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
2020-02-14商瀚
商瀚
摘 要: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是依托沪通铁路南通西站形成的集国铁、长途、公交、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通过对此枢纽国铁旅客进出站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流线及空间的分析,提出此站区枢纽设计中的优点及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建议。
关键词: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流线
1 枢纽功能分区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是依托沪通铁路南通西站形成的集国铁、长途、公交、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国铁为高架站場,线下式站房。旅客通过距广场地面约1.5m高的进出站平台东西两侧进站,北侧出站。
站区枢纽沿沪通铁路东西两侧布置东西广场,两广场皆为南北三段式布局:中间为景观广场,南北两侧为功能性用地。东广场南北两侧为预留用地,西广场北侧为两层的公交长途枢纽,南侧为铁路配套用房。其中公交长途枢纽西侧为站房,中间为站场,东侧一层为公交上客区,二层为长途及旅游大巴下客区。
枢纽地下分为两层,其中地下一层主要为轨道交通1号线站厅、社会车停车场、出租车蓄车场及上客区以及部分配套商业设施。地下二层为地铁站台层。
2 旅客流线组织
站区枢纽旅客交通组织的核心为国铁进出站旅客流线组织,即国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组织。下面分类对国铁进出站流线进行归纳说明。
2.1 国铁出站流线
(1)国铁换乘长途及旅游大巴流线。国铁于站房北侧出站后,由出站平台通过楼梯下至地面,然后通过换乘通道向西至西站大道前长途客运站站房进站,乘坐长途及旅游大巴。
(2)国铁换乘公交流线。国铁于站房北侧出站后,由出站平台通过楼梯下至地面,然后向西即可到达公交上客区,乘坐城市公交。
(3)国铁进地下空间换乘社会车、出租车及地铁客流。国铁于站房北侧出站后,通过出站平台东西两侧进入地下的楼扶梯到达地下空间,乘坐社会车、出租车及地铁。
2.2 国铁进站流线
(1)长途及旅游大巴换乘国铁流线.乘坐长途及旅游大巴的旅客在客运站二楼东侧下客区下车后,通过下客区的楼扶梯下至地面,然后通过楼梯上至国铁进站平台后由进站口进入国铁站厅。
(2)公交换乘国铁流线.乘坐公交车的旅客在客运站一楼南侧下客区下车后,通过换乘廊道向东,然后通过楼梯上至国铁进站平台后由进站口进入国铁站厅。
(3)社会车、出租车换乘国铁流线.乘坐社会车、出租车的旅客乘车由东西广场的进站匝道上到高铁进站平台前下车,进入国铁候车厅。
(4)地铁换乘国铁流线.乘坐地铁的旅客出站后,可直接通过楼扶梯上到国铁进站平台,进入国铁候车厅。
3 流线分析
3.1 换乘时间与换乘距离分析
对各种交通方式间的换乘距离和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距离皆不超过300m,时间不超过5min 。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效的实现了各类交通方式换乘的一体化,使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更加便捷高效。
3.2 换乘区域分析
通过流线及功能区分析,把站区枢纽地面划分为交通功能区、换乘区两类区域,可发现地面交通皆集中在西北侧及国铁进出站平台上,站区东西广场并非交通空间或换乘空间,非一般意义上的火车站站前集散广场,而是纯景观广场。广场与周边地块的联系被进出站车辆匝道及高等级的城市道路隔断,形如“孤岛”,功能性较差。未来如不能通过完善便捷的过街设施与周边地块进行联系,广场将无法发挥容纳城市活动的作用,形成“死岛”。
4 结束语
在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中,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高效便捷,一体化较强;但规划设计中未充分考虑两侧景观广场的功能性作用,形成一定的空间资源浪费,建议后期在广场的建设过程中能结合枢纽四周地块建设进行综合考虑,设置各种过街设施加强站前广场与周边地块间的联系,使站前广场成为具有集散功能的交通性广场,将西站枢纽打造成真正的“城市会客厅”。
参考文献:
[1] 王兰,等.高铁新城规划与开发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2] 李传成.高铁新区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邓亚娟.城市交通场站与枢纽规划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
[4] 周爱莲.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5] 齐岩.综合客运枢纽功能空间组合设计[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6] 综合客运枢纽设计指南课题组.综合客运枢纽设计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