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棣棠花,单身汉的纽扣

2020-02-14崔莹

环球人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单身汉纽扣科尔

崔莹

3月里寻常的一天,天气不算暖和,我在伦敦家附近的公交车站等车,突然遇见一簇从篱笆缝隙中探身而出的小黄花:纤长的枝条缀满密密麻麻的黄色花朵,花瓣繁复浓密,宛如秋菊。这枝花似曾相识,哦,是棣棠!故乡大明湖畔也有一模一样的金黄花朵,它们从初春开到晚秋,就算遭遇风吹雨打也不轻易凋落,棣棠花开,满城尽带黄金甲。

棣棠,又称黄花榆叶梅、土黄条,它和迎春花有些相似,比如两者都在早春迎来盛开,花朵都呈金黄色。但在我看来,两者又明显不同:迎春花秀美清新,棣棠花繁盛灿烂。从济南到爱丁堡,从中国到苏格兰,棣棠花将它的繁盛肆意播撒。其实,200多年前,棣棠花正是由一位苏格兰人从中国引进到英国的。

19世纪初,伴随英国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发展,前往海外探险、搜寻新奇事物的英国人越来越多,当时,最著名的“海外淘货专家”要算达尔文,1831年,他随船环球游历5年,收集了植物、矿石和化石等。对这些物品的研究,促使他于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而从中国将棣棠花引进到英国的苏格兰人威廉·科尔则被认为是第一个专职到中国收集植物的西方人。棣棠花的英文名“Kerria japonica”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为大英帝国采集植物的贡献。科尔在世期间,除了棣棠,还陆续将230多种植物从亚洲引进到英国。可惜的是,科尔只活了35岁。

科尔出生于苏格兰的霍伊克小镇,他最初在伦敦担任皇家植物园邱园的园丁。英国探险家和博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发现了他在植物辨识、培育方面的潜质。1804年,班克斯派科尔前往中国收集英国人未知的植物样本。经过将近一年的海上颠簸,科尔随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到达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8年,主要活动于广东区域,在当地采集了棣棠、卷丹、南天竹和秋海棠等植物,并通过海运,将它们发回英国邱园。但很不幸的是,科尔在这期间成为瘾君子,由于长期吸食鸦片,他甚至无法继续开展工作。直到1814年,科尔在斯里蘭卡科伦坡去世。

1883年英国版《熟悉的花园之花》中的棣棠手绘。

19世纪初,前往海外探险的英国人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海外淘货专家”要算达尔文。

棣棠花色金黄,花形饱满,很适合用来装饰男士的西装纽扣孔。

矢车菊花形与棣棠相似,但通常为蓝色,欧洲人也把这两种花都称作“单身汉的纽扣”。

据说,如果一个男孩暗恋上某个女孩,并且希望和对方约会,他可以戴上棣棠花,如果这朵花不枯萎,继续鲜艳明丽,意味着他的爱将会有回报。

科尔去世没多久,棣棠在英国得到广泛普及。到1838年,几乎在所有地段包括穷人住所附近,都能够看到它的身影。棣棠容易成活,也不需要过多的照料,因此经常被种植在阴暗的角落里,或者朝南的墙边,用来美化这些不太讨人喜欢的位置。因为棣棠的“泼辣”个性,它被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评选为“花园的优等花”。

有趣的是,在科尔的家乡霍伊克小镇,由于出了他这样爱探险、收集植物的大IP,连酿酒商也跟着赚起流量。2019年1月,当地一家“边境酒厂”推出“威廉·科尔边境琴酒”。据说该酒中含有多种植物元素,包括杜松子、当归、香菜种、甘草根和决明子皮等。如此,便可与科尔热爱植物“沾亲带故”了。

《约伯记》中将棣棠误称为“犹太锦葵”。

在英国,棣棠又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单身汉的纽扣”。据说,如果一个男孩暗恋上某个女孩,并且希望和对方约会,他可以戴上棣棠花,如果这朵花不枯萎,继续鲜艳明丽,意味着他的爱将会有回报。男子汉能戴,女汉子也不例外!女孩戴上棣棠花则在暗示自己单身,希望赶紧嫁人。如果女孩把棣棠花藏在自己的围裙下,这可以保佑她嫁给自己挑选的如意郎君。棣棠之外,英国人也把一种在欧洲本地诞生的植物——矢车菊称之为“单身汉的纽扣”。虽然矢车菊的花瓣颜色通常是蓝色,但花朵形状和棣棠很是相似。据说,二者同为“单身汉的纽扣”的原因,正是因为中心放射状的花形,很适合插进男士的西装纽扣孔里作为装饰。

棣棠的另一个名字是“犹太锦葵”,但似乎是被前人乌龙的结果。犹太人在《约伯记》中提到过一种叫长果黄麻的蔬菜,并把它称作棣棠。这大概因为棣棠的叶子长得很像黄麻。而实际上,黄麻在植物分类上属于锦葵属。据说,“犹太锦葵”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既是做绳索和麻线的原材料,又可以用作盆栽草药。传说,埃及艳后每天都吃“犹太锦葵汤”,这是她的美颜秘籍。即使到现在,“犹太锦葵”依然是备受犹太人喜欢的食材。

我觉得,此处的“犹太锦葵”更应该是一种叫“molokhia”的黄麻属植物叶,而非棣棠。在这点上,棣棠似乎徒有虚名,但它也并非“庸才”,虽然不能帮女孩美容,但药用价值极大,中国多有记载:《四川中药志》指出用蜂糖蒸服棣棠花可以治久咳;《重庆草药》记载可以用棣棠花枝叶煎水外洗,治热毒疮;《云南中草药》建议用水煎服棣棠茎叶二钱,治风湿关节炎等。

200多年前,棣棠花随货船漂洋过海,从中国远渡欧洲。图为东印度公司的货船。

以英国为据点,棣棠陆续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比如波兰。英国诗人萨拉·马奎尔曾在诗歌《1986年,5月》写道:“昨天华沙的天气和伦敦的一样:晴朗,18°……我凝视着天空直到我可以看到我眼睛中的死细胞,它们在跳跃,在倒下。太黑了,我无法阅读——只有墙边的一大片棣棠,亮亮堂堂。”显然,无论在哪个国度,棣棠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正能量呢。

在欧洲,关于棣棠的重大争执之一曾经是:棣棠原产于日本还是中国?这个疑问很快有了答案。

在中國唐朝,已经有了关于棣棠的文字记载。李商隐在《寄罗劭兴》写道:“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虽称其为“棠棣”,但其实他描述的是开着小黄花的棣棠。实际上,被李商隐张冠李戴了的棠棣,也确有其物。“棠棣”一词出自《诗经·小雅》,亦写作“常棣”,即郁李。后人常用“棠棣之花”指兄弟情深。棠棣和棣棠最大的区别是,棠棣花多呈白色或粉红色,棣棠花则多呈黄色。而主角棣棠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今小木中却有棣棠,叶似棣,黄花绿茎而无实,人家亭槛中多种之”。北宋诗人孟元老也在《东京梦华录》第七卷《 驾回仪卫》中提及棣棠“是月季春,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

而日本有据可考的种植棣棠的记录出现在1700年前后。大概因为欧洲人最先在日本接触到棣棠,所以误以为它原产于日本,有些欧洲人甚至将其称呼为“日本玫瑰”。并且以科尔名字命名的棣棠英文名“Kerria japonica”,也含有“日本”的意思。英文单词“Japonica”指的就是和日本有关的植物。

好在英国人早已承认了这个错误。在英国人撰写的《中大西洋种花指南》书中,作者很明确地表示:虽然棣棠名和日本有关,但它的原产地是中国的西部和中部地区。如今,被起错了的英文花名很难矫正过来,它似乎在时刻提醒200多年前英国人、欧洲人的自以为是。

《中大西洋种花指南》指出:“棣棠可以在春天、夏天和秋天生长,无论在阳光下还是背阴处,它都可以完美盛开,甚至在很干燥的环境里。棣棠对所种植的土壤也没有特殊要求,几乎在任何排水良好,有点湿润、有点肥沃的土壤里就可以茁壮生长。”它是如此温和、随意,这大概也正是棣棠能够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我不禁有点矫情地联想到自己,从济南到北京,从北京到爱丁堡,在英国求学、工作10多年,随遇而安,一如这在角落里寂然开放的棣棠。不过,我比它幸运多了呢,200多年前,它坐了快一年的船才到英国,我只要坐10多个小时的飞机,就到了这个有点寒冷的异国他乡。还有,棣棠耐寒,我也不怕冷。

猜你喜欢

单身汉纽扣科尔
圈一圈 数一数
纽扣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三年内所有的星期天
玩转纽扣
幻想和希望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飞行服为什么没有纽扣
贵族单身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