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与趋向:新时代高校党建学理化研究展望
2020-02-14汪兵
汪 兵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精英化的阶段至大众化的阶段,再到普及化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出台了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并且,也在大力推进高教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建设。这些有力的举措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要求。而且,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也迫切需要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及其研究。这样,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组成部分的高校党的建设,就引起了高校党务工作者和理论学界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即出版了研究著作和发表了论文。这从研究者所发表的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研究的综述性论文中就可以看出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这方面问题研究的述评性文章不断涌现[1],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比较详实的学术资料。不过,就高校党建的研究进展来说,理论学界和高校党务工作者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不太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视角单一,研究的方法老套,缺少多学科或跨学科理论的观照与审视,重复性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水平有待提升。所以,就目前高校党建研究的整体来看,加强这方面问题研究的学理化取向势在必行。而选择代表性的学者及其研究成果进行学术评析是深入推进高校党建研究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中共党史学家张静如在推进高校党建研究的学理化取向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因此,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问题研究向纵深发展,本文拟在梳理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就新时代高校党建学理化的研究取向与趋向作一探讨,这不仅对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就是对于深化高校党建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1. 逻辑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研究进 展的简述
一般来说,中共党史研究的内容大致包括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其中,党的建设研究又可以延伸出党的建设史研究领域。如果展开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不仅体现在各个历史阶段中,也渗透、遍及到不同行业之中,比如,铁路系统、教育系统(包括学校)、金融系统等。因而,这实际上形成了各行业的党建工作。而且,研究行业的党建工作也是深化党史研究的重要途径,下面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研究的进展。
1.1 高校党建研究进展之概介
“高校党建”这个概念也是在1990年代期间才被研究者广泛使用开来的。不过,总体来说,在上世纪的后20年里,学界和高校党务工作者关于高校党建的研究和探讨,主要侧重于高校党建业务方面的研究(包括高校党建工作经验的总结等);而新世纪的前十年,理论学界和高校党务工作者关于高校党建问题的研究进展,不仅体现在高校党建实务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研究的进展,而且,在高校党建学理化研究方面也涌现了一些代表性的著作和有深度的论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3]。这一重要历史方位的改变,不仅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给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潜在的挑战。其中,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如何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要求,就成为理论学界和高校管理者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可喜的是,近年来学界有关这方面问题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诸如,专题研究性质的成果,主要有杨明和孙雷主编的《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高校党建科学化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于应华和肖爱民著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等;资料类的成果,主要有周良书编写的《中国高校党的建设报告(2011-2018)》(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等。因而,新世纪以来,理论学界和高校党务工作者在注重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研究的进程。
1.2 高校党建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校就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并且,党还适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组成“第二条战线”。因而,高校党的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确立了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这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以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上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都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和开展高校党建研究的历史背景与现实逻辑。因此,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发展的基本历程,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开展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助于确保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工作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前进,可以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学理资源方面的有力支撑。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更需要重视高校党建的研究。另一方面,回顾高校党建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历程及其研究进展,也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积累经验。
2. 取向分析: 以《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高校党 建史》为个案
研究高校党建的问题,绕不开高校党建史,而推进高校党建的工作,同样需要高校党建史成果的支撑,这也是问题研究的逻辑基础。就新时代的高校党建史研究来说,姚小玲和刘佳著的《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高校党建史》一书,全面呈现了近40年来北京高校党建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总体来看,“这是一部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高校党建的历史专著,同时也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改革年代执政党在高校中的建设,以及执政党如何顺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一部学术著作”[4]。因此,笔者拟从三个方面就该部专著所凸显的学理化研究取向作一简要评析。
2.1 厚实的学术史基础
无论是学术观点的发展,还是学界派别的传承,都离不开学术史和方法论的考察与探究,否则,不仅失去了开展研究的重要支点,也很难建构研究的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高校党建史》一书,具有厚实的学术史研究基础。作者紧密围绕高校党建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收集资料,深刻分析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进程及其研究进展。诸如, 这些问题大致包括:“如何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绩”“如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同时,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保障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高校领导体制如何坚持”等。总体来说,这些有关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以全面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工作经验及其研究成果为基本的前提条件,也从一个侧面为新时代高校党建研究搭建了重要的理论框架。而且,这部专著也为新时代全面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2.2 蕴含的整体性脉络
在深化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 第一,要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研究高校党的建设及其历史进程。就是说,高校党建要紧密服务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但如何看待和协调好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就值得重视与探究。第二,在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大历史背景下,要高度关注高校党建的实践逻辑、现实逻辑、历史逻辑。社会转型对高校发展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需要把握好社会转型中的政党职能转型与政党角色转型,将政党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高校党建史研究之中,拓展历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总体来看,尽管该书是一部具有历史学性质的高校党建史研究专著,但作者充分注重和运用了史论结合的研究思路,并注重吸收了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方法,关注历史和现实的内在关系,注重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立体式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高校党建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2.3 重要的学理性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任务,全面部署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5]。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高等院校璀璨云集,中国共产党在首都高校中的党建活动不容忽视。一定程度上来说,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高校党建史开展个案研究,是全面审视和系统考察全国高校党建史的一个重要缩影,极具研究的学理价值。特别是作者从宏大的历史视野出发,立足于当代中国转型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青年学生群体变化的三位坐标,全面审视和把握高校党建价值与功能的历史传承性,为提升新时代高校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智慧方案。
3. 研究趋向: 新时代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的 整体审视
在简评上述高校党建史研究著作的基础上,结合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及其研究的经验,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和趋向研究的期望,以服务于新时代高校党建学理化研究的发展。
3.1 开展高校党建理论研究
这里关于开展高校党建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高校党建研究的学理化取向角度说的。若就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较早明确地提出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是党史学家张静如。早在2003年,他就已在思考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研究的问题。据他回忆:高等学校党史怎么把党建纳入研究范围。思考的结果是,可以搞高校党建研究[6]。并且,张静如还就高校党建的理论问题研究提出了三点意见: 一个是关于高校党建研究的对象和学科性质;另一个是关于高校党建的学科建设;再一个就是关于高校党建学科的存在问题。比如,关于高校党建研究的对象和学科性质。张静如认为,高校党建研究的对象是高校党建的历史和现实,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高校党建史,一个是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自那以后,有关高校党建的学理化取向研究,逐步引起了理论学界和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重视,不断涌现出相关的研究成果,初步建构了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的研究体系。诸如,有研究者认为,高校党建的研究体系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党建史研究、高校党建理论研究、高校党建实践研究、高校党建文献研究、高校党建学术史研究、高校党建范畴研究[7]。当然, 关于高校党建学理化研究的理论体系,笔者则认为大致应包括: 高校党建的性质和特点、高校党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高校党建学科的研究方法、高校党建研究的历史分期、高校党建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高校党建的历史文献等诸多内容。这些问题应该是研究者需要重视的基本内容。
3.2 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就整个党的建设学科的特点和定位来看,除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外,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就是开展这方面研究最基础和最基本的方法。而且,从党建学科与党史学科进行比较的角度来说,党建学科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现实性的特点。有研究者明确指出:“党的建设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以调查分析为特点的实证研究、以试点探索为特点的实验研究、国内外经验比较研究,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贯通研究。”[8]这实际上也指明了党建学科领域的常见研究方法。因而,作为党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党建学科,无疑也是适用这些研究方法的。当然,现代各门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要寻求选择跨学科整合的路径。因为,“科学的起源都来自方法学上的革命,而在取得了巨大成果的地方,我们可以确信,它们都是以先前方法上的改进或者以新的方法的发现为前奏的”[9]。这对高校党建的研究也有着启示作用。因而,高校党建研究的跨学科理论和方法,就要通过吸收、借鉴和运用相关跨学科的基本知识、研究理论与学术范式,不断获取新的视角,以深化对高校党建问题的探讨与阐释。这样,关于高校党建研究中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就可以综合运用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不断推进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研究的进展,丰富对高校党建研究问题的认知。比如,政党心理研究就需要引起高校党务工作者和学界的关注。“尤其在青年人集中的高校更不能忽视。要加强心理建设,高校党务工作者就要把握住党内外群体和个体心理变化的情况”[10]。
3.3 选择典型个案进行分析
个案分析也称个案调查,是指在广泛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详细整理和分析典型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内在与外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对有关问题全面的认识和结论。而且,个案研究是对选择对象的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运用“解剖麻雀”的研究思路。当然, 个案研究的单位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事件或者问题等。具体就高校党建的研究而言,进行典型个案的深入分析也许是一个值得学界重视的研究方法。就研究个案来说,其一,选择高校党建研究的著作进行专门评析。张静如是有关高校党建问题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的博士点设置了高校党建研究的方向,培养这方面研究的专门人才,并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并且,他指导的高校党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已出版了三部专著,即2004级博士生周良书著的《中共高校党建史(1921-1949)》(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005级博士生韩强著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8年版)、2006级博士生李向勇著的《中共高校党建作用研究(1921-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因而,从深化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研究的角度来看,对这三部著作进行专门的评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二,选择某一高校党建作个案进行研究。可以选择中国现当代史上的知名高校作个案研究,诸如北京大学高校党建的研究等。在做个案研究时,还要有总体性的学术脉络或问题意识,正确处理局部问题与整体问题等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带着问题意识深入到文献史料之中,将文献反映的客观事实放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环境下进行审视,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其个案研究的价值。
4. 结语
上文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研究历程作了概介,并选取了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研究个案进行简要评析,还就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学理化的趋向提出了三方面的展望。不过,研究者在注重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研究的同时,也要深化对于高校党建实务(即高校党建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实际上,这也是对传统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进展所进行的学术史审视和反思,大致包括: 高校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如何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如何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与趋向的研究中,研究者还要能够正确处理学术和政治、宣传和研究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应逐步强化高校党建研究的学术品位。这不仅是加强高校党建学理化取向研究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进一步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鲜明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重大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深化了党对高校领导的规律性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而且, 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就高校意识形态、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高校意识形态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发表系列讲话,逐步形成了习近平高校党建思想,为新时代高校党建研究指明了重要方向和提供了明确思路。因此,系统研究习近平高校党建思想,就成为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研究学理化取向的重要抓手和基础课题。有研究者就指出:“习近平关于高校党的建设的有效方法, 主要包括强化思想引领,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完善领导体制;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使其常态化。”[11]还有研究者指出,应该从严格政治标准、强化政治效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继承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深化和拓展新时代高校党建质量的内涵[12]。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逻辑基础和现实情况,推动高校党建学理化研究的进程,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服务于高校党建工作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