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智慧监理工作模式探讨
2020-02-15曹志屏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057
曹志屏(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 潍坊 261057)
0 引 言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广泛融入到生产和生活中,颠覆了人们的思维,给人们带来了视角和思想上的冲击。人们正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实践证明,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推动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技术变革将改变服务模式,从而推动行业或者商业模式的变革,引发新的革命。这次技术变革,对交通监理行业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当前,监理负重前行,工作手段单一、服务层次偏低、工作范畴较大,必须实行转型升级。
1 智慧监理
智慧监理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监理行业,改造、升级监理项目管理方式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实现监督、管理、技术和工艺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一种从生产方式、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等多维度助力行业发展的新型监理模式。
2 当前智慧监理的开发方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其创新活跃、交叉性高、渗透性强等特点,这两年开始被应用于公路监理工作。如无人机巡视高墩和隧道、无损检测技术、GPS 人员定位技术等,特别是智慧监理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牵引力”。根据笔者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智慧监理主要有以下三种开发方式。
2.1 专业信息化技术公司开发
目前有些专业软件公司根据政策导向、行业需求和市场需要,专门从事监理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产品已经上线。这类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建设监理企业和少部分交通监理企业中。系统涵盖功能模块较多,如办公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等,每个模块相对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技术开发人员根据企业调研和功能需求,进一步对系统进行修改,最后上线运行。这类系统的市场通用性较强,对监理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和项目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开发人员不了解监理行业和监理工作属性和工作流程,缺乏工程专业知识和监理工作经验,很难深入地掌握工作内涵。短时间的开发调研和监理工作体验,无法缩短与智慧监理建设之间的距离,搭建好的系统仍然需要完善和提升。其实,企业的需求就是系统改善与提升的方向和动力。
2.2 行业监管部门开发的信息化软件
这类软件从监管工作的需要出发,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等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如在拌合站与隧道进出口设置摄像头,实行人员刷脸考勤、定位监理人员等措施,对工程进行管理。这类软件虽然有利于工程监管,但增加了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负担,没有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
2.3 监理企业自主开发的智慧监理软件
这类软件的优势在于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或以解决某一问题为重点,联合软件公司有针对性地实现开发目标。鉴于不同的出发点,这类软件能够较好地解决监理工作的实际问题,达到了智慧监理的部分要求,但仍需要继续改进。据了解,有的企业已经将经营业务重点放在智慧监理系统的开发上,专心打造一个涵盖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政府监管部门数据信息共享的大数据技术平台。
开发智慧监理系统,需要监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取长补短。开发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信息技术人员最终也会因掌握了监理知识、提高了监理工作能力而成长为优秀的监理人员;监理人员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也能成为更高层次的行业高端人才。这类开发是监理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联姻”,可以实现双赢。
3 智慧监理的丰富内涵
目前,多数公路建设项目还是以传统的施工阶段监理为主,绝大多数交通监理企业的主营业务依然是传统监理项目,从现场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和人员投入上看,多数还是属于低层次的,并且按照业主单位强制要求,投入了大量人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业主单位要求监理工作不断增人,工作范围越来越大,甚至连征地拆迁、扬尘治理都需要监理人员去协调;加之各种各样的检查较多,各类会议、报送的材料较多,大大增加了监理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是监理人员管理工程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方式比较单一,其工作性质仍处于低层次。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转型升级。
随着国家重视推广新技术,以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监理企业意识到信息化手段所带来的重要优势,纷纷探索智慧监理模式,期望实现跨越式发展。那么,智慧监理模式的内涵及建设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减少工程现场低层次的监理人员;减少监理人员低层次、重复性的劳动,解放监理人员,使其腾出时间和精力,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包括对工程进行风险管理等;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继而提升社会效应。
毋庸置疑,在实现智慧监理过程中,监理企业是主角,但更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包括为行业转型升级系统提供顶层设计方案,如制定政策,营造有利环境和工作条件,科学规划行业发展路径,强制在工程建设中减少人员投入,强化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等等。然而,笔者发现,当前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涉及改革制度的举措,如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实行资格考试、淡化甚至取消企业资质等,都先从监理入手,这让本已步履维艰的监理企业不得不继续负重前行。
4 智慧监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三维扫描建模、AR技术远程辅助、高清摄像、区块链技术下的产品追溯等。笔者认为,对于交通监理行业而言,智慧监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在于:使用智能(高清)监控管理全线工程,大大减少工程现场监理用人,让监理人员腾出精力,开展技术研究和工程风险管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工程实体视觉智慧检测,自动识别工程质量缺陷,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监理服务价值,提高人员地位。随着智慧监理由点及面、由易到难在行业和企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笔者以为,围绕“当务之急”进行有效融合,应从实现以下 三个目标开展工作。
4.1 减员增效
当前,监理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旁站、见证取样、巡视和抽检,用人多、工作被动,给企业增加了负担。下面以应用 4K/8K 超高清视频监控技术为例,分析如何才能实现减人而不降低工作质量这一目标。在线形结构的公路工程施工现场上设置超高清摄像头,可以对全线进行无死角监控;一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采用了超高清摄像头实施监控,在拌合站、梁场甚至全线等都设置了摄像头。一个摄像头可以覆盖 2 km 的线路,且清晰度非常高。当施工现场出现不符合工序工法的做法或一般的工程质量缺陷时,监理人员都可以通过摄像头及时发现,并通过远程通信快速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此外,借鉴目前在工业互联网的智慧车间中推行的电子眼扫描流水线产品缺陷技术,基于人工智能新技术,对关键旁站部位进行电子眼扫描,即刻将产品缺陷呈现在显示屏上。采用这种技术,既实现了减人的目的,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4.2 实时传输
现在,监理人员结束现场工作后,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手工记录业内资料,如旁站记录、巡视记录、抽检记录、监理日志、监理指令单等。业内资料是记录监理工作过程、确保监理工作闭合的重要证明材料,也是当前各级各类检查的重点。虽然 2016 年版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已经降低了部分工程的抽检频率,但是各省份根据具体情况对资料的要求不尽相同,监理人员在资料记录上的工作量依然繁重。以山东为例,光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过程加验收,监理人员就需要填写 8 张不同的表格,如此大的工作量,既不利于监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又为工程数据造假提供了条件。在数据的实时传输上,基于 5G 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给海量工程数据传输带来了新机遇。5G 技术叠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超高清显示等新技术,可实时传输测量数据,有利于提高工程实体品质。目前,业内有些监理企业已经实现了通过现场语音喊话,实时传输工程数据,并在终端平台自动生成监理规范要求的表格。
4.3 打造新技术与应用需求平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行监理工作具有的监督、管理、协调等职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各建设方紧密关联的。因此,智慧监理模式仅体现监理一家“智慧”是片面的,必须将其他各方吸纳进来。当然,这项工作需要监理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下功夫,利用项目试运行机会,让各建设方感受到实际效果;借助业主单位的力量,吸纳各方参与,这样才能将智慧监理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5 智慧监理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大量应用在公路工程建设现场,业内有些企业提出,要对信息化手段和设备实施监理。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妥,值得商榷。
从外部环境看,监理行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逐步迈入高端技术咨询服务阶段。要实现这个途径,必须不断地给监理工作松绑、减负,绝不可迎合业主等强势要求,一味地增加工作内容。前不久,一些省市先后规定,将施工扬尘治理纳入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范围,引来一片讨伐声。
从现场工作看,施工单位通过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的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工期进度,但作为监理人员,我们不应该将其作为一项工作内容去实施监理,这样会误导行业主管部门,让他们认为监理应该对信息化技术与设备进行监理。笔者建议,在信息化浪潮下,监理人员应该掌握和具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监理行业协会也要组织信息化技术知识培训,以此更新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在工作中能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
实现智慧监理,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分目标、分阶段地稳步达到。当前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低层次、重复性劳动的问题,而终极目标是要搭建一个涵盖参建各方、可实现数据共享的大平台,这也是智慧监理的最高层面。
6 结 语
当然,智慧监理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旨在辅助监理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助力行业转型升级。鉴于工程监理的根本是一种高端的技术咨询服务,因而智慧监理模式绝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监理。当前,监理行业即将驶入高端发展阶段,而监理企业的发展宗旨,在于拓展监理人员的格局和境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依靠监理人员的高端智慧当好工程建设的顾问,为工程重大风险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