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生物疫苗管理缺陷与对策
2020-02-14杨俊波
杨俊波
(四川省西充县凤鸣镇畜牧兽医站 63722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奶、蛋等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量,因而畜牧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了我国第一产业当中的重要增长点。 但是疫病问题的存在则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乡镇畜牧兽医站作为基层防疫部门,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生物疫苗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1 乡镇畜牧兽医站生物疫苗管理中的缺陷
首先在运输阶段,由于疫苗药物的特殊性,需要完全实现冷链运输,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未按照相关规定来贮存药物,会导致生物疫苗失效、变质;在应用过程中,免疫程序科学性也有待于提高, 部分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上的缺陷,理论基础不扎实,在接种工作中并没有结合标准的免疫接种程序开展工作,造成的问题如疫苗干扰、免疫失效等等;剂量把握上,很多从业人员会片面地认为疫苗的效果与使用量呈正比, 如果超量使用, 不仅仅会影响正常免疫效果,甚至会给禽畜的健康造成影响[1]。
在管理方面,防疫监督机构并没有对于兽用疫苗给予相应的重视,同时执行力的不足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销售渠道当中违法牟利的情况较为常见。 与此同时,渠道建设水平不足,无法满足于生物制品多种多样的形态变化,如母猪的繁殖障碍病、特种传染病的生物制品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只能依托于其他渠道得到补充,提高了管理难度。
2 生物疫苗管理对策
2.1 完善冷链运输技术
由于多数基层乡镇站大多并没有配备冷库, 而以冰箱、冰柜为主,运输过程中冷藏包与冰袋应用较多。
冰箱与冰柜大多是由防疫站统一进行管理,在应用前首先结合说明书进行操作,在疫苗运达后即放入冰箱、冰柜中进行冷藏、冷冻保存。 调节好温度,检查盖门是否关好,专门用于存放疫苗的设备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疫苗存储室内应当保持卫生、阴凉通风。
随着我国畜牧业防疫工作的推进,每个村都配备了一个冷藏包,与冷藏柜相比其便于携带,使用便利,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维护,保证冷藏包性能的正常发挥。 冰袋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在不使用时统一进行管理,检查过程中确保外表无破损,清理洁净,在使用时,及时足量发放。
2.2 疫苗分类储藏保管
基层兽医防疫站应用的疫苗大多由国家统一配制,在猪用疫苗中包括猪瘟活疫苗、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牛羊用疫苗以亚洲1 型二价灭活疫苗为主,禽类疫苗当中包括禽流感疫苗。 这些疫苗由于成分与作用机理不同,因而对储存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油剂疫苗在-10℃以下的环境中就会变质, 而冻干粉疫苗的贮藏环境则需要低于-15℃。因而需要对疫苗进行分别贮藏,结合疫苗的种类营造最为适宜的存储条件。 同时疫苗的分类保管也有助于避免使用出错,如果疫苗使用错误,不仅无法保证药效的发挥,更会造成严重危害。
3 生物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
3.1 使用前检查
存在下列问题的疫苗一律不得投入使用: 无标签或标签字迹模糊;疫苗超过最佳保质期;实物与药品性状不符,如颜色改变、存在沉淀或悬浊等;瓶塞不严;未按照规定保存或运输。 在检查过程中确定疫苗不能使用后应当立即予以废弃,统一处理,避免污染周边环境[2]。
3.2 疫苗接种环节
疫苗接种是乡镇防疫部门的重要工作与基础职能, 预防与接种效果直接影响到动物的体质, 决定着生长发育以及饲养管理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禽畜体质较好、较为健壮,其免疫力就较强,而部分体质不佳的怀孕母畜在接种疫苗时由于药物的刺激以及精神作用的影响甚至会产生流产,因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差、正在患病以及怀孕的禽畜应当避免接种。举例来说,在今年春季接种工作中,某养殖户有8 只母羊怀孕,养殖户要求全部接种疫苗,造成其中4 只流产、一只死亡,不仅养殖户承担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兽医防疫人员也应当记取教训。
3.3 动物接种后的护理
接种后护理对象大多是由于疫苗接种后出现接种反应的动物,最为常见的接种反应为免疫力短暂低下。 对于这部分接种动物,应当改善畜舍环境,进行严格的观察,避免禽畜的过度劳累。在正常情况下,观察期以一周为宜,如果出现明显反应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记录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措施,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举例来说,在2019 年秋季普及免疫工作中,一高产奶牛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出现反应, 畜主没有及时准备肾上腺素,导致该奶牛死亡。 因此,为了杜绝该类事件的出现,建议由每个村统一配备肾上腺素,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4 结语
在前文分析中不难发现, 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站对于生物疫苗的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其与生物疫苗管理的不足尤为密切。 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兽医生物疫苗管理中的缺陷, 之后从管理与应用两个方面探讨了改进对策, 希望可以给生物疫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