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见张晋铭:一名纪检干部的多重侧写

2020-02-14康琴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作

康琴

照片上的张晋铭笑着,方方正正的脸,双脚八字分开,一手插在夹克衣袋里,坦荡地站在一条布满阳光的廊道上。由于光影的作用,看不出同事所说的“黑”,但看得出那时的他身材健壮,不像他留给同事的最后印象那般消瘦。

他生前任阆中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在他309号办公室门口,挂着一幅书法——“淡泊名利清风拂袖身自正,曲直分明正气在胸威自生”。门口工作人员去向牌,还标在“在岗”一栏,但办公室已经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堆奖状、工作笔记和各类学习书籍。

他的工作笔记,有43本,厚厚一叠。最后一笔,停留在9月19日上午,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三天。办公桌上的月历,也停在了2019年9月。

这个月的22日,年仅43岁的张晋铭,因病去世。他43岁的生命年轮里,有20年的党龄、14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而我们只能通过他人的讲述,拼凑他的形象。

他是办案六亲不认的“张二黑”

张晋铭的离世,让王才坤悲痛不已。在得知消息后,他当即赶往殡仪馆献上花圈送别这位好友。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他没忍住眼泪。

“我以前恨过张晋铭,觉得他不够意思”,王才坤直言不讳。事情要回到去年,王才坤父亲过世,村上有干部前去吊唁,执意送了礼金。后来这件事被举报到纪委。

2018年4月,张晋铭负责牵头承办此案。在纪律、法律和人情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纪,最终王才坤因违纪受到了严肃处理。“凭我们两个这么多年的交情,你就不能放我一马?”那次被查,王才坤本来满以为不会有事,找到张晋铭,“没想到他这么不给面子”。

张晋铭晓得这个多年的朋友就此有了心结,主动找他摆龙门阵,“不是犯了错就坏,我如果不纠正你这回错,你以后要犯更大的错……”

一番推心置腹,王才坤慢慢释怀了。“我服气他,这是把我当真朋友!……他身上有正能量,能跟他做朋友,是人生一大幸事。”王才坤由最初的不解变为后来的敬佩,他明白,这是真正“讲义气”的方式。

张晋铭有个外号叫“张二黑”。黑有两重意思,一是肤色较黑,二是较真起来六亲不认,像个黑脸包公。铁面执纪,不徇私情,张晋铭这种敢于维护法纪尊严的担当,让王才坤在张晋铭去世后主动站出来,要以自己为例,宣扬这位朋友大公无私的事迹。

2015年,张晋铭牵头办理一起群众举报阆中市保宁街道原城郊七村干部的信访件,该件时间跨度长、涉及村民众多,被反映的党员干部达30余人。张晋铭面对如此繁重而又急迫的工作,组织协调审计等相关部门力量开展调查,他白天去各村各点收集情况,晚上召集审计人员汇总分析,历时三个月,厘清了问题,核实了违规违纪线索。多名党员干部被立案调查,为集体收回欠款140余万元,收回土地7.3亩。

2014年8月起,金垭镇介福观村的部分群众先后多次反映村原党支部书记的相关问题,涉及干部选用、救灾物资资金使用、村公路建设等13个问题。

2016年10月,张晋铭受理该信访件,他与信访群众多次交谈并梳理所反映的问题,然后牵头对所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核实。核实期间,通过细致的调查工作,群众所反映问题全部查清,信访群众对调查结论没有异议,相关责任人受到纪律处分,一件长期重复反映的信访件得到了有效化解。

“为我们村上的事,我们几个群众找了他多次,他没有一点官架子,从不推诿,即使有时我们说话不理智,他还是平心静气地跟我们讲道理,我们反映的问题他都自己认真核实,完了还一一向我们回复。”金垭镇介福观村村民回忆道。

工作中善于钻研和提炼方式方法的张晋铭,创新提出“三个三”办信机制。

——建好“三账”,确保信访处置全程留痕:依托台账式管理、确保“件件有痕迹”,依托对账式移送、确保“件件有着落”,依托下账式销号、确保“件件有回音”。

——把好“三关”,提升信访举报办理质效:把好精准处置关、把好答复反馈关、把好办结审核关。

——推行“三结合”,推动信访举报工作高质量发展:与压实“两个责任”相结合、与提升“群众满意度”相结合、与提升“内部监管”相结合。

据了解,自2016年10月张晋铭任阆中市纪委常委分管信访工作以来,他积极探索信访处置机制,努力化解信访问题,共牵头办理信访件321件,处置成效显著,信访举报也呈下降趋势。2019年5月1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信访室一處处长王春景在调研阆中市纪委监委信访工作时,肯定了该市信访工作“阵地建设规范、系统处置规范、信访件办理规范”。

刚从公安局转岗到纪委的时候,戚义还是个对纪检系统一无所知的愣头青。他对张晋铭的第一印象是“很严肃”,但接触下来才发现他“人很好”,同时对纪检新兵的他要求也很高,“他最常对我说的话就是‘业务必须要精,要我主动学习纪检业务知识,不懂的就问他。”

由于办公室和张晋铭只隔了两间,戚义常常跑来向张晋铭请教办案技巧,以及纪检方面的专业知识。张晋铭也很耐心地教他。后来戚义很快从一名纪检新兵成长为信访室主任,他说,“这离不开张哥的教导”。在他心目中,张晋铭也不仅仅再是一名严苛的领导,而是一名温暖的“大哥”。采访中,戚义一直强忍着情绪,没有表达哀伤,只是眼眶始终红着。

他是把老乡当亲人的“小张”

阆中市宝台乡赵家沟村,初冬的暖阳里,73岁的任桂华站在自家院子里回忆跟张晋铭最后一次来到这里时的情景。院坝里的晒席里晒着黄豆,一部分会用来做豆豉,在成都打工的儿女可能会用。他们一年只有国庆假期、过年才回来。但是“小张”(她对张晋铭的称呼)每个月至少会来一次。

“任孃!”这是张晋铭对任桂华的称呼。每次张晋铭来时,任桂华远远就能听到他洪亮的声音,“因为他怕狗,要我带他过来。”任桂华是张晋铭的帮扶对象,却感觉像亲人一样,所以喊他“小张”。

出身于农村的张晋铭,深切了解农村、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想所愿所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硬仗打响之后,受组织安排,他担起了两个职务,一是阆中市片区脱贫攻坚督查组组长,一是驻阆中市宝台乡赵家沟村工作组组长,这两个职务所对应的工作分量都不轻。

赵家沟村地处阆中市的东南部,地势偏僻,从阆中市区过去,开车也要近2个小时,是阆中市贫困程度很深的地方。张晋铭一进村子,就把自己扎在了村里,带领干部群众与贫穷较上了劲儿。

在阆中市纪委干部、赵家沟村第一书记王思强眼里,张晋铭就是一个拼命三郎。“两年来,他扎在村上,走村入户,规划项目,带领群众整修山平塘,铺设水泥路,发展种养业,2018年全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实现稳定脱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张晋铭始终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在督查工作中累计发现“三改一建”、人饮工程、危房改造项目建设进度滞后等问题80余个,对这些问题逐一分析、逐一交办、逐一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整改落实;坚持办实事,解难题,经过多方奔走,先后协调相关部门整治赵家沟村山平塘8处,蓄水池9口,到位资金105万元;协调落实产业扶贫资金40万余元,新建水泥路9.59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交通,解决了出行难问题。

“我们的鱼塘修好了,现在每年都可以分红,晋铭给我们干了许多大好事,可惜他却看不见了。”一位路过的村民满怀深情地告诉我们。

与此同时,从2018年1月起,他在当地结起了“穷亲”,主动帮扶赵家沟村最困难的贫困户任桂华、赵克吉、任齐。55岁的赵克吉是个单身汉,智力有些残疾,生产搞不上去,家中脏乱差,生活过得艰难。张晋铭主动上门,帮他打理屋里屋外清洁卫生,掏钱给他添置电视机、赠送必要生活用品,教育他要学会自立自强。如今,赵克吉的生活发生了明显改变。“晋铭让我有了自己的电视机,帮助了我的生活,他比我亲兄弟还要亲……”他的语气有些哽咽。

任桂华还记得有次看到张晋铭的脸色很差,明显消瘦了很多,不如以往精神。平时他会帮着搬晒席等比较重的东西,但是那次他没有。任桂华有些担心地叮嘱他注意身体,他回说没问题。她如今想明白了,为什么那次他走的时候,会站在屋前的小路上数次回望。“再来哈!”“嗯,下回再来看你!”一向说到做到的张晋铭这次没能允诺,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他是执拗的“工作狂”丈夫

在妻子李敏看来,丈夫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业余就是看看书,写写字,朋友也不多,最多的社交活动就是下厨做饭,请朋友到家里来吃饭。

“晋铭个性坚强,又把工作看得很重,即使晓得了自己的病情,也不可能抛开工作不管不顾。”结婚16年来,李敏比谁都要了解自己的丈夫。

“我怀孕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家,自己照顾自己,要生产的那天,晋铭才请假陪我;2006年,组织调他到阆中市纪委工作,经常加班,无暇照顾家里老小;半夜接打电话、写材料、临时出差是常态;姐姐想找他帮个忙调动工作他也不同意……”李敏眼里的丈夫是个“工作狂”。

张晋铭日渐消瘦,身体状况愈发不太乐观。2018年12月,李敏陪着丈夫,进行了第一次手术。2019年4月,张晋铭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手术出院后,在家稍微休整的张晋铭又开始上班,“没得问题。”面对组织和同事的关心,张晋铭总是笑着这样回答,一如既往投入到工作当中,根本劝不住。他说:“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工作!”就这样,他一直工作到离世前三天。

9月26日,在张晋铭遗体告别仪式上,数百名干部群众自发到殡仪馆为他送行。

10月23日,南充市委追授张晋铭为“南充市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向张晋铭学习活动,弘扬张晋铭的精神。

记者手记:

我们努力通过各种人的讲述去还原张晋铭,去勾勒这个纪检人的样子,采访得越多,他的形象越立体:他热爱工作,不顾朋友的劝阻,不怕“做纪检工作得罪人太多”,一丝不苟,爱钻研,遇到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他热心,总是愿意幫助新人,给下属各种指导,关心下属;生活中,他是个简单的人,喝点茶,看点书,做做饭就能自得其乐。

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张晋铭在最后一刻的想法。

“人这一辈子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或许从得知自己身患重病的那天开始,他就已经做好了决定。

张晋铭的生命终止在43岁,但他将会长久地被人铭记,以“张二黑”“小张”“张哥”……的身份,或许还有鞠躬尽瘁,把一场有限的生命,延长至无限的意义。

猜你喜欢

工作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令人为之惊叹的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最重的工作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