮助玉米、豆粕、杂粕等更充分地消化和分解。由于饲料无论怎么变更,其中的能量、蛋白、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成分的比例还是大致相同的,只要进入肠道后在酶的作用下能加速降解和利用,就能降低应激反应。酶制剂中的酶和消化道中本身机体分泌的酶共同作用,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尤其是对于换料后小蛋、破壳蛋、畸形蛋、粪蛋等多的鸡场,更需要使用酶制剂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