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正来治疗难治性皮肤病验案2则
2020-02-15吴艳秋
吴艳秋
(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门诊部,江苏南通226001)
指导:缪正来
难治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极为棘手,共同特点是皮损严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缪正来主任医师,《江苏中医药》编辑部原编审,年逾八旬,行医60余载,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善治皮肤病之重症,现择验案2则如下,以飨同道。
1 聚合性痤疮
聚合性痤疮属中医“面疱”范畴,是痤疮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具有损容性,可能与免疫相关。此病病情顽固,常迁延多年,愈后往往留有明显瘢痕。缪老针对面部皮肤病患者“阳热证”的特质,结合数十年的临证经验,自拟“上清方”加减治疗。“上清方”由生山栀、川黄连、地肤子、白鲜皮、生熟大黄组成,全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消疹的功效。
施某某,男,20岁。2018年8月24日初诊。
主诉:满脸痤疮,脓疱、结节、囊肿反复发作3~4月。患者有痤疮史4年,近3~4月病情加重,现以满脸脓疱、结节、囊肿为主,且部分脓疱、囊肿有融合,高凸明显,颞颊侧为甚,有触痛,易破皮,轻度瘙痒,皮肤泛红,粗糙不堪,下颌有条状疤痕疙瘩,质地偏硬。近2周口服异维A酸胶丸,外敷胶原贴,乏效。纳可,便干,舌苔黄腻,舌质暗红边衬紫,脉弦小数。中医诊断:面疱。西医诊断:聚合性痤疮。辨证:毒热瘀结,流注肌肤。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瘀。处方:
地肤子30 g,白鲜皮20 g,生山栀10 g,川黄连4 g,生石膏180 g(先煎),知母20 g,寒水石40 g(先煎),生薏苡仁40 g,炙僵蚕30 g,炙乌梢蛇20 g,蝉蜕15 g,生赤芍30 g,蒲公英30 g,菝葜40 g,生大黄6 g(后下),熟大黄6 g,生甘草6 g。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另嘱饮食生活宜忌。
二诊(9月8日):药后颞颊侧脓疱疹逐渐平退,肤红较前转暗,无皮肤瘙痒,结节、囊肿无变化,纳可,大便2~3次/日,舌质暗红,腻苔渐化,脉弦。续予上方加海金沙30 g(包)、皂角刺30 g、玄参20 g。14剂,每日1剂,煎服方法同前。
服药3月后,额部疹退斑消,皮肤光滑,颞颊侧无脓疱,结节、囊肿显软化变平,无皮肤瘙痒、疼痛,唯大片瘀斑残留,下颌条状疤痕疙瘩质地渐软,纳可,大便2~3次/日,舌质暗衬紫,苔薄腻,脉小弦。续予原方去生石膏、知母、寒水石、炙乌梢蛇、蝉蜕、菝葜,加生水蛭8 g、紫花地丁30 g。14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2019年1月26日诊:无痤疮新发,瘀斑明显淡化,肤质软化,皮肤基本光滑,下颌条状疤痕疙瘩较前软化有缩小。改予痤疮平及化瘀胶囊继续巩固疗效,并嘱饮食可试行开放。治疗期间每2月复查1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按:本案患者属典型的聚合性痤疮,缪老以“上清方”为基础方,结合聚合性痤疮特有的“毒、热、瘀”三者互结的临床表现,合大剂白虎汤再参入虫类搜剔祛瘀之品随证化裁。缪老认为大剂白虎汤与凉血解毒药并用,可以气血两清,对改善皮肤病症状,消除皮疹,抑制增生,消肿止痒,均有良效。炙僵蚕、炙乌梢蛇、蝉蜕、生水蛭四种虫类药,是缪老治疗皮肤红肿、瘙痒的有效药组。前三味药,历代本草记载为治疗风疮瘾疹癣疥的要药,而水蛭则为治疗各种瘀滞的良药,尤适用于热瘀交阻型。四味药共奏息风活络、捜剔邪毒之效。据现代研究,虫类药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含有蛋白多肽,能改善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皮肤黏膜修复。故本案患者在经过将近半年的治疗后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 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属于难治性皮肤病之一,发病时不适感明显,长期反复往往影响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此种重症患者,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缪老针对全身性皮肤病患者“阳热证”的特质,自拟“消疹止痒方”加减治疗。消疹止痒方由地肤子、白鲜皮、丹皮、生山栀、炙僵蚕、乌梢蛇、蝉蜕、蛇蜕、土牛膝、生大黄等药物组成,全方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息风消疹止痒之效。
李某,女,56岁。2018年10月12日初诊。
主诉:全身不固定瘙痒伴起红色风团疹反复7~8年。自觉发作与冷热、情绪等均无关,每日发作频繁,甚时此起彼伏,入夜尤甚,以大块或片状红色风团为主,局部肿热明显,触之质硬,瘙痒剧烈,影响睡眠,皮肤划痕(+),风团消退缓慢,不服药有时2~3日亦无法完全消退,服药1~2日缓慢消退,发时无胸闷、气喘、腹痛等不适。既往治疗以西药为主,曾口服过1~2年强的松,多则每日6粒,少则每日1粒,近2年以抗过敏治疗为主,各类抗组胺药混合交替使用,近2周因症状严重,自行加量,目前非索非那定2粒、盐酸左西替利嗪片1粒、盐酸奥洛他定2粒,均1日2次,仍每日局部有红疹块或风团发作。皮肤烘热,瘙痒明显,半日以上才能消退,曾查过敏源述无异常。纳可,大便质干2~3日一行,口干,舌红衬紫,苔薄黄腻有裂纹,脉弦。检查:白细胞(WBC)8.5×109/L,中性粒细胞(N)76.8%,血沉(ESR)26 mm/h,谷丙转氨酶(ALT)112 U/L,谷草转氨酶(AST)78 U/L,谷氨酰转肽酶(GGT)85 U/L,空腹血糖(GLU)5.6 mmol/L。中医诊断:瘾疹;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辨证:毒热瘀互结,泛溢肌肤。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消疹止痒,保肝降酶。处方:
地肤子30 g,白鲜皮30 g,丹皮15 g,生山栀10 g,炙僵蚕20 g,乌梢蛇15 g,蝉蜕12 g,蛇蜕10 g,土牛膝30 g,生石膏180 g(先煎),知母20 g,寒水石40 g(先煎),生薏苡仁40 g,生水蛭10 g,蒲公英30 g,生赤芍30 g,茵陈15 g,田基黄30 g,金钱草30 g,生大黄8 g(后下),生甘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温服。
抗组胺药逐渐减量,暂时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1片,1日2次;盐酸奥洛他定1粒,1日2次。另嘱饮食生活宜忌。
二诊(10月19日):服药1周,荨麻疹发作未有加重,以每日局部起数枚红疹块或圆形红色风团为主,瘙痒略减,皮肤烘热感如前,消退需半日以上,纳可,大便日解1~2次,成形,口干减轻,舌暗红衬紫,苔薄腻中裂纹,脉小弦。续予原法,上方加芦荟3g,7剂。抗组胺药减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早1粒,盐酸奥洛他定早晚各1粒。
三诊、四诊荨麻疹发作呈缓慢减轻趋势,方药同前,抗组胺药继续以每周减1粒的速度递减。
五诊(11月10日):服药4周后症情大为减轻,复查血常规、血沉、肝肾功能均正常,因而继续递减抗组胺药,每晚只服盐酸奥洛他定1粒。每2~3日腰腹臀部有红疹块或圆形红色风团发作,约4~5枚,伴痒,皮肤烘热感显减,消退需2~3 h,但不影响睡眠。纳可,大便2~3次/日,不成形,舌暗红,苔薄白,脉小弦。原方去保肝降酶药,10剂,减量继续治疗,1剂服1日半,每12小时1服,煎法同前。另盐酸奥洛他定每周减1/4粒。
六诊(2019年2月15日):服药4月,停服抗组胺药已有月余,中药1剂服2日已有20日,1周中有2~3日觉局部肤痒,偶有个别红斑或红点发作,半小时内消退,无烘热感,不影响生活。续予消疹止痒方3剂巩固治疗。
按:缪老根据慢性荨麻疹病势缠绵、顽固难愈的特点,结合其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风、湿、热、瘀有关,而自身免疫功能的低下与紊乱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根据临床辨证,本病为毒、热、瘀互结,治宜解毒、凉血、祛瘀并重,且着重自身免疫功能的调节,遂用僵蚕、乌梢蛇、蝉蜕、蛇蜕诸味虫类药。研究证实,虫类药能改善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西药因为作用单一,往往顾此失彼,难以达到综合调节的作用,所以疗效不佳。而中医在这方面优势明显,利用中药多靶点、多层面的治疗作用,祛除致病因素,达到气血畅通、阴阳平和,此时外因不能通过内因起作用,疾病就能缓解乃至痊愈。缪老在本案患者的治疗中予自拟“消疹止痒方”再合大剂白虎汤及参入活血祛瘀通络之品,从而达到标本兼治、治病求本的目的。
3 结语
缪老认为皮肤病患者多为阳热体质,以红、肿、热、痒等炎症表现居多,常为“阳热证”。无论何种病邪客于腠理,若蕴积不散,则郁久化热,聚而成毒,阻塞经络,脉道不利,终致毒、热、瘀三者互结,肌肤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形成难治性皮肤病。毒、热、瘀三者在皮肤病发病演变过程中,互相作用,互为因果。基于上述毒、热、瘀结病机,根据“久病入络”的理论以及古人多云“顽疾多属瘀”的说法,缪老针对难治性皮肤病提出了解毒凉血祛瘀之治疗原则,根据发作部位的不同,结合数十年的临证经验,自拟方剂,随机化裁,已形成较成熟且独特的皮肤病诊治思路。缪老喜用生石膏、知母、寒水石、生大黄清热泻火;地肤子、白鲜皮、赤芍、山栀清热凉血解毒;丹皮、生水蛭凉血祛瘀;僵蚕、乌梢蛇、蝉蜕、蛇蜕止痒解毒。治疗时从毒、从热、从瘀论治,且解毒凉血祛瘀并重,使络脉通畅,药力随血畅达病所,并迅速改善症状。此外,缪老非常重视饮食忌口,如酒、海鲜、辛辣刺激、牛、羊、鸡肉等均在禁忌之列,只有等症状缓解后才可试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