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服务”双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之问题分析

2020-02-14邹娟张勇一刘璐何春柳

建材与装饰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办基地实训

邹娟 张勇一 刘璐 何春柳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1 “教学+服务”双功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因此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作为教师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校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孵化器。然而,当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1)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外观装修豪华、硬件建设充分、设备齐全,但实训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有效利用率较低。从与专业的契合度来看,专业实训室教学所占整体教学时间较短,平均利用率较低,未能有效达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实操能力和提升职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从与企业的衔接来看,缺乏与企业的有效合作,与企业的共享共建并未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与合作当中。另外,从校内实训基地的服务程度来看,也初级的、较低的服务水平,无法为企业提供有质量的服务内容。

(2)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机制不灵活,社会服务能力低。

①社会服务机制不灵活:一方面,学院对“教学+服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从实训室建设的角度来看,学校层面也更注重于在短期内创造的价值,对于实训室的可持续性发展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校内实训室侧重于教学上的使用,对于“教学+服务”的校内实训室内涵建设相对较弱。另外,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定,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监督和考核。如此,既无法有效的测评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又无法有效的监控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效果,从而导致“教学+服务”的脱节。另一方面,民办院校相比公办院校而言,在人事的任用与安排、岗位的调整,各项经费的支配等方面更具灵活性、自主性,而这些优势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或未充分的发挥出来。

②社会服务能力低:a.相对而言,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相对较短,无论是办学体系建设,还是专业建设的积淀积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力发展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提供社会服务工作,但是对于社会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及如何有效的利用现有校内实训条件,进行有效的社会服务工作尚待进一步的提高。b.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以应届毕业生和高校退体教师为主,应届毕业从高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工作,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工程实践,对行业企业及相关业务缺乏系统的了解,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关于企业对人才的专业能力、从业技能的需求,缺乏明确的认识。c.由于民办高职院校较少或者没有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教师缺乏学习和参与的动力而更倾向于课程教学。d.由于民办高职院校需要自筹办学经费,因此在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等方面,存在急剧扩张的情况。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积淀的,学校的扩张导致现有教师的教学任务超标,无暇兼顾实训室的社会服务工作。

③制度建设够不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规范。当前民办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在管理和运行方面缺乏系统的、科学的体制机制,管理顶层对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体系化,管理中层对实训室的建设和教师的管理与评价缺乏有效的考核标准,管理底层对学生的实训效果缺乏有效的测评机制。

④重硬件轻内涵,“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目前,在实训的建设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对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比例较高,有些院校不惜花费巨资来对实训室环境进行设计,对设备设施的投入也是不惜代价,但是对实训室的灵魂“教师”的投入与建设却很少。民办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总量中占比偏少,而既具备“双师型”资格又具有“双师型”能力的教师更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民办院校中的专业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行教学岗位,工作初期,尚处于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掌握和积累阶段,需要大量的课程实践来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由于毕业后未曾去企业工作,缺乏对企业的了解,缺乏对项目的实践经验与管理,缺乏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故对行业、企业、专业的连接未形成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达不到指导学生进行实训专业技能的综合要求。另外,从其他高校退休的教师,由于所承担的课时较少,无法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对教师实训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一个岗位评价系统,让更多的教师选择或喜欢上实训课。

2 “教学+服务”双功能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研究

(1)教学+服务”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考核机制。“双师双能”的职业技能要求,体现了高职教师的双重职业特性和能力需求,决定了高职教师跨界于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职业属性,是高职院校教学育人的灵魂,是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执行者;同时也是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桥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与服务,将先进的行业企业需求反馈回学校,更进一步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行业需要、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置于“跨界”的视域下,跨越学校与企业、教育与经济的界域,把培育和选择师资的空间扩展到整个产业界、商业界、乃至社会各界,依托校外界域在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前沿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建立跨领域、跨部门的培训合作,协同推进高职“双师双能”师资建设培养体系的构建。[1]从校方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的“双师双能”认定体系,细化“双师双能”教师的能力认证标准,有针对性的对教师类、社会类、行业类的资格证书进行系统的认证与考核,同时建立“教学+服务”的工作量、工作比考核机制,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引导、监督和考核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利用民办高职院校的企业特性,整合企业资源,建立校方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模式,形成系统化、连续性的教师培养方式,摆脱重操作、站位边缘的企业实践锻炼模式,进而提高教师知识的系统性,职业技能的全面性。

(2)教学+服务”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之与企业相结合。

首先,引进典型企业或成立驻办事点,鼓励校外企业入驻学校,并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场地、设备、设施进行办公;其次,提倡教师、学生以校内实训室为依托进行创新创业。通过经常性互访交流,在服务企业的实践上共同交流学习提升,以此带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如此不仅提高现有实训基地的利用率,还能促进“教学+服务”有效衔接。另外,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如:①生产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技术服务、人才服务;②培训服务:一方面是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需要的校内学生培训服务,另一方面针对校外从业人员的专业提升、专业深造、专业改造培训服务;③技术服务:科技研发合作、咨询服务、实体共建服务。

(3)建设教学、生产、培训、技术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

在培养方案中,融入“教学+服务”的教育课程:①“教师主导,企业参与”共同制定专业课程的实训大纲、实训项目及实训计划,及专业课程对应的校内“教学+服务”实训项目。②“教师主导,企业参与”共同制定专业技能培养内容、实施方案、实施步骤。③“教师主导,企业参与”共同制定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内容、实施方案、实施步骤。④“企业主导,教师参与”体验式学习流程。同时,在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环节:一方面鼓励师生利用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结合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进行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建立符合“教学+服务”需求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新模式。

3 小结

综上所述,民办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过程中,学校的管理层面需要完善“教学+服务”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之管理和运行系统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教学+服务”的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考核机制。在与企业的衔接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与企业的合作方式,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同时建设教学、生产、培训、技术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

猜你喜欢

民办基地实训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便民办税春风来 简政放权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