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2020-02-13蓝光平蓝功平
蓝光平 蓝功平
(江西省大余县农业农村局,江西大余 341500)
产业扶贫是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举措,发展产业既能帮助贫困户快速脱贫,也是保障贫困户能产生长期稳定经济收入、脱贫后不返贫的重要手段。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产业之一,相比其他产业,畜牧产业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大部分农村贫困户或多或少拥有一些畜禽养殖经验,容易被贫困户接受。但同时畜牧业具有投资较大、技术要求高、动物疫情复杂、畜禽产品价格时有波动等特点,稍有不慎,养殖效益将受到很大影响。笔者通过对近年来畜牧产业扶贫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要发挥出畜牧产业扶贫的效果,建议应做好以下工作。
1 选择合适的养殖种类
1.1 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①生产资金和生产资料条件。如果贫困户能筹集较多资金或拥有较好的栏舍等基础设施,可以选择养殖生猪、肉鸡等圈养畜禽,这样较容易形成规模,周转较快,见效也快,反之则选择对栏舍设施相对要求较低、可以放牧养殖的土鸡土鸭等畜禽。②技术条件。贫困户应选择具备一定养殖技术经验,或养殖技术可得性强、当地技术服务较完善的畜禽种类,尽量不要养殖在技术方面过于生疏的畜禽,以免因养殖过程中技术方法不当而造成损失。③劳动力条件。如果贫困户家庭成员属老弱病残,应选择养殖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畜禽种类,比如以放牧为主的鹅、羊、牛等草食动物及蜜蜂等。
1.2 根据贫困户所在地资源条件进行选择 贫困户如果拥有非水源地的池塘、山塘等水面,可选择养鸭、鹅等水禽,实行水面养殖水禽,水下养鱼立体综合利用;如果拥有荒山荒坡、果园等,可以散养形式养殖土鸡;如果拥有草山草坡等草场,或当地拥有丰富的秸杆等饲料资源,可以养殖牛、羊;在蜜源树木丰富的山区,或在大面积种植蜜源植物的地区,可以选择养蜂。
1.3 根据当地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进行选择 政府规划的重点养殖项目,一般都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好,技术可得性强,产业链发展成熟,生产投入品来源稳定,产品销售渠道通畅,政府支持力度大,贫困户选择这类养殖项目,可以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扶持,养殖风险较低。
2 发展多元养殖合作模式
2.1 龙头企业带动 通过“公司+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以“合同制”“订单制”等形式,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等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畜牧产业。对缺乏资金的贫困户,可由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合同,垫付生产资金,向贫困户统一提供畜禽种苗和生产投入品,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价格收购畜禽产品,贫困户只需要按照技术管理要求把畜禽养好,就能取得较稳定的收入。对自行发展畜牧产业的贫困户,鼓励龙头企业特别是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与贫困户实行订单收购畜禽产品,按加工所需原料制订畜禽生产计划,一方面使贫困户养殖的畜禽不用愁销路,为贫困户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加工企业的畜禽原料也有了保障。
2.2 股份制养殖 很多贫困户因条件所限,没有能力建规模养殖场,而零星散养畜禽存在防疫难度大、新技术推广应用少、劳动力利用率低等问题,影响了养殖效益,可组织贫困户入股兴办规模养殖场,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将产业做强做大。入股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具备资金、技术管理条件的,可由多个贫困户合股办场,贫困户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资金不足的,贫困户可到养殖企业参股,或由村集体投入部分资金牵头办场,贫困户参股经营。
3 保障产业的发展后劲
3.1 加强动物疫情防控,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防控好疫病是发展畜牧产业的基本保证,如出现重大动物疫情,将严重影响贫困户的养殖效益,使贫困户失去动力和发展后劲。贫困户要在养殖场建设必要的防疫消毒设施,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性免疫及常发疫病的免疫,出现动物疫情要第一时间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告,按规定处置疫情,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平常要做好场区、进出人员、车辆的消毒灭源工作,降低畜禽染疫风险。
3.2 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产品拥有良好的消费市场 畜禽产品是群众“菜篮子”的常需品种,事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如果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消费恐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畜产品安全事件原因包括在养殖过程中人为添加禁用物品、没有执行休药期规定造成药物残留、喂饲农药或重金属残留超标的饲料、动物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疫病等[1],因此,要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绿色畜禽产品生产技术,严格生产操作规程,规范饲料、兽药等生产投入品的使用,做好人畜共患病疫情防控。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生产投入品市场、畜禽产品市场的监管,严厉查处违反畜禽产品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保证群众放心消费畜禽产品,以消费拉动产业的发展。
3.3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确保养殖场免遭关停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畜禽养殖污染成为政府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防污措施不到位,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养殖场将被政府叫停甚至拆除,因此养殖场必须不踩环保红线,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①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以放牧方式进行畜禽养殖的,应根据资源条件的承载能力发展适度规模的畜禽数量,避免养殖数量过大对资源进行掠夺性消耗和对环境造成污染。②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防污配套设施,建场选址应选择在可养区内,建场应做到环保设施与主体设施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交付使用,生产期内确保防污设施能够正常运行。③农牧综合利用,应用猪—沼—果(粮、菜)、生物发酵床养殖、鱼鸭立体养殖、稻鸭共育等模式,形成能源与物质循环使用,实现环境与养殖经济效益共赢[2],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制定与落实帮扶措施
4.1 技术帮持 通过兴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安排到养殖企业就业学习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的技术管理水平;通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解决贫困户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4.2 服务帮持 为贫困户提供种苗、产品市场信息,组织协调种苗、生产投入品的选购及畜禽产品的销售等。
4.3 政策帮持 一是金融信贷支持,协助贫困户解决生产资金;二是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对发展畜牧产业的贫困户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