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背景下国民的心理变迁”专题简介
2020-02-14辛素飞
专题主持:
辛素飞,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和经济心理学研究。曾主持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心理學报》《教育研究》《心理科学进展》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关于横断历史的元分析这一专题发表CSSCI及SSCI来源期刊论文近10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迅速发展,各类社会群体的心理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即心理变迁。关注心理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在个体心理发展层面上,这不仅关乎着个体的福祉,反过来,个体的发展对社会变迁亦有重要的影响; 其二,在社会或群体层面上,这不仅可以揭示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变化规律,还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对心理变迁的影响。因此,研究心理变迁对未来的社会变迁及相应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针对“社会变迁对国民心理变迁的影响”这一主题,传统的研究范式只能对某个社会群体在某个时间点的心理状况进行探索,而无法考察心理随时代变迁的轨迹,即无法将社会变迁方面的宏观变量与国民心理发展方面的微观变量关联起来。横断历史的元分析 (Cross Temporal Meta-Analysis) 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突破性思路:首先搜集前人在各个时间点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如心理量表)得到的关于某个社会群体的心理状况的研究文献,然后将这些文献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连缀起来,作为对历史的横断取样,从而获得这一社会群体的心理指标变化的动态轨迹。该方法最早见于Jean M. Twenge在1997年发表的一篇实证研究中,后由辛自强教授于2008年率先将这一方法引入国内并应用此方法开展了10多项有关社会变迁背景下国民心理变迁的研究,此后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学者沿用此方法,针对我国各类社会群体的心理变迁展开探讨。
本专题系列论文旨在探讨社会变迁背景下不同社会群体的各项心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轨迹,包括老年人、大学生以及工人群体,与其相对应的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心理指标涉及睡眠质量、学习倦怠及心理健康水平;之后的一篇综述文章系统地评述了该领域内已发表的25项有关个体社会心理变量的横断历史研究,试图整体反映社会变迁对国民心理的动态影响。文题依次是:中国老年人睡眠质量的横断历史研究:2001~2017;中国大学生学习倦怠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3~2016年我国工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变迁;各类人群社会心理的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