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植物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的探讨

2020-02-14庞春林

建材与装饰 2020年8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营造园林

庞春林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0 引言

众所周知,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处理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重要内容,合理运用自然元素,对人居环境及生态平衡至关重要。风景园林时常通过植物而传承园林的魅力。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经典的传统园林中,不乏许多与植物相关的节点名称,如“万壑松风”、“松鹤清樾”、“青枫绿屿”、“闻木樨香亭”、“曲水荷香”、“玉兰堂”、“海棠春坞”、“远香堂”等,均与植物有关,借植物抒发意境或情趣。

除却植物品质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之外,植物空间的营造及植物配置亦是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重要因素。除却风景园林中硬质景观的营造,植物这一造园要素,以软景的方式,诠释生长、动态的园林之美。在此谨从园林设计工作的角度,浅析植物配置的多角度要素,并总结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对策。

1 植物空间营造的重要性

1.1 对园林空间的有序协调

风景园林的空间构成是观景感受的一大亮点。通过框景、夹景、透景、漏景突出景致的主导及迂回;善用景深的手法,突出前景、中景及远景的分层结构,凸显空间的深远;采用植被色彩的明暗处理,加强景深的感染力;结合园林花木种植形式的丰富多样,孤植、丛植、对植、群植、带植、风景林等各异的种植形式,构成了园林内丰富变换的特色空间,均为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手法。通过合理的植物空间营造,形成强烈的空间感,使得景观空间有序协调,

1.2 营造园林空间的动态生长

景观植物随着其自然生长、季相变化、形态多样,是风景园林中独特的不断变换的景观元素,是生长空间的重要因子,构成了不断生长、不断变换的景观空间。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针对植物空间营造,不仅需要考虑设计工作完成时的空间效果,亦需考虑未来的空间变换,预留合理的未来植被空间,使得植被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

2 植物景观营造的空间类型

植物配置空间的开合关系,或疏朗通透、或郁闭密林,都营造了不同需求的园林景观空间,烘托不同的景观氛围,满足适宜的场所精神。

2.1 开放式空间

李白有言:“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此为开阔的空间予其独特的景观感受。开朗空间的疏朗通透,视线前端没有景观屏障,四面视界开阔,风景开敞,通常予人广阔的活动空间或视线通廊。

在开放式的空间里,人们观察的时候视线相对会比较高,而园林元素的空间则较少,开放式空间具有外向和开放的特点。最有代表性的开放式绿化空间以疏林草坪为主,绿地边缘结合点植或少植高分枝点的大乔木,或高度较矮的花灌木,保持活动范围的空旷性及人体视距的通透性,营造疏朗、开阔、明亮的景观空间。

2.2 半开放式空间

半开放式空间介于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之间,在其营造手法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通过植物遮挡景观视线,仅保留一定的视线通廊以观远景。形成单向的隐蔽效果。第二类则通过一面景观完全封闭,另一半则完全通透,组合形成半开放半郁闭空间。在半开放性的空间里,人们的视线会被封闭的一半的景观植物所遮挡,来激发人们探索的心理,以此来激发人们的兴趣。

2.3 封闭式空间

封闭式空间,则近景感染力强,具有空间的围合性及封闭性。在利用植物配置构建,营造郁闭度为0.7~1.0的空间,形成封闭式的景观空间。利用多层次的种植模式组合设计,结合植物群内植物之间的生物学均衡,满足光照需求,构建丰富浓郁的植物景观。结合人体视距,种植高度相符的灌木丛,配置乔木层、草本层多高度进行视线遮挡,营造无外界打扰,与外界相隔离的私密性空间,满足安静及隐私的需求。公路边密植的植物风景林、隔绝活动游乐区及休闲静谧区的交接处、纪念性景观空间,即通常采用此种植模式,实现该类景观静谧、私密的空间特色。

3 植物配置的原则

3.1 符合地域文化及场所精神

景观设计基于地域文化,脱离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必然千园一面。不同的景观空间,亦诠释特定的场所精神。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及场地所诠释的主旨精神,吻合整个场地景观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进行考虑。无论综合性公园、运动型公园、文化类景观、纪念性景观、医疗性景观,都具有其独特的特性需求。植物营造需符合景观营造的文化精神。如竹类代表刚正不阿、素雅清新;青松苍劲、寒梅傲骨、莲出淤泥而不染……通过特殊的植物品质、植物语言,软景烘托氛围,融情于景,诠释合理的植物文化。

3.2 满足景观构图及功能需要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充分满足景观构图和场地的功能需求,协调景观空间和功能的整体布局。结合景观特性的需求,充分发挥以观赏性为基础,丰富结构层次,营造开阔或封闭的空间格局、自然或规则的种植模式。

3.3 符合生态学特性,协调近景与远景的生长效应

充分结合植物的生态学特性,种植考虑起向阳性、耐阴性、生长性等生长需求特点,适地适树,合理配置。种植间距充分考虑远景与近景效果相协调。为形成较好的初始绿化效果,种植距离可适当减少,随着树种的生长成型,可通过抽空移植等方式,形成适合远期生长的种植间距。

总之,植物配置中必须实现风貌契合、功能全面、空间丰富、生态科学、风格独特、经济合理。

4 植物配置的方式

4.1 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

在进行植物配置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叶的合理搭配,强调不同植物的占比,注意不同季节对植物所带来的影响。例如,在春夏之际,充分利用观花植物营造花海满繁茂、夏果累累、生机盎然的季相特色,冬青、松树、柏树等四季常绿的植物需要在园林设计中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严寒冬日依然可保持有绿色元素,避免在冬季视觉的单一化。采用合理的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配置比例,在视觉和形态上达到完美的效果。

4.2 注意植物层次的搭配

充分发挥植物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营造植物组团的场景美。植物层次的合理搭配,应充分营造植物群体美。研究植物的耐荫性和喜光度,遵循植物习性及生长周期,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共生共赢,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持生态环境之间的合理平衡,营造丰富、差异、合理、适宜的多层次植物组团。具体层次常有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草本层、攀援类植物等。以上层乔木为基础,灌木丰富视距高度的中层景观,利用草本花卉弥补了木本植物在空间层次上的下层植物景观。

4.3 充分利用植物形态特征

由于植物的多样性,所搭配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植物形态对整体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保证在最大程度上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一致。在植物的选择上,必须要保证植物的高低错落有序,在整体形态分布上要做到准确的把握。同时,充分考虑不同色彩、不同花期的植被,以达到植物形态、颜色、气味和声音的综合效果。

4.4 应用观赏植物的配色

常用的观赏植物配色中,常通过补色对比、邻补色对比、冷色与暖色运用、类似色观赏植物、白色植物的应用原则。

为了发挥最少植物的最大艺术效果,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应结合补色对比进行,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青与橙色花、色叶配合种植,相同数量的补色对比较单色在色彩效果上更为强烈得多,尤其在灰色铺装广场上、建筑前,作用更甚。如金叶假连翘与亮叶朱蕉、紫藤与黄刺玫、三色堇中黄花与紫花的对比、鸢尾中黄花与紫花的对比。夏季炎热区域则适合利用冷色花卉,春季采用暖色花卉,营造景观感受。类似色富于变化却又协调统一,黄色系与橙色系,深浅不同的红色、紫色与紫红色,绿色观叶植物中也有黄绿色、粉青绿色、暗绿色、深绿色、灰绿色。大多木本植物中的,都可通过不同的绿色植物形成变化与反差,丰富色彩景观。

4.5 强调植物的季节变化特征

陆游曾言“花气袭人知骤暖”,植物的季相变化所带来的植物生长、开花、结果、凋零,都因时令变化而更迭,犹如春天的桃红柳绿;夏日的硕果莲荷,秋季的桂香金菊、冬季的腊梅山茶……因而,随着各色花木的盛开及凋零呈现出季节和时令的变化,亦是园林四季更替、景随时异的特质所在。《园冶》中“苧衣不耐新凉,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但觉篱残菊晚,应探岭暖梅先”,均体现了植物生长开谢与时令的变化。冬季可以适当的考虑特殊植物,例如华南区域采用红花羊蹄甲、山茶、美丽异木棉、均在11月-1月开花,华北区域寒梅、腊梅等盛开于1-2月,在花期较少的冬季,营造特定区域的冬季特色植物景观。

植物配置设计中,应充分强调植物的季相性,丰富不同季节的植物特色,构建不断变换的风景园林景致。使受众在不同季节可以感受到园林的各异变换和丰富美感,营造美好舒适的自然氛围,愉悦身心。

5 结束语

植物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作为重要的景观空间营造手法,是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软景营造手法。区别于硬质景观的永久性,植物景观更需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考量和设计。在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景观植物的特性根据场地性质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创造一个有艺术吸引力的空间环境。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营造园林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