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校历史风貌建筑调查与研究

2020-02-15李旭光国贤发万少强

建材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风貌河北河北省

李旭光,国贤发,万少强

(1.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21;2.河北省既有建筑综合改造研究中心,石家庄 050021)

大树、大师、历史是构成大学成名的必备要素,河北省建校史长达百年的高校多达11所,悠久的建校史也为这些高校积淀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同样别具一番特色。自1999年高校扩招,河北省各高校进行了不断发展和改造,新陈代谢过程中,现存的历史性建筑存在要更换、废除,还是保留,这是一个需要论证的问题[1]。大学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承与传播机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都形成或保存了较为独特的历史建筑和特殊的历史文化场所[2]。这些历史建筑和场所作为重要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像一本活化的教科书,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底蕴,发挥着育人之重要功能。校园遗产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遗产类型,应该得到积极地保护[3]。因此,对河北省内的校园历史风貌建筑进行调查,以明确其现状及使用特点,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可靠资料。

1 河北省历史风貌建筑调查背景

河北省地处华北之中心,京津之腹地,历史文化悠久。河北省的11所百年高校是近代中国社会和城市的遗存和见证,同时,也作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载体而承载着校园肌理及校园的历史文化命脉。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部分高校在扩建、改造过程中造成校园内的历史性建筑物损坏,更有甚者因缺少对历史性老建筑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而加速了该类建筑物的破损速度。以上行为都直接威胁着校园内历史建筑物所特有的文化价值,这也与百年名校的建设和发展宗旨不相符合。因此,如何保护及利用存在于高校校园内的非文物历史建筑(未被认定文物的历史建筑)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过去的40年,河北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得到了迅猛发展。校史悠久的高校也在发展中形成了独属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正是这样历史发展进程和不同文化的影响,造就了百年高校独特的建筑风格特征。百年高校历史风貌建筑的调查研究可满足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作用,具备历史风貌建筑的校园成长与城市息息相连,也与莘莘学子休戚相关。校园空间是社会的表现,透过校园历史风貌建筑曾经面临过的冲击、变迁、机遇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作为更大载体的城市大环境的规划趋势与空间发展,这对现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时期的河北省校园历史风貌建筑提供易见的现实价值。

自20世纪末期,高校扩招导致原有校园资源无法满足大量新增学子的求学需求。在此背景下,大学为了满足自身发展以及学生对空间的需要,建设了大量的新建筑或是直接建立新校区以满足其发展。高校的新建筑新校区对原来的历史建筑历史校区是一种冲击,使得一些高校历史建筑从原来的行使主要教学场所到只能被置入“边缘化”的境地,甚至直接被校方拆除。这样一来,学校经过数十年积累下来的珍贵历史文脉及历史风貌被残忍的割断,直接导致高校的精神、高校的文化以及高校的历史意义丧失。没有历史的高校是没有底蕴的高校,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渴望在学校中寻找一片思维学习的净土,从历史中得到知识;从城市的意义上说,高校的历史建筑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每一个时期内经历的历史文化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直接对其拆除或者任其衰败,也会直接导致城市特色文化的缺失甚至消失。因此,针对有文化底蕴价值的高校历史建筑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如何有效提高河北省校园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实施力度以提升河北省校园的文化特色,这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2 河北省百年高校简介

众所周知,在河北省范围内并没有一所211或985工程高校,唯一一所属河北省管理的211高校—河北工业大学却因历史因素而坐落于天津。除此之外,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虽然也有一定的实力,但知名度和头衔还是和211或985工程高校有差距。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这也让人觉得,好大学对于河北而言似乎是一种缺憾。但每个高校都有其独自特色,优秀高校的建设也是一个过程,对校园内历史性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也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出发点。

河北师范大学是石家庄市第一所高等院校,其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中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1956年,由北洋女师范学堂发展成为河北师范学院;1962年由河北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1996年5月,河北师范大学(原石家庄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和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这四所院校合并成立新的师范大学,正式定名为河北师范大学。现阶段,河北师范大学各校区的职技学院学生已搬入新校区,开始集中办学。

河北医科大学于1894年建校,其前身是北洋医学堂,校龄超过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经历史的沿革变迁,河北医科大学自1988年迁至石家庄市;1995年5月,由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属于三非大学—非双一流、非985、非211,但默默无闻的培养了众多的医学人员。

建校史达100年的高校有1所—邢台学院。邢台学院建校于1910年,也是一所拥有百年建校史的学院。建校史长达90年以上的高校有3所,分别是河北大学、燕山大学、衡水学院。燕山大学、河北大学建校于1920年和1921年,也是河北省内实力最强的两所高校,虽然未入选211、985和双一流,但实力完全接近一流高校的标准。

河北省紧邻京津地区,特别是历史上的天津还曾是河北的省会,与其他省会聚集了该省大部分高校一样,当时河北的很多高校也都选址在了天津。天津直辖后,虽然像河北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陆续迁回了河北,但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却未迁出,所以就造成了河北省内虽然百年高校数量多,却无名校的境地。

3 河北省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难点

现存校园历史风貌建筑大多为砖混结构或木结构,普遍存在建筑主体老化、外墙饰面风化严重、构件缺失、供热管道及设备线路老化、节能效果差等现象,上述现象都会导致校园历史风貌建筑遭受拆除的风险。而且现阶段高校的更新多为“新老校区并存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虽一定程度上保全了老校区的完整性,但新老校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缺乏协调性,使得老校区内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在后续发展中被忽略。同时,由于未形成健全的法定保护体系、缺乏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及缺少强有力的保护力度等,这些都是校园历史风貌建筑难以达到有效保护的难点所在。

4 河北省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原则及措施

4.1 保护原则

1)原真性原则

校园内的历史风貌建筑在修缮或改造过程中应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最大程度的保留其原有的历史风貌特征,这样才能不违背保护的初衷,也更好的体现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氛围及含金量。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和整治历史性建筑物,高校应对其在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中采取积极的态度[4]。不能因为建筑物破旧或内部设施残破,而认为其无使用价值和保留价值。坚持原真性原则,也是在坚持对校园思念的情怀。因此,对高校历史风貌建筑实施保护前,要认真研究对象所包含的历史风格、历史信息及人文特色,最大限度保持其特有的建筑特色和环境特征,而不是清一色的修复成特定风格。

当前高校规划和建设的周期性较短,一般都采用流程化的方式进行建造,正是这种统一的处理方式导致出现了校园之间的个性差异在减小,校园特色在丧失,大学的文脉精神无以寄托等问题。一所大学从诞生至今,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校园中历史建筑就是校园历史的见证、地域特色的体现。历史的气息和地域特色也在发展中融合成为大学精神的一部分,设计者应该从这一理念出发,真正的挖掘校园自身的历史性、地域性以及自然环境等特点,在坚持原真性的原则下,使得校园历史风貌建筑更具特色。

2)整体性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建设也是不可阻断的潮流。高校的新建筑如何与高校历史建筑保持一定的协调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所高校的美感体现在整体环境和空间环境的协调性,不会因为一栋建筑物的独树一格或出类拔萃而大加赞赏。如若一栋建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即使保护的再好,外环境再优美,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只能是“对立”的,难以达到协调的效果。

表5显示了不同育肥条件下母羊小肠及胰腺的胰蛋白酶活性。表5结果可见,TMR组母羊十二指肠和胰腺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NG组母羊(P=0.003、P=0.02);回肠胰蛋白酶活性有高于NG组母羊的趋势(P=0.08);空肠胰蛋白酶活性略高于NG组母羊,但差异不显著(P=0.46)。

作为校园整体环境的组成部分,校园历史风貌建筑应从学校的全局出发,不能使其从学校整体环境中分裂出来。应从环境绿化、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历史建筑与新建筑的关联性,从而增强两者之间的融合性。整体性保护是一种多元化的保护概念,保护范畴不仅涉及留存下的建筑物空间环境,还涉及校园历史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因此校园历史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对象不只是建筑物本身,还包括校园历史环境整体的格局和其所承载的历史人文氛围。

3)功能多元化原则

随着高校的发展和进步,新建建筑的多功能化成为吸引学生、增强舒适性的一大要素。因此,校园历史风貌建筑在修缮或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要点,不能将历史风貌建筑的改造仅仅停留在单一功能的满足上,而是要有休息、娱乐、展示、学习等其他功能的融入,朝着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多元化会更加生动的体现出校园的活力,校园历史风貌建筑多功能化也能吸引不同人群,不同人群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造就其多样性。正由于这种多样性,使得高校历史建筑能保留浓郁的学习生活气息。

4)可持续发展原则

校园历史风貌建筑物的保护和利用并非限制高校的发展,而是一种渐进式的发展。河北省高校所有历史风貌建筑物的改造、整治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完成,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步到位。因此,应以保护和利用为导向,结合高校实际状况,制定分期改造和整治方案。

针对历史建筑环境改造的动态特征,决不能将其作为低标准、低要求改造和追求短期效果的借口。此类作法表面上经济,实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因为由于很快不适应新的要求而要重新进行改造,而造成了重复的资源投入。因此,提倡在实践中采用合理的、能够适应多种要求的、具有灵活性的可持续发展改造方式,使得高校历史建筑及其环境处于一种持续的、良性的动态发展过程。

4.2 保护措施

校园历史风貌建筑的再利用是其实现保护的前提。由于校园历史风貌建筑建设年代久远,需在改造前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检测鉴定,判定主体结构是否满足现行抗震要求及改造要求。如若不满足,需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后进行改造。校园历史风貌建筑提升使用功能和舒适性主要涉及三大方面:外墙、外窗、屋面及设备。

由于历史性建筑物的特殊性决定了外墙改造过程中的限制因素—“修旧如旧”原则。因此,校园历史风貌建筑在外墙的节能改造过程中可与外墙整修工程相结合,通过修补外墙裂缝及渗水部位等措施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对于需贴保温达到节能效果的校园历史风貌建筑,应采取外墙内保温的改造方法。

外窗主要可分为三类:原状不满足节能要求的外窗、原状满足节能要求的外窗和后期改造窗。对于原状不满足节能要求的外窗,可原玻璃面板更换为中空玻璃,窗框边缘粘贴密封条以提升窗户的气密性;对于原状满足节能要求的外窗可进行简单修缮后继续使用;后期改造窗的色彩和样式应和原窗保持一致,节能效果满足设计要求;也可在原窗不拆除的情况下直接在内侧安装节能窗,此方法即可保持原建筑外貌也可满足节能要求。

历史风貌建筑屋面主要可分为两类:平屋顶和坡屋顶。对于历史风貌建筑平屋顶,可结合屋面防水工程铺装保温隔热材料。坡屋顶的改造较为复杂,由于坡屋顶多为瓦材屋面,需在坡屋顶铺设保温材料后通过一定的施工工艺方法恢复瓦材屋面,以此达到历史风貌建筑的外形原貌。

设备主要分为电气设备、供暖设备及供水设备等,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上述设备线路和管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状况,更有甚者无法使用。因此,对于设备线路可在建筑物整修施工中进行更换,达到节电、节水的效果。例如,可将原马桶更换为智能卫生器具,从而达到节约生活用水的目的。

5 结 论

a.现阶段造成高校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对其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得不到着重对待,保护观念有待提升。

b.高校也寻求在求新、求变和求现代化的价值观中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以祈保留其具备的珍贵的校园文化遗产、历史建筑艺术以及宝贵的旅游资源。

c.高校历史风貌建筑应在保持其原貌的基础上提升使用功能,嫁接现阶段的智能化、网络化及信息化平台,改造出历史风貌建筑的新特色。

猜你喜欢

历史风貌河北河北省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浅谈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历史风貌建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孙婷婷
高邮古城空间演化、现状及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