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2020-02-14曹保顺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春花牡丹

曹保顺

【导语】

一般写景抒情的文章,怎样才算佳作?我认为应当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无尽之意,见于言外”。就是说要把不容易描写的景象,写得使读者像亲自看见的一般,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则蕴含在形象里,让读者通过形象自己去领会。要让难写之景,如在目前,都有哪些办法呢?

1.动静结合。描绘景物如能做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就能达到以形写神的功效。有的以动写静,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了荷塘四周的景物,其中在写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时,作者写道:“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与水里的蛙声。”以蝉声和蛙声反衬其静,为抒发作者淡淡的哀愁做铺垫。有的化静为动,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中对悬崖青松的景物的描写:“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这段描写将静态之物写成动态,用“扭”“展开”“望穿秋水”“上到高处”“斜身张望”等词语,把松树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松树的精神也跃然纸上。在写作实践中,还往往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2.因情选物。在作者眼里,“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景物在自己的笔下应是“人化”的自然。要善于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融合起来,让“山水有情,草木知意”,而不是纯客观地描写。如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的一段描写:“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了。太阳的光芒照得格里高利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色的、因为一切不动而显得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看见自己头顶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太阳。”我们知道,天空和太阳不可能是黑色的,在格里高利的眼里,太阳和天空却是黑色的,这正是他的情感对天空和太阳的一种强烈的投射。因为他的女友阿克西妮娅被哨兵打死并被他埋在地下,他的心灵世界是黑色的,因而他眼里的世界也就涂上了黑色的情感色彩。

3.绘形绘色。绘形绘色,就是用模仿的方法,尽可能如实地描画,真切地再现描写对象的各种外在性状,如声音、颜色、形态等。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的“春花图”片段,写的是春花的繁茂、色彩和香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绝好的“春花图”。近景是桃树、杏树、梨树开满了花,远景是野花遍地,散在草丛里。一密一疏,使画面既不显得拥挤,又恰能表现春花的繁茂。春花的色彩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里作者不仅用“火”“霞”“雪”的颜色来比喻,写出花的“红”“粉”“白”,而且还用“火”“霞”“雪”的形状来比喻,写出花的繁茂,花色的浓重。但要表现花的甜味儿,就有些困难了。不过,作者有办法,他让“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暗示花的甜味儿。这种处理手法真可谓独具匠心。

4.运用修辞。如下面一段写雨的文章片段:“天空中铅块似的乌云,像开会似的聚拢在头顶,蓝莹莹的闪电像一条条皮鞭划过天空,震耳的响雷好像一队马车轱辘轱辘地跑过马路。阵阵凉风过后,雨点像熟透了的葡萄,噼噼啪啪地打在地上,溅起了一朵朵洁白的水花。远远望去,大地笼罩着一层轻纱般的水雾。瞬间,大雨倾泻,织成层层雨帘。雨水在马路两旁汇成小溪,哗哗地流着,好像在歌唱。”这段文字,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说,乌云聚拢运用“开会”来比喻,雨点像“熟透了的葡萄”等,贴切形象,读者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的轻淡幽香沁人心脾。

【学生佳作一】

水说

河北辛集中学  谢  菁

世间万物,各有其形,或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或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如山;或翩然起舞,日行千里,以己之千回百转嗤笑外物之僵行拙步,如风。而集坚毅与温柔,力量与祥和于一身者,唯水而已。人自封为万物之灵,生命长途上,却不如水。

初识水,在烟台。一片碧蓝,望之无边,不似天空遥不可及,不似险峰高不可攀。她只是悠闲地坐卧在那里,温和地看着一些渺小的生灵在自己身边快乐地嬉戏。踏在海的边缘,一边是无边金黄,一边是无尽湛蓝,怎能不暗叹自己的微不足道。面对这种博大与从容,还能有什么言语呢?唯敬畏而已。

大海以一个强者而不强势的姿态告诉我:真正的胜利者,不是站在高台指指点点的人,不是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对世间的纷繁,依然从容微笑着的人。

再见水,在九寨。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印象尤深者,当数诺日朗瀑布,百米外即闻水声如雷;近览,则见水滴千万奔腾而下,激起银浪无数。一阵风过,身边便如细雨纷飞,使人不免生疑:莫非诺日朗果真来自天边,可借风生雨?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柔媚之美。于彩霞生发处借来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化。

诺日朗以一个骄傲者的姿态告诉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为刚强;只要有志,平凡亦可化为奇迹。

终识水,在黄龙。满目皆水,在山顶,在石缝间,到处都是水流的脚印。细细的、柔柔的印痕,细细的、柔柔的脚步。可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脚步,踏开了岩石,踏成了溪流,踏出一片桃源盛地。细看一块大石,薄薄的水层匍匐而下,很难想象这些小小的生灵们是如何在岩石上梳理出如此光滑细密的印痕。伸出手去轻触,是浸肌透骨的冰凉。她们来自于雪山,带了神圣的使命,要在这里创造出一个天堂!是的,她们最终成功了,再坚硬的岩石也不得不在她们脚下俯首称臣。她们或许不是奇迹,但她们却用自己纤细的手指创造出了奇迹!

黄龙之水告诉我: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特质,但是只要有梦,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创造奇迹!

水之形,无处不在;水之魂,亦无处不在。世间之水,无论生在大海、江河、湖泊抑或溪流,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她们含蓄而不怯懦、雄劲而不张扬地向我们诉说着人生的真谛。水之言,你听懂了几分?

【評点】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行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十分严整,流畅自然。诗化的语言,亦如流水,细细的、柔柔的,却又充满了向上的力量。作者以“水说”为题,以“初识水”“再见水”“终识水”为框架,写出了水给自己的启示,立意不凡,独具匠心,对美景的刻画让人仿佛如临其境,更加深了对水的品格的认识。

【学生佳作二】

花之灵

河北辛集中学  刘丹辰

世间万物皆有灵。山之灵展其凝重,水之灵展其灵动,风之灵展其飘逸,雾之灵展其变幻。凡尘百花,其灵各异,而究其根本,在自重。

人言牡丹为百花之王因其雍容之姿,高贵之态;而我认为牡丹灵之本,在于看重自我。民间早有牡丹不畏武则天强权,紧闭花苞而被流放洛阳的传说。而笔者有幸目睹花凋一瞬,更觉牡丹是倔强地忠实于自我。牡丹花凋,并非一瓣瓣剥落,作美人垂泪状;也是不枝头抱香而枯,以耀己之坚强。而是当容颜渐衰时,她便整朵从枝头坠落,摔作片片红尘。即使是死亡的瞬间,她的美依然动人心魄。千百年来,不论世人如何褒贬,牡丹一如当初,灿烂地开,悲壮地落。一生在对繁华的追求中度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便是努力诠释自我:我爱高贵之美、富贵之美,生命属于我,与他人何干!

牡丹之灵,在于倔强地看重自我。

牡丹爱热闹,百合独爱清幽。高崖深谷,时时可见她清雅独立的风姿,不屑于向世人献媚,因她天生一副傲骨;无须张扬绝尘的美丽,赞扬于她尚不如一阵清风。她只是静静地开放在自己的土地上,以一个高傲的姿势;她只是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土地,以一个孤独的姿势。人世间政权更迭,斗转星移,独她在每一个安静的角落,默守着她的静、她的孤单、她的信念。因她,一种美丽流动了千年。

百合之灵,在于寂寞地坚守自我。

牡丹倔强,百合坚强,而我更佩服梅的勇敢。不是不畏严寒的勇敢,不是直面风霜的勇敢,而是独对萧瑟的勇敢。当严寒吞噬了一切,当霜雪覆盖了一切,是什么告诉她,世界上还有希望,她的抗争、她的努力还有意义?是她自己,只有她自己。因为自重,所以不颓废;因为自爱,所以凌寒怒放。在北风呼号的时候,在落雪纷飞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其他花苞终于不敌严寒而死去的时候,她站在那里,骄傲地昂着头,生长、开放、芬芳。无人观赏,无人呵护,自怜吗?不!因为她不需要无味的赞扬,更不需要精心的培育。开放,只为生命,为自己。

梅之灵,在于勇敢地相信自己。

花有千种,灵性万殊。荷之灵,在于坚强地守护自我的纯净;菊之灵,在于无畏地展现自我的清高;即便是路边喧嚣的大片大片开着的野花,也在拼命彰显着自己的热情与生命。花之灵,究其根本,在于自重:看重自己,所以美丽;看重自己,所以无畏;看重自己,所以生命才有意义。

一朵花尚能自重以自强不息,那么人呢?

【评点】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牡丹的高贵、百合的清幽、梅的凌寒怒放,从而诠释了“花之灵”的根本在于“自重以自强不息”,说理自然,耐人寻味。文章内容充实,详略得当,观点明确,语言典雅秀丽,意蕴浓郁厚重,显示出了作者文学积淀的丰厚与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猜你喜欢

春花牡丹
牡丹
赏牡丹
让汽车开到终点不停车
绿牡丹
赏牡丹
何薇薇??《牡丹》
美丽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