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2-14王涯茜

建材与装饰 2020年9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领域

王涯茜

(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川省乐山市 614000)

1 装配式建筑行业现状分析

1.1 装配式建筑带来设计流程的变化

通常在完成工程立项之后,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然后进行工程的施工。装配式建筑在工程立项之后,方案设计之前,要进行技术策划。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构件加工图设计。构件加工图设计可由构件生产单位或深化设计单位完成,但目前大部分构件生产单位深化设计的能力较差,通常还是由设计院或深化设计单位完成,构件生产单位进行模具设计,然后由建设、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单位进行联合图纸会审,最后构件生产单位进行构件生产。此项工作增加了相当于结构施工图的120%~200%。

1.2 装配式建筑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

虽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单位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越来越多,但其生产方式仍趋于传统。首先,构件生产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能完成胜任产业化需求,生产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较为滞后,缺少相应的堆场管理、进出库管理、运输追踪系统。其次,在生产线方面,目前许多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单位呈现以手工生产线为主、自动化生产线并存的生产特点。特别是异形构件,几乎全部在手工生产线上完成。加上国内标准化程度的不高,导致模具的使用效率低下。

1.3 装配式建筑给运输领域带来的挑战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运输费用在7%~8%左右,100km以内为最佳费用控制范围,200km以内可承接范围。目前,构件生产单位目前大都位于城市郊区,运输距离通常较远,有的甚至需要超长距离运输,这就大大加大了项目成本。并且构件的运输基本外包给第三方单位,构件生产单位要完成运输车辆的追踪、运输计划的管理等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运输系统的软硬系统缺乏,严重跟不上建筑信息化的要求。

1.4 装配式建筑给施工领域带来的挑战

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建筑施工有很大的区别,现场吊装要求更高。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仍然是传统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未经专业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培训,传统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施工搭接不顺畅。另外,由于国内装配式体系较多,没有行业通用的工艺工法,标准化程度不够,构件拆分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增加了施工难度,导致施工安装出现各种问题。

2 装配式人才需求及新增能力分析

(1)装配式深化设计人员:装配式安装施工知识、装配式构造知识、各专业整合能力、对应传统平面图纸根据经验可做整体的拆分断点及各单构件的设计出图。

(2)预制加工厂技术人员:装配式识图能力、装配式构件受力特点、装配式模具设计能力、装配式自动生产线设备加工能力、装配式构件手动生产流程指导、装配式构件自动化生产流程指导、工业化生产管理能力、信息化应用管理能力。

(3)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装配式识图能力、装配式安装知识、装配施工能力、装配施工组织设计能力、综合管理协调能力、装配式信息化管理能力。

(4)工程计量计价人员:装配式识图能力,装配式构造知识、装配式安装施工知识、装配式计算流程和计算方法、装配计算工具软件。

3 装配式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

装配式人才培养方案应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坚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面向岗位设课程,面向就业强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校内学习实际知识,练就实际技能,创建有理论又有实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装配式人才能力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擅读图,包括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设施图识读能力,装配式建筑结构图识读能力。

(2)能设计,包括一般结构设计能力,施工安全设施设计能力,编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能力,深化设计能力。[1]

(3)精施工,包括建筑材料选用能力,施工工艺和方法选用能力,主要工种操作能力,施工机械选用能力,主要构件工厂生产能力,主要构件现场施工能力。

(4)懂管理,包括竣工验收与资料管理能力,施工质量进度管理能力,安全施工管理能力,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工程合同管理能力,施工成本管理能力,BIM信息化管理能力。

其中,装配式建筑结构图识读能力、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编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能力、施工机械选用能力、主要构件工厂生产能力、主要构件现场施工能力、施工成本管理能力、BIM信息化管理能力体现了建筑产业化核心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BIM技术作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核心创新性技术,装配式的发展离不开其发展应用。[2]BIM技术的学习在传统专业BIM结合及课时安排基础上,作BIM装配式项目案例应用的扩充学习,为未来BIM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普及做好能力储备。

4 装配式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装配式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基础领域、专业知识领域、拓展知识领域和实践教学领域四个模块,以实现螺旋式上升递进的人才培养结构。

专业知识领域以装配式建筑典型工作任务(深化设计-构件生产运输-构件安装-现场灌注)和主要工作岗位(装配式深化设计人员、预制加工厂技术人员、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工程计量计价人员)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3]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装配式识图设计类、装配式生产技术类、装配式施工技术类、装配式信息管理类以及装配式计量造价类。[4]

拓展学习领域是建立在专业知识领域基础上的专业拓展课,是对专业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外延以及新技术新工艺领域的最新拓展。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实践教学领域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以实训基地为载体,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项目中掌握综合专业技能,以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可采取三课堂模式进行。第一课堂是教学环节最基础的实践内容,包括课程实验、项目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综合能力实训等。第二课堂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二级学院的综合资源,通过学生社团、科技活动、自主实践、自主创业等方式拓展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各类培训、考证考级、学科竞赛等方式巩固并深化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三课堂需要以社会实践、企业体验、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5 总结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给装配式深化设计人员、预制加工厂技术人员、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和工程计量计价人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本文再此基础上总结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并以此构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领域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西夏建筑构件——鸱吻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