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2020-02-15张生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证书艺术设计文明

张生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生态文明观的提出是我党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对人民生态观的思想统一。思想意识决定行为规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宏伟的民心工程,想要得到全民拥护就必须从思想上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胜利。改革需要勇气和魄力,不能大跃进式的一蹴而就追求短期效益,因此教育就成了改革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和生力军。

1 生态文明观指导专业建设

生态文明教育包括社会大众教育和学校专业教育,其原则和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态观念和文明素养,树立遵守自然生存法则的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积极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从而形成真正的全民自觉行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环境设计的人才培养基地,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也是专业体制改革与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

1.1 以生态文明观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是根据专业特色和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并经过阶段性检验形成较为固定的教学路径与方法。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高素质是思想培养层面的要求,技术技能是能力培养层面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长期一直存在一个观点:片面强调重技术、重能力而轻设计、轻理论的教学观点。如果用生态文明观来指导专业,路径应该是思想指导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影响成果、成果改善教学的过程。明确这一过程,教学手段自然变得清晰,是采用现在学徒制、校企合作制、工作室制还是项目教学制等都是围绕培养合格人才展开,其核心是引入外部办学资源充实专业内涵建设,通过外推内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 以生态文明观为侧重点,优化课程资源建设

以生态文明观为侧重点,优化课程资源视野交叉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多学科专业的特点,其课程体系自然也是多学科知识点的集合。课程资源也兼具校内校外资源的双重属性,表面上看具有知识点宽、课程门类广、概念相对模糊等特点,但以生态文明观为新视野,课程改革紧扣社会关注热点,实时更新新理论新提法,拓宽课程构架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针对课程的交叉性特点收集相关素材和文献资料,用生态文明观为杠杆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互动与课程衔接,讲求作品的实用性与美观性、环保性等原则,唯有如此课程体系结构才能优化明晰。因此以生态文明观为视野交叉点,既解决了课程与课程的相互融通,又解决了资源的互动性和时效性,从而触发了课程资源活力与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以生态文明观为侧重点,建设新课程和教学导向系统。新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专业提升的动力所在,按照现有环境艺术设专业的课程体系来说,大多数同层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时是相对统一的,大约140~160 学分2600 课时左右。按照教育部专业建设方案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8 门核心课程是必开课程,围绕核心课程高校可以自主开发适合本专业的其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按照毕业实习基本能力需求设置的。生态文明观是设计思想层面的要素,必须要有专门的导向性课程,以政策解读解决思想认识,以生态观念解决设计与施工、以环保理念呼应课程建设,通过外部资源拿来主义或者内部资源开发研究等形式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思路课程开发自然被打开,包括理论研究型基础课、实践实用型专业课以及任意选修课程等新型课程,这些课程的开发原则必须坚持主题性原则,也就是生态文明观原则。

1.3 以生态文明观为检测点,深化1+X 证书制度

(1)以生态文明观为检测点,完善1+X 证书管理机制。职业等级证书体现的是社会需要,从前期的论证开发到证书实施以及评估体系等环节都必须有企业、学校、评估机构等组织联合形成管理机制开展运作,不是某一组织独立的行为,根绝政策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会根据国家标准化工作要求设立有关技术组织,全方位的做好证书教育与培训的顶层设计,创新标准建设机制,编制相关政策指导性文件,指导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开发。因此,健全证书制管理机制是证书制实施的前期保障。以生态文明观为检测点,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联合开发证书考核内容,既是对证书观测点价值的体现又能展现环保型证书的特点。

(2)以生态文明观为检测点,优化1+X 证书的含金量。职业技能证书含金量体现为业界认可与参与度。其本质是检测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具有市场行为属性,因此要大力深化校企合作,引入市场评价机制,针对某一知识点和技能循序渐进式开发技能证书,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学人才配置和相应实训场所设置等,建立健全证书的评价机制和监督体系。

(3)以生态文明观为检测点,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对于三年制大专学生来说,职业技能证书合理的安排时段为第二到第五学期,证书设置的原则应当考虑专业基础技能、专业理论素养、综合能力表现等环节。“1”和“X”的关系是等量或大于的关于,两者是互不矛盾的存在。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生态文明观的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观的评价机制,是专业建设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按照人才培养要求,制定评价机制合理、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实际、评价结果认可的评价机制是其主要目标。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评价手段与原则有自我认知评价、考核评价和企业与市场反馈评价,建立自我认知、证书考核、市场反馈“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才能有效发挥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作用。

2.1 生态文明观的自我认知评价

自我评价是以问题导向为目的的评价方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其知识点的导向不相同,但解决的问题却有共同之处,其中心要素是解决人与居住环境和谐的问题,关键词是生态、和谐、宜居、自然,解决方法是居住环境设计与制作。因此围绕居住环境设计的可行性和环境保护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是从源头上解决生态文明观指导专业学习的重要地位问题,以此促进知识结构的掌握与理解。自我认知评价还可以促进自主学习,解决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培养自我判断能力和评判能力。因此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实训实验等环节要加大学生自我认知评价引导,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观自我认知评价体系。

2.2 生态文明观的专业证书评价

专业证书是体现学生技术技能能力水平的证明,具有时效性和专业知识指向性,是与市场期待能力高度吻合的产物,因此专业证书检验的点是某一成果技能。如何在技能证书中体现生态文明观思想,就必须把握生态明文思想物化到量化的过程。把思想量化分解通过媒介和课程要素呈现出来,健全课程体系框架结构,把握规章制度与硬性指标要求,赋予课程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还要理清课程与技能证书的属性关系——课程为技能证书服务还是技能证书为课程服务的关系,严格来说两者既独立又关联,如何理清要看实际运作情况。技能围绕课程设计是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围绕技能设置是促进课程体系建设,两者观点不同,考核点也自然不同,前者求稳后者求变。而证书的生态文明观评价却打破了两者的属性关系。一切技能都围绕着环保展开,一切知识都框定在环保构架之内,做到利用思想解放思想,利用环保杠杆实现课程与证书的平衡。

2.3 生态文明观的企业与市场评价

高校人才培养有很强的自主性,但归根结底也是市场行为,所以企业与市场推动着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与市场高度关联的专业,通过对市场的现状分析、对企业的优劣分析、对人才的需求分析,才能验证人才质量要素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矛盾的转移,当下社会对于环境的期待已上升到精神追求高度,市场的反应尤其强烈,对环境不利的企业都纷纷转型,景观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等与环境建设有关的企业也开始推销环保理念、环保设计、环保材料,加之近几年国家环保投入和政策导向,多数企业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环保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就必须加强人员流通与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环节。

3 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要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从设计思维导向到技术技能培养,从环保材料开发到合理运用都要体现课程环保的前沿性。因此,专业建设的生态观需要用专业的视角去审视,需要加强理论指导,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上下齐动促进形成具有教学体系完善、课程环保理念合理、设计绿色低碳、人才培养符合要求的新型专业。

猜你喜欢

证书艺术设计文明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请文明演绎
《星.云.海》
《花月夜》
漫说文明
收录证书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