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志
2020-02-15
《中学生天地》的35岁生日就这样来临了,在2020年,一个有看仪式感的、曾经被认为遥远得无法想象的年份。
回首这35年,《中学生天地》是主角吗?我们觉得并不是,真正的主角是这35年来的中学生们。而《中学生天地》则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记录了那些年轻人的理想与信念、热爱与能量……
于是,在这个有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将展现35年来那些曾在《中学生天地》出现过的少年,用这本单薄而又厚重的《少年中国志》,用短暂而永恒的时光,串起昨日的他们与今日的你们。
80年代——我们的雄心
大家都知道“ambltlon”这个英语单词吧,翻译成中文,很可怕,叫“野心”。但是这个词在美国青年中却非常流行,显然是一个褒义词。我们可以不叫“野心”,叫“雄心”。今天,面对滚滚的改革潮流,面对新技术的挑战,我们应该树立雄心壮志。
……它向社会表明了我们这一代的雄心壮志,它宣告:我们是未来的主人!
时间的魔力在于,这篇刊登于35年前并署名为杭州第十四中学高二学生徐琅的文章《我们的雄心》,如今依旧能够让人热血上涌、心跳加速。文中提到了武汉的一名初二女生王江,少年目光敏锐,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武汉市吃“大锅饭”所造成的弊端,并认真地提出了改革的意见。
在那样一个斗志昂扬、日新月异的年代,年轻的呐喊如此有力。他们渴望改变,渴望奉献自己的力量。那些写满了理想的《中学生天地》,将青春之火燃烧到更多读者的心中。
90年代——我的第二目标
如果我没能上大学,我将从容地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在祖辈们耕作一生的土地上一显身手。(浙江嘉兴郊区建设中学 赵林)
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考重点中学,如果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撞了车,我会向第二个目标——职业高中——冲刺。如果去了职高,我一定会更好地学习,说不定以后还能当上个什么“师”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杭州第十一中学 王星)
登上冰山,摘一朵雪莲送给爱和平的人们;横穿撒哈拉,去寻访三毛留下的足迹;闯入太平洋,去探索百慕大的奥秘;飞往月球,去品尝吴刚香醇的桂花酒……这便是我美好的第二目标——探险。(浙江上虞崧厦中学 杭秀丽)
初中毕业后,我一定会考高中,高中毕业后,我的愿望当然是升大学。我会选择攻读金融专业,这不仅仅因为眼下流行这个,最主要的是,我认为金融证券行业行情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能为它做点贡献是很有意义的。(浙江嘉兴郊区建设中学 冰兰)
打开1994年5月的《中学生天地》,看到这个题为《我的第二目标》的学生讨论,仿佛能够看到十几个少年对未来憧憬的眼神。那时,上高中、上大学不是唯一的人生选择;那时,留在故乡的土地上成为一名农民,或者上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术,不会受到太多偏见;那时,远方的世界一点点被打开,理想多了可以遐想的空间……
00年代/野百合也有春天
迈入新世纪,理想的色彩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浓烈。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一个名叫杨艳的女孩说,她想成为一名翻译;2006年,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点亮了平凡女孩的明星梦,《中学生天地》编辑前往《我型我秀》杭州赛区的海选现场,直击追梦的男孩女孩们;2007年,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女孩汤玫婕被《纽约时报》称为“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中国培养出来的出色学生”,她希望能够改变中国的教育……
不只是在高速发展的城市,理想的种子同样也在大山、乡野里发芽。
在江西省上饶县的乡村中学,有一群家境贫寒,却不愿意放弃读书梦想的女生。刊登于2005年《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的《野百合也有春天》一文中,钟缘便是“野百合”中的一朵。
钟缘在这群孩子中间特别显眼。一问年纪才知道,她今年已经17岁了。这个年纪,城里大多数孩子该上高二了,而她还在念初三。在我采访的这些女孩子里,她是唯一一个从头到尾都没有落泪的。
——“你初中畢业后会去打工养这个家吗……”我原以为她会犹豫,可她却果断地打断我:“不会!我要读书,只有念书,才会有大作为。”
——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住的是被人弃置的破瓦房,一到下雨天,屋里屋外便一起下雨。她永远忘不了一天晚上,她和妹妹们听到父母在外面说悄悄话。“多苦也要用力赚钱,造个像样的房子,再供她们三个人上大学!”三个女孩偷听着爸爸的话,互相捂住嘴巴忍着不哭出声,在床上抱着一起颤抖。
——“除了读书以外的愿望,我只想有一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家。五个人住在里面,挤挤的,暖暖的。”
梦想就是坚信可以找到自己的春天
第一次采访后不久,钟缘收到了写着自己故事的杂志。《野百合也有春天》这篇文章她读了又读,竟然隐隐有了落泪的冲动,“野百合也有春天”这几个字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初三时,钟缘连续一百多天每天学习到深夜一两点钟,最后出乎所有人意料,她考上了上饶县中学——江西最好的高中之一。然而,高中不仅是一个新的梦想的起点,也意味着一大笔沉重的开销,父母东拼西凑才凑齐了钟缘上学的钱。
高考结束,钟缘的分数超过了二本线。倔强的钟缘想为理想搏一把,填报了梦想中的中国政法大学。然而,生活没有出现奇迹,最后钟缘被长春一所大专的旅游管理专业录取。在大学里,钟缘把自己的网名改成了“野百合的春天”。
大学三年,钟缘努力学习,连年获得数额不菲的奖学金,她还在校内勤工俭学,在校外打工,挣到了几乎全部生活费。毕业后,她回到江西上饶,进入当地最大的一家旅行社做导游,三个月就当上了业务主管。一家人也搬离了那个被人弃置的破瓦房。不知不觉中,那些叫作“贫穷”的日子,慢慢地离她远去了。
社会的历练也让钟缘体会到,这世界并非那么公平。有一次,她带的团里有一些与她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他们凭着家里有钱有势,对她颐指气使。“我一点都不羡慕他们,”钟缘说,“他们靠的只是父母的钱和权,而我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让自己和家里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一直觉得我做得很好,比他们更骄傲!”
2006年,钟缘与自己的“白马王子”迈入了婚姻的殿堂,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如今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她用赚来的钱买了房子,也为父母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次采访前,钟缘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感人的地方,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正是一个个像钟缘这样平凡的女孩,用最朴素的成长故事,诠释了生命的热烈和韧劲。确实,每个人的起点不同,然而,只要踏踏实实去做,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采写:汪元 韩政)
10年代——迎接未来的姿态
2014年9月,浙江省出台新高考方案。除了语数外3门统考科目,还要再自选3科。不仅仅是对高中生,对初中生来说,选择的时刻也大大提前了。未来已在敲门,你将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它?
《中学生天地》2015年1月刊就这样“灵魂拷问”了10名中学生。“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想做什么?”“我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思考了这些问题之后,才是终极一问:“我将如何走向未来?”
在这个资源日益富足的时代,大家拥抱理想的姿态有了一些变化:深入自己的内心,放眼课本之外的大千世界——听听各行各业精彩的人生故事,向学长和前辈们打探种种“职场内幕”,甚至去亲身体验一番“上班”的感觉……
小编手记:少年的理想永远是赤诚的、自信的、热血的。时间流转,理想的内容越来越多彩,理想的思考越来越深入,拥抱理想的姿态越来越主动。
80年代——“第二课堂”
30多年前的中学生在关注什么,热爱什么?在《中学生天地》的创刊号里,杭州学军中学初二学生刘激扬写道:
《中学生天地》出刊的消息传来,在我们同学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我们——80年代的中学生们,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已远远满足不了我们求知的欲望,我们流连忘返于“第二课堂”:有的心驰神往于那奇妙无穷的电脑世界,有的孜孜探求着原子物理的奥秘,有的渴望探索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有的迷恋文学的魅力,立志当一个时代的歌者……为此,我们出入学校的阅览室,翻阅各种杂志,寻求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虽然在最初几年的杂志中,留给课余生活的篇幅并不多,但透过有限的文字,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一股暗流——少年们注视着课本之外的世界,他们热爱思考,更敢于表达。翻开1989年2月的《中学生天地》,浙江平湖中学初二学生杨丽在文章《揭去“安全面罩”以后》中这样写道:从小被家人和学校保护着成长的“我们”仿佛戴着“安全面罩”,是“单纯”“可爱得有点傻”的“好学生”,然而——
也许,这样的“安全面罩”一旦揭去,我们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但是,“防毒肌体”是要慢慢培养起来的。何况,还有那么多尽职的好“医生”呢!更不要忽视我们天生的“免疫能力”。我们原是好奇心强、爱探索、爱竞争的孩子,只不过“后天失调”,我们的免疫力被隐藏起来了。
从长远看,揭去“安全面罩”,给整个国家、社会带来的益处,将是无穷的。我们会比前一辈人更有见识,在文艺、科研、体育各方面,真正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会更有希望。
风雨中我们共同走过
1988年6月的《中学生天地》封面是一个扎马尾辫、穿粉红外套、笑嘻嘻的小姑娘。杂志最后一页还有一段关于封面照片的说明文字:“杨丽,浙江平湖中学初二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至今已在全国30多种报刊上发表散文、童话、寓言、日记等100余篇。1987年,杨丽被推选为嘉兴市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就这样,杨丽和《中学生天地》结下了长达30多年的缘分。
中学时期,热爱文字的杨丽不仅是《中学生天地》的忠实读者,时不时还会发表文章。上大学后,杨丽选择了新闻专业,成了一名真正的文字工作者。1999年到2005年,杨丽为《中学生天地》采访、撰写了不少文章。她还记得,“非典”时期,杭州建兰中学学生的亲属被感染了,学校因此停课。编辑请杨丽帮助采访那些处于非常时期的学生,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为一本曾给我鼓励的杂志写稿是我非常乐意做的事”。
现在,已是浙江《美术报》总编辑的杨丽成了《中学生天地》智囊团的一员,继续为杂志的重要选题和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那篇刊登在2003年七八月合刊的“非典”报道名为《风雨中我们共同走过》。30多年,杨丽从读者变成了作者,从作者变成了杂志社智囊团成员,对文字的坚守未改;《中学生天地》经历了从“从前慢”的岁月到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初心的坚守未改。风风雨雨,我们共同走过。
(整理:韩政)
90年代——把自己推向前台
翻开一本本20世纪90年代的《中学生天地》,纷繁多彩的课余生活扑面而来,其中声势最浩大的,莫过于听流行曲了。1993年,《中学生天地》连续三期用大篇幅讨论“我听我说流行曲”这一话题。香港四大天王、林志颖、Beyond乐队……流行音乐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青春随着动感的节奏生动起来,枯燥的学习生活因为它们而火热!
更有一群敢爱敢做的少年,因为热爱,所以行动。就像《中学生天地》1995年2月刊记录的那群来自北京市中学生通讯社的小记者,他们骄傲地说:“我们开了一场中学生自己的演唱会!”
想不起这已是第几届学通社的梦了——学通社的小记者们一直想办一台校园演唱会,唱自己的歌,展示最真实的校园文化。然而许多次努力都自生自灭了。从资金到场地,从策划到筹备,对一群中学生来说,真的很难。
经过两年的不懈争取,得到了北京市团委的支持,策划、组织一场校园乐队演唱会的机会终于来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年轻的心激动呢?他们把这台演唱会取名叫——把自己推向前台。
……沸腾的音乐堂,沸腾的人群。掌声,欢呼声,喝彩声,还有千百双手在挥舞。校园歌手们一再谢幕。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夜晚。
回家的路上,有人轻轻哼起一首老歌:“经过多少失败,经过多少等待,告诉自己要忍耐。”在《东方时空》播出的节目里,王欣在演出后台哭了。这就是男孩的感情,遭受挫折失败时可以不掉一滴泪,而成功来临时却往往会变得脆弱。
学通社不仅成功地把校园乐队推上了前台,更把自己推上了前台。他们说,那天最大的幸福是认识了自己。
青春觉醒的伟大力量
王欣是1994年演唱会的总策划。2011年,他在博客中写下《一九九三,阳光灿烂的日子》,回忆当时和王源春等人一起组织演唱会的过程和不为人知的细节。1993年和1994年的四个寒暑假,王欣骑车跑遍北京。“我几乎独自承担起了游说和寻觅演出赞助商的任务,见了一个个背景、性格、态度各异的大人物和小人物,好在当时对失败没有感觉,也不需要自愈,热情、敬业、勇气和衷肠是我全部的状态。”
事隔半年后,在学通社成立十周年大会上,对于那场轰轰烈烈的演唱会,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道出了两个字——不悔。“我望着那些跃动着的年轻身影,感到了青春觉醒的伟大力量……它使你有足够的时间,一次次地奋斗,失败,再奋斗,螺旋式地上升,直至最后成功……”
1996年,王欣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就读导演系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毕业后做过编导,创办过公司。他的微博@是我的脚步至今仍关注着不少音乐人,分享着喜爱的音乐,微博签名仿佛还带着20多年前的少年气:“任何爱过的东西,在能量上都一直会是你的,因为那份爱永远都不会变。” (整理:韩政)
00年代&10年代——越是小众的,越是大众的
要怎么总结新世纪的中学生关注和热爱的事物呢?实在是眼花缭乱!有收藏了200个品牌标签的,有在Blog(博客)上展示自己的流水账、照片、诗歌、散文的,有创办中学生网络电台的,有热爱二次元文化的,有设计火星上供400人居住的太空城的……
如果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那么越是小众的,也越是大众的。没有一种真正小众的爱好,强大的网络世界总能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当然,他们不只将目光落在自己的小世界,也关注着身边的大世界。2006年,来自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的武惟扬和他的小伙伴们用第三只眼看奥运——拿起相机拍摄奥运主场馆“鸟巢”是如何一天天被建起来的,捕捉北京迈向奥运的一个个足印。他们的故事被记录在2007年10月的《中学生天地》里,也被记录在那段激动人心、热泪盈眶的奥运记忆里。
小编手记:从当时的信息资源匮乏,到如今的信息大爆炸,看见的越多,关注的也越多、越深。这些目光投向热忱的内心,也投向奔腾的时代。
90年代&90年代——要是我来当校长
要是我来当校长,我会建立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科目。我会同意學生们搞通宵晚会。我会理解学生为北京申办奥运的失败而痛哭流涕,而且不反对他们难过得摔盆砸碗。(浙江鄞县中学 杜艳华)
要是我来当校长,我会制作校徽,让每一个学生都牢记自己是浙大附中的学生,时时记住做每一件事都不能给班级、学校抹黑。(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朱莉萍)
早期杂志里的“天地热线”栏目一定会让你爱不释手。每期针对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大家进行讨论:“要是我来当校长”“中学生假期打工利弊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浪潮下,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年轻的心中渐渐萌发。
当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1995年暑假,徐州环保小记者团应香港“地球之友”环保组织邀请,赴港参加访问活动。
夏令营的最后一顿晚餐相当特殊——以“贫富宴”的形式呈现出当前世界范围内粮食分配不公平的状况,让参加者亲身体会贫穷国家面临的粮食危机。其中15%的人为富人,享有美食;20%的人能吃到简单但果腹的一餐;65%的人只能得到一丁点儿食物,不足以填饱肚子。
“贫富宴”开始了,吃“富宴”和“中等宴”的人被安置在丰盛和较丰盛美食的桌边就座;而吃“贫宴”的则拿着仅有的两片黑面包和一杯白开水。看看周围的“穷人同乡”,吃“中等宴”的我们不好意思下筷。吃“贫宴”的很快吃光手中的食物,可怜巴巴地盯着我们桌上的美食,直咽口水,有的人还真的“进入角色”了,嘀嘀咕咕发起牢骚……这顿饭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最后的晚餐”。
00年代——你好,德先生
2008年9月的夜晚,杭州外国语学校的礼堂灯火通明。拥有投票权的300名代表正忙碌地填写选票。这是杭外学生会换届选举的最后一轮。前一轮投票已经把一半候选人“刷”掉了。根据规定,第二轮投票中,得票数排在前13位并且得票率超过2/3的候选人,将担任学生会的主席、各部部长等职。
《中学生天地》2009年5月刊的《你好,德先生》讲述了这场发生在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轰轰烈烈的民主选举。在候选人群像中,竞选学生会秘书长的陈思毅志在改变学生会的现状,她的“施政纲领”表达了大多数同学的心声,最终在竞选团队的帮助下,她赢得了超过90%的得票率。经历了一切后,陈思毅说:
最让我感到快乐的,是我发现自己的心态不一样了。上学期有一次,我在卫生间洗澡,洗到一半,热水突然停掉了。要搁以前,我只会觉得这是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要么骂两句,要么找谁去诉诉苦算了。但现在我会这么想,这是不是很多同学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呢?我会去进一步了解,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我想这就是责任感吧:想到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自己代表的群体——现在是一个小群体,将来会是一个大群体。
理想主义之路
联系到陈思毅的时候,她笑着说十年前的壮举“好遥远啊”。不过,看到杂志的文章后,她的记忆一下子全回来了。十年的时光,陈思毅经历了上大学、读研究生、做记者,现在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纪录片导演。
陈思毅正在拍一部纪录片,讲述中国医生的生存状态。她的母亲就是一名医生。影片以母亲为主角,讲述了她从医生变成病人,以及看待医患关系发生的变化。陈思毅希望能够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大家看到医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为医生群体发声,增进医患两个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
这和她当初选择新闻专业的理由一样,“帮助不太被主流话语听到的人发声,让他们的生活被看到”。
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中学时期那场对她有着重要意义的民主选举。她从中收获了两件宝物。一是自信心,在那次选举之前,她从来没想过当“领导”这件事,也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上;二是责任感,“后来从大学到研究生,我一直不甘心,不想做我觉得没有意义的事情,老想做理想主义的事情”。
在理想主义的道路上,陈思毅也曾在分岔路口犹豫不决。拍的片子可能没什么人看,看新闻的人也越来越少,是否应该选择更直接的方式,比如参加NGO(非政府组织)做公益活动,来为社会改变些什么。但后来,陈思毅还是觉得自己对叙事、写作更感兴趣。记者能够记录社会变化和人生百态,而影像则结合了叙事写实和视觉感性的特质。用间接的方式改变大家的一些观念,也挺好。
接下来,陈思毅感兴趣的题材有很多,比如年轻人回农村创业,社会对离婚女性或者单身女性的看法等。理想不再是金光闪闪的类似“改变世界”的宏大词汇,它变得更具体、更实在。每拍摄一个题材,她都可以从中学到东西,同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家对这个议题有新的思考,这就是她现在最想做的理想主义的事情。
(采写:韩政)
10年代——已来的主人翁
似乎从上学开始,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就竖立着一块闪闪发光的牌子——“你是未來的主人翁”。于是,有的人选择了等待,等啊等啊,某天回头一看,世界已经被更年轻的××后占领了。今天,一群不想被动等待的少年,用行动发出宣言:做主人翁,不必等到未来!
2015年8月11日,“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主办方宣布,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代表队的《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获得“最佳提案奖”,并将作为正式提案提交到2016年的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会议。此时吴宛谕内心的激动,早已超越了“为校争光”的层面。“我之前并没想到,全国政协委员,还有致公党中央和其他一些民主党派的成员都来现场看我们比赛……原来那些治国理政的‘大人物,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愿同我们平等交流,倾听和关注我们的声音;而我们的声音,也完全有机会去影响他们。这让我真正觉得,我们学生是有力量的。”
参与社会实践,想要努力改变什么的“吴宛谕”们无处不在。他们坚信,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让你也相信——咱们学生有力量。
小编手记:中学生能做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他们想得越多,做得越多他们用创造力、行动力传递着信息:我们不是只会学习的中学生,我们是全面发展、无所不能的中学生。
小编的话
做这期“天地聚焦”是令人心潮澎湃的。仿佛在剪辑一部纪录片,只能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精彩的故事。为什么选择了这些中学生?答案很简单——他们身上有中国少年应有的风貌,正是他们塑造了时代的模样。
作为编辑,见证了他们成长的我们也是幸福的。于是,带着幸福感的我们能够在下一年,下一个10年,下一个35年,与你相伴一程,相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