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窒息”
2020-02-14木棉
木棉
2018年,有一部台剧,由于对“中国式亲子”关系的深刻揭露和寓意,它的名字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这部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各种各样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冲突:控制、暴力、否定孩子、抹杀个性……很多观众看完后都评论道:“这部剧里面的台词,句句都像是我父母说的话!”
比如:
“我们赚这么多钱,还不是为了你啊!”
“你现在想要,可能明天睡醒你就不想要了!”
“多勉强自己一点儿,才有成功的机会。”
“你现在恨我,但将来一定会感谢我的!”
……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讲惊悚又惊艳的第一集:《妈妈的遥控器》。
小伟是一名在读初三的学生,虽然英语和数学成绩一般,但在画画方面却甚有天赋。
他和妈妈住在一间高档宽敞的房子里,妈妈每天都给他煮早餐、叠被子、洗衣服,打扫卫生,照顾到无微不至的地步。
虽然是个单亲家庭,看上去也是平凡而幸福的。然而,家里的氛围却始终让人不寒而栗。在妈妈看似和蔼的注视下,弥漫着一股窒息的感觉。
小伟爱好画画,也很有天分,但却总是被妈妈否定和羞辱;妈妈进小伟的房间,从来都不敲门,毫不顾及和尊重儿子的隐私;妈妈煮了一大盘苦瓜,小伟不爱吃。妈妈说,吃得苦中苦,才是人上人,强迫儿子吃下去……
不过,升上初三的小伟已经不再是一个依赖母亲的小孩儿,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立的追求。他也知道,如果妈妈发现自己期末考不是全优,肯定不会让他跟好朋友去环岛毕业旅行。
为了确保能够参加旅行,他伪造了成绩单。
这一切被妈妈发现了。失望透顶的妈妈决定使用她那柄神奇的遥控器。
从此,小伟每天醒来,都发现自己停在了同一天:上学打车,遇上同一个司机;同学们重复的对话、打闹;考试放榜,伪造成绩单……
当他第三次把成绩单递给妈妈时,妈妈问道:“我不是都已经给你三次机会了,你还没得到教训?!”
小伟一下子蒙了,这难道是个噩梦吗?
可妈妈接下来的话,却比噩梦更可怕:“如果你再不修正这个错误,你的人生就会一直卡在同一天!”
原来,遥控器的能力,就是可以把小伟的人生无限次地倒带、重来,直到妈妈满意为止。
真是个让人惊悚的设定!然而,更糟糕的还在后头。
妈妈又说:“我帮你报了补习班,别人只上一次课,我让你上10次。这回,你肯定听得懂了吧?”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孩子如何能够把一节课上10次。这乍看是个科幻的设定,可同类的事情,却在无数的中国家庭里每天上演着。
后来,小伟在图书馆里认识了小岚,他开始谈恋爱了。
两人一起在桌上画画、谈论不同的画家,在天台肆意玩耍。只有跟小岚在一起时,小伟才感觉到自己是舒服的、自在的、安心的。他也才有了自由,哪怕仅仅是想象中的自由。
他们还一起商量着毕业后去美国。于是,英语不好的小伟,第一次有了学习的冲劲儿,每天在房间里背单词学英文。
看到小伟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时,反而更让人感到心疼和担忧。因为你知道过不了多久妈妈就会闯进来,就如同她以往闯进小伟的房间一样,毫不顾忌地践踏儿子的感受,把他一切的快乐都摔到地上,然后踩碎。
果不其然,妈妈跟蹤儿子,见到了小岚。当晚,妈妈便随意找了个借口,要求小伟与女友断绝关系。
小伟宁死不愿,于是妈妈再次掏出遥控器,对准了小伟。
小伟激动地指着妈妈大喊:“如果你按下去的话,我一定会恨你一辈子!!!”谁知妈妈听后,淡淡笑道:“我让你现在恨我没关系,将来,你一定会感谢我的……”
妈妈让时光倒流到小伟和小岚认识之前。狂奔去小岚家的小伟,被冷漠地拒之门外……
父母总觉得孩子无法作出正确的选择,于是逼孩子补习、上课,替孩子填志愿、选专业,甚至插手孩子的恋爱、给孩子找对象。
不仅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我安排的,包括你身边有什么人,和谁结婚,都必须得到我的批准。
“你现在不明白,将来你就会感谢我了”,这句话与其说是给孩子听,更像是一个父母自我安慰的咒语。
在失去好朋友、失去毕业旅行、失去初恋女友之后,备受打击的小伟大病一场。
在梦里,他和小岚牵着手,来到海滩,那里还有小伟的几个好朋友:他们终于去了毕业旅行,大伙都在身边,他们欢笑着,打闹着,享受着青春的肆意和自由……
醒来后,眼前是妈妈的脸,小伟意识到刚才的快乐只是一场梦。现实的落差彻底斩断了他对生命最后的一丝幻想——小伟决定自杀。
他支开了妈妈,反锁在浴室中割脉自尽。妈妈发现后坐在地上失声痛哭,一切终于结束了。
然而,下一幕,小伟却发现自己在床上再次醒来——原来,妈妈用遥控器,把时间又倒回来了。
小伟无比愤怒,他趁妈妈在厨房的时候,冲到阳台,一跃而尽。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能料到,小伟再次在床上醒来……
最终,妈妈用她那如潮水般的爱,从真正的意义上“杀死”了小伟。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沉重而压抑的剧。
一个让人窒息的家庭,一位强控制欲的妈妈,一柄能控制儿子人生的遥控器。妈妈抹杀了儿子的独立人格,切断儿子的社交,赶走了儿子的初恋,儿子被逼得一次次想要自杀,但没关系,妈妈还有遥控器,可以重来……
相信每个人看了都会不舒服,可是原著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
“不舒服的话,是因为那些都是真实的,那些孩子就是这么不舒服,而且现在可能还有更多的孩子一样的不舒服!”
人们总是谈论要如何如何教育孩子,但也许最需要被教育的,恰恰是“教育”本身。
编辑:李鹏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