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及发展

2020-02-14丁一

建材与装饰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正理念传统

丁一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1 今日的中国建筑理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开始逐步接受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筑物也进入了爆发性增长时期。直至今日,处处仍在努力加紧城市建筑建设。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筑创作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果,高楼林立,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建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细细思考,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却是千城一面,盲目学习西方建筑风格的热潮也的确使我们丧失了自我,建筑风格也变得毫无特色可言。可如果建筑没了属于本土的文化特色、失去了自己的民族风格,那么这样同质化的建筑是没有灵魂的。中华文明也将缺失建筑这一重要的一页篇章。因此,作为我国文化中必不可缺的文化瑰宝——“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必须得到继承与发展。适当吸取并结合先进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保留中国气质,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理念继承与发扬下去尤重要。

2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简介

2.1 中正的理念

中国古代曾相信天与人都是一样拥有独立生命的个体。他们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孔子所强调的不偏不倚,过尤不及也正如此。现实中的中国传统建筑深受中庸和谐之美的影响,许多都采用了这种“中正”的理念,以求达到中正、天地位焉。

梁思成先生曾说“以多座建筑合组而成之的宫殿、官署、庙宇,乃至住宅,通常均取左右均齐之绝对整齐对称之布局。庭院四周,绕以建筑物。庭院数目无定。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1]

中国的许多建筑都采用过“中轴”理念,这便是儒家“中正”思想在建筑理念中的完美体现。基于一条中轴线,使得建筑在此之上形成左右对称,从而达到在轴线上的整体之美。今日曲阜孔庙就是采取了这种理念。曲阜孔庙以传统多进式为院落风格。空间布局虽是回环曲折,但细细观来又是错落有致。轴线明确,即使院落布局复杂,也能明显的看到主次轴线,发现主次分明的特点。再说北京紫禁城,灵活运用中轴线将“中”、“正”突出,以显示天子帝王的独一无二、唯我独尊。

事实上,若是对我国传统宫殿、庙宇进行考察会轻易发现,这种建筑风格在十分常见。今日,将其重新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不仅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利于现代建筑规范整体布局。

2.2 天人合一的理念

何为天人合一?所谓的天人合一,内涵实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中的“天”并非指天空的天,而是代表着外界的大自然环境,因此,我国古代对于天人合一的追求就是要力求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2]。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哲学提出的最高理想,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理念也受到“天人合一”理想的影响,主张顺应自然理念。这种理念注入到传统建筑设计和规划之中,奠定了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思想基础。

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纵观我国相对有代表性的民居庭院风格,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老北京的四合院,还是广西的栏杆竹楼,或是客家的围龙屋,乃至到黄土高坡的窑洞,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山环水抱”。选择自然环境形成的,或是人为后期建成的,皆是后有青山,左右环抱;前有河流,细细流淌。再观中国古代富商官宦住所,小到一城士绅的居所,大到帝王的深宫内院,我们不难发现其院落有之中常有主人自己在庭前修建的山水景色供自己与来宾在室内的座敷上观赏;也有将山水浓缩围绕庭院而建,以便于一边散步一边观赏;还有在庭院中心建一个大池子,并用园路将其围绕,还将假山、小桥、花草等各种景物再现庭中。假山假水抑或是青山绿水,其中景物皆是实实在在的,使人身在自然,融入自然。真正的天人合一。

2.3 以人为本的理念

建筑,不仅仅是人身体上的庇护所,同样也是精神上的。我国传统建筑在人文价值上的体现尤为突出。作为人实践活动的场所,建筑也是人们精神物化的一个载体。从我国的丞相管仲、太宗李世民,到西方智者学派代表的普罗泰戈拉,无不把“人”最为第一要素,认为“人”是一切所需的根源。

中国传统建筑理念也是如此,根据人不同时期的要求,不断改善。

不仅充分考虑了人文价值的体现,也充分展现出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思想和理念。西方的标志性建筑作为灵魂寄托之地,高大、空旷且富有神圣感。相较之下,中国自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从祭拜祖先到崇拜君王,神权始终作为点缀的附庸品出现在建筑之中。天地之间,人为中心。人神之间,人为中心。细想中国古代最高级别建筑的宫殿、庙宇,庙宇的宏伟永不可超越宫殿,打北京紫禁城来说,宫殿作为城市布局的中心,而何曾见过庙宇作为中心。这也标志了在中国的建筑理念里,即使阶级的差异、贫富贵贱的划分,建筑永远是人居住的场所,而非神。即使生活困苦,古人也习惯了把人与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化的现实世界,而非虚无缥缈的幻想。因此,无论是宗教建筑还是其他建筑都坚持这一理念。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建筑的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3 对今日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发展的思考

从曾遥遥领先其他文明,被公认的物华天宝、各国来朝的盛世,到自诩认为天朝上国无比自豪的井底之蛙闭关锁国,再到开放国门一股脑地全盘接纳,直至今日取其精华弃之糟粕的反思,中国建筑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是也面临着断裂的危险。但仍有众多人在为了继承和发展不懈努力着。

王澍设计的象山美院通过不规则的门窗开洞、起伏的楼梯,巧妙地将中国山水元素融入其中,灵活结合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元素,营造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吴良镛教授主持的北京菊儿胡同改造设计,利用了垂直交通系统,形成了立体的院落空间,将私密性与合院式完美融合,保证私密空间的同时保障了现代生活的需要。Big事务所将太极元素用于哥本哈根熊猫馆的设计与建造上,“阴”、“阳”为形状原型,相似但分开,相离却互补...

可见曾经辉煌的中国传统建筑理念至今仍不过时,重要的是设计者们如何将其灵活地运用到今日的建筑之中,思考如何更加合理的将传统与新潮相搭配,使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再次大放异彩。

4 结语

无论是“中正”,“天人合一”,还是“以人为本”,或是其他。他们都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瑰宝。继承是今日的我们必须要做的,发展也是我们必须时时牢记的。不毫无取舍的应用传统建筑理念,也不不讲道理的一味吸取别国的建筑理念。充分思考当今国情、民情,知道今日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充分的运用传统建筑理念,合理的搭国外新潮风格,使中国建筑重回世界之巅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虚心学习,谨慎用之。将中西文化适当融合,发挥西方建筑理念前卫的同时,也使国内传统建筑理念大放异彩。提升现代建筑魅力的同时,也将观赏者重新带回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回味中来。

猜你喜欢

中正理念传统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Investigation of the fast magnetosonic wave excited by the Alfvén wave phase mixing by using the Hall-MHD model in inhomogeneous plasma
无题(3)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微型圆管中正庚烷/空气预混催化燃烧特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