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和防控
2020-02-14潘海燕
潘海燕
(盐山县农业农村局 061300)
羊小反刍兽疫也被称之为羊瘟假性牛瘟,主要是羊小反刍兽疫病毒导致病羊出现发热口炎,腹泻等一系列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羊小反刍动物, 尤其是山羊动物为主。 临床症状相当严重,传染病源主要为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所使用的草料、用具和饮用水等,发病率死亡率非常高。
1 羊小反刍兽疫的主要流行特点
羊小反刍兽疫作为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主要是羊小反刍兽疫病毒造成的感染。 羊小反刍兽疫能够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造成呼吸道感染,潜伏期在46d 左右,最长可超过21d。羊群的发病率达到60%以上,病死率则超过50%。 该病毒与牛瘟病毒、犬瘟病毒和海豹瘟病毒相类似, 一旦出现感染就会导致羊体温瞬间升高,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还会从眼鼻排出分泌物,出现口腔炎等症状。
2 发病原理
2.1 病原
病羊会明显出现呼吸失调、咳嗽症状,如果病羊病情严重还会出现腹泻和死亡,尽管羊小反刍兽疫,临床表现非常严重,但却无法在体外长时间存活。 在56℃时病毒瘀血, 半衰期为5min,而在70℃以上的高温病毒会立刻失去活力,当环境温度为4℃时,其性质特征比较稳定,但如果病毒的pH 值处于平衡的酸碱状态下,就会迅速失去活性,也就无法造成病菌感染。 从目前的观察情况来看, 一切被患病动物所接触的物质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例如患病羊的排泄物,身体组织分泌物,如果病羊使用过的草料、水,也会成为感染源。
2.2 传播途径
目前羊小反刍兽疫最常见的传染途径为呼吸道和消化系统, 与病羊直接接触会就会立即感染, 而一旦感染羊小反刍兽疫,则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会含有大量的细菌。 如果母羊被病毒感染,母羊的乳汁中也会被病毒感染。 冷冻羊肉病毒存活资料还比较缺乏, 因为大多数病毒的存活率都与肉品pH 值密切关联,所以肉品的传染效果比较低。 体外环境不利于病毒存活。
2.3 易感动物
山羊、绵羊、羚羊等小反刍动物均是此病的易感对象,但是山羊的临床症状和感染几率明显更为严重, 与个体差异具有密切关联。 其中红鹿和白尾鹿、猪、牛等也有可能被该病感染,但是这些动物会产生抗体,所以不会发病。
2.4 发生时间
目前羊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仅为46d 左右, 最长的会达到21d,在首次入侵动物时,能够在易感羊群中快速暴发,但是在到达体内稳定了之后会偶尔暴发,每当羊羔出生季节,病毒感染数量会显著增多,虽然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暴发,但是雨季和寒冷干燥季节发生的频率会更高。
3 发病特征
羊小反刍兽疫在发病之后,主要以眼鼻分泌物,口腔腹泻等临床表现作为诊断依据, 只有山羊和绵羊感染之后才会出现这些症状,由于羊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非常短,一旦发病就会立即暴发,所以感染之后对羊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显著影响,病患体重会明显下降。 羊群受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口腔黏膜受损、充血轻度糜烂等症状,即使下层黏膜小面积坏死、牙龈出血等,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部分羊口腔病变能够在2d 内自动恢复,但是体温会下降, 在二次细菌性感染后会出现呼吸异常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等症状。
4 防控措施
在对羊小反刍兽疫防控时, 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合理控制,首先要做好免疫工作,利用疫苗来提高羊体内的抗性,对于新生羔羊、 没有免疫的羊以及超过3 年免疫保护期的羊需要集体免疫。 而如果羊最近一个月内已经接受过免疫,在疫情暴发之后就不需要再次免疫了。
做好羊养殖消毒管理工作。通过加强羊科学管理,能够为羊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首先要加强羊饲养环境的改善,积极配合兽医站的专业人员,对羊圈进行每日定期消毒,同时要加强宿舍环境整理,避免出现脏乱差的情况,另外还应该对羊的料槽进行全面消杀,保证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在新购进羊群时必须要隔离观察,等到羊群确认健康之后,才能够免疫。 外来人员和车辆在进场之前应该严格消毒,严禁从疫区进购养殖,对于外来养殖尤其是来自活羊交易市场的羊,调入之后要统一隔离21d 以上,经过确认无误,没有明显的病症才能够混入羊群。 加强对兽疫疫情的巡查与防控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羊就需要立即隔离控制活动, 同时还要上报上级部门对病死羊要严格处理,不能够出售或加工病死羊。
5 结语
为了确保广大牧民的经济效益不受损失, 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羊小反刍兽疫的监督监管力度积极向广大牧民对小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措施进行宣传与普及,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