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事长”当了村主任

2020-02-14许秀莲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李飞特聘向东

许秀莲

“希望你们这些老板能多帮帮我们。”李飞在任职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云台村“特聘村主任”的第一天,一位老人家绕过人群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出了自己的期望。李飞突然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李飞是深圳市一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10月,泸州市纳溪区为助推乡村振兴,招聘乡村经营人才,让民营企业一把手进村当“特聘村主任”,带领乡村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可这些身家动辄千万乃至上亿的“董事长们”,为何愿意接过这份看似对自己毫无益处的“责任”?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四川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向东说,这是一种家乡情节。

他父亲刘东南是纳溪区率先推行土地承包的生产队长,又带动全村一起搞种植业,养鱼、种蘑菇、种西瓜,培育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纳溪的第一批万元户。“那时候纳溪的书记、县长现场观摩会都是在我父亲的西瓜地里开。”彼时年幼的刘向东并不懂父亲的成就,只记住了父亲那句“要敢于创新争先”。

刘向东走出纳溪区新乐镇长安村后,从餐饮小店做起,一步步发展壮大,在山西服务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2016年,他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随着川商返乡的浪潮,回到了泸州故土。结合纳溪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劉向东办起了文化园,此后便一直常驻家乡。

近年来,刘向东当选了纳溪区政协委员,加入了扶贫基金会。走访几次后,他一眼就看出了纳溪乡村存在的问题,“各个村的原始风貌很好,有资源,但待开发。”

刘向东很心疼那些撂荒的田地,而扶贫仅靠一次又一次的捐款捐物并不能长久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国家大力倡导产业扶贫的当下,他琢磨着怎么将之结合。

纳溪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浩在落实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时,也思考过同样的问题。2016年底纳溪的乡村便实现了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资产公司全覆盖,部分乡村自然资源并不差,缺的只是一个好的领路人。

一次谈话中,两人说起下乡扶贫的“第一书记”们,刘向东灵机一动,大胆发问:“既然有第一书记,那能不能有‘第一主任,乡贤会那些老总大多都是从无到有,发挥他们的资源和思维优势说不定能盘活一个村?”

“不如让他们去当个‘特聘村主任?”两人一番商议,都觉得可行,便分头行动。潘浩组织人员前往民政、政法部门沟通,核实“特聘村主任”设立是否违背相关法律和政策条例,得到肯定答案后,刘向东负责在“泸商朋友圈”询问是否有人愿意参与。

“我还怕没人愿意参与,想着能有20个人参加就知足了。”让潘浩意外的是,“当村长义务服务,帮助振兴乡村”的消息一经发出,陆续就有30来名企业家表示有兴趣,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攀升,这些人中有纳溪本地企业家,也有感念当地政府的支持想要回馈的外来企业家。

看到消息,李飞便报了名。他是河南人,一直在深圳从事电子技术行业,2018年底通过招商引资进入泸州发展。企业初期发展并不顺利,一度濒临破产,在泸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起死回生,李飞一直感念这份情。

人倒是有了,可具体要怎么个“特聘”法?万一聘成“假把式”,组织部在群众和企业家心中将形象不复,影响重大。没有相关经验可借鉴,潘浩每天琢磨得头疼,“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不简单。”

会不会把乡村带偏了?

那就集思广益呗。

潘浩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方位调研,多次和镇、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一起座谈,经过三四个月的商讨、磨合,形成了《泸州市纳溪区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管理办法(试行)》,“两三页的管理办法反复征求意见,就修改了20稿。”纳溪区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张晓萍表示,企业家和对应乡村的选择,更让他们“磨破了头皮”。

从上百个报名的人选中筛选,非企业一把手不要,再经廉政、税务和公检法审查,必须是企业信用、声誉良好的企业家;再经过和任职村互选,成功组队才能正式纳入“特聘村主任”行列。2019年10月,活动正式确立。

潘浩此刻深感“保媒拉纤”不易。本想聘5年,又担心事情做不实,就改为2年,并确定了2020年3月让53名“村主任”将自己的乡村规划进行路演,“做得好就续聘,做得不好就解聘”。

根据管理办法,“特聘村主任”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不参与日常事务管理、不领取待遇报酬,履行提供智力支持、推介招引项目、搭建致富平台、鼓励直接投资“四大职能”。“可部分生物科技、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企业家不懂农村经济,反而将乡村带偏了怎么办?”这也曾是潘浩的担忧,但企业家不同于党员干部,无法直接出台监管办法硬性规定,“过多的条条框框容易让我们失去一些有责任感的企业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那就只能从侧面来,潘浩给“特聘村主任”们提了四点要求:必须保持所聘村集体经济的收益,必须保障农民增收致富,必须保障可持续,必须保障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同时要求他们所经办的招商引资项目或重大发展规划须经征得区、镇(街道)两级会商同意。

作为白节镇高峰村的“特聘村主任”,刘向东觉得这些要求挺合理,能让他们有效且保质保量地做好工作,“遇上问题,当即就可以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熟悉相关政策,避免了走弯路。”

李飞觉得发展一个村的产业,再怎么也比管理工厂要简单一些,“做企业以企业利益为主,而做村主任就以人民利益为主,思路转换一下就行,偏不了。”

大渡口镇平桥村党支部书记邓国仲对该村“特聘村主任”刘洋十分信赖。“未来一定会为平桥村作出贡献,实实在在帮助大家增收,请大家相信我,监督我”,刘洋在履职大会上的一番话,让邓国仲觉得不一样了。履职当天,刘洋就与村两委签订了协议,与村集体资产公司合作,预计明年平桥村的集体收入将增收近8万元。

不仅要提建议,还要落实好

责任感和成就感,是纳溪区推行“特聘村主任”的依托,也是民营企业家们履职的初衷。

“以前走访的时候看到一些村的发展问题,有时会给些建议,至于当地是否采纳,就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了,而现在成了‘特聘村主任,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不仅要提出有用的建议,还要把它落实好。”刘向东说。

此前从未涉及过农村经济的李飞,履职后就带着自己公司的行政和销售等相关团队一起去了云台村走访,还让原属于云台村的公司职员担任自己的助手。实地考察过后,李飞发现,云台村数百户村民,其中三分之二都在外务工,青壮年劳动力缺乏,“我的建议是通过土地承包、招商引资的方式,让留守的人在村内就近务工,再利用村内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竹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年轻人返乡。”

这一建议也得到了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的认同,而李飞考察完后却想起了一个在香港做旅游投资的朋友,当即去电邀请他前来投资,朋友欣然应允,答应春节过后前来考察,“云台村地形适合中药材种植,加上竹林、竹笋,可以做种养殖和民宿……”李飞兴致勃勃地講着自己的规划。

依着李飞的计划,年后他将和朋友到云台村安营扎寨,3月份的路演,他也已经成竹在胸。尽管当初是抱着感恩之心应允担任“特聘村主任”,但经过切实参与,李飞找到了新的意义,“这个乡村之前对我来说是一个待开发的地方,资金到位就能做好,但对于老百姓的意义不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期盼,这也是我现在乐于奉献的原因。”

在潘浩看来,“特聘村主任”也可以依托这个平台发展自己的产业,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而乡村通过产业发展让部分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何尝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至今潘浩都还常收到一些企业家想加入“特聘村主任”的申请,未覆盖的村集体也有意参与。

“企业家进村对村级班子能力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想通过企业家来改变部分村干部的传统思维,也算是一个初心。”潘浩表示,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要求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特聘村主任”也是从中摸索而来。“让村干部们知道企业家是怎么做事的,从调研、论证、规划、再实施,促使村干部改变。”

如今除了李飞,其他村的“特聘村主任”们也格外用心,有人开始在村内做茶业技术培训,有人带着村干部和村民外出学习经验,有人带着村集体经济一起增收……看着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作为“总村长”的刘向东每天都乐呵呵的,“过去小岗村39个人按个手印改变了国家政策,以后我们53个人会不会也成为新的开创者?”

这是刘向东勉励“特聘村主任”们的话,也向往着自己能和父亲一样,成为“创新争先者”。

猜你喜欢

李飞特聘向东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吴向东油画作品选登
翟宗选作品
回来
广西向海内外选聘新一批特聘专家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趣味数学游戏
物理必考点分析与命题动态研究
倒霉透顶
14岁少年竟是大毒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