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02-12李丹阳
李丹阳
摘 要:培养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的重要责任。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必须重视这门课程的实施。本文从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因素谈起,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实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小学生;影响因素;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刻不容缓。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教育,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正确引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影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主要因素
1.社会环境。社会飞速发展,经济、科技的竞争比较激烈,所有这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人们不断学习、上进。竞争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现象较为突出,为了生存而努力学习、工作,不求进步者会被社会淘汰。在这一社会大环境中,为了让孩子的未来更美好,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孩子呕心沥血,有的将社会中的竞争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家长及社会的殷殷期盼下,给他们带来无形的枷锁,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道德素养、从事的职业等对孩子的心理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父母的言行及为人处世方式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孩子在和谐、友爱的家庭中成长,他们往往比较乐观、积极向上、充满自信,斤斤计较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对待别人一般不会宽容。因此,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3.学校环境。学校是既教书又育人。学校教育首先要做到立德树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其道德品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受其影响,有的学校教育往往缺失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教育,有的教师只教与本学科有关的知识,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学校、社会、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过于关注,教师只能把關注点放在教材、知识、学生身上。学生中出现一系列的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以解决。
4.学生个人原因。中小学生心智未成熟,是未成年人,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有的深受父母的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父母为了生计出去打工,成为留守儿童;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在孩子幼小心灵受到伤害等。他们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只是简单的对与错,他们不谙世事,对未来很渺茫,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家长、社会的力量去引导。
二、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人自身潜在的能量有时是靠自己的意志力来掌控的,其中没有教育成分。教育学家所倡导的教育: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新理念、新课标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正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引导者,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兴趣为动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创新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兴趣为前提,以主动探究为学习方式,把兴趣爱好与主动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要热爱教育事业,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致力于学生的再创造过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间勋在差异,教师不能排挤、挖苦学生,学生中出现不良现象,教师要动之于理、晓之于情,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对待他们要有爱心、耐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以激励为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中小学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要激励学生,让其对自己有信心。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语言要中肯,应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正面评价。
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不断地批评学生、指责其错误,势必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尊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教师作为学生教育教育工作中的指导者和协作者,要充分意识到正面评价能够给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在课堂课后学习上多给正面评价,努力帮助学生完善自身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性格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面对胆小羞涩、不善言谈的学生时,对于他们问题回答正确与否、是否流畅,都应做出充分的肯定并尽量以激励的方式正面、积极引导。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像保护幼苗一样保护学生的上进心。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激励、正面评价的重要性。这告诉教师不要盲目地指责学生,要以积极正面的工作方式面对学生,相信遇到同样的问题用鼓励的语言代替批评的语言将会收获更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正面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正面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近几年,青少年受到家庭、社会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差,容易发生心理扭曲,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部分青少年走上轻生的绝路,原因就是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疏导,长期积攒在心里,总有一天会爆发。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轻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小学生心理问题矫正教育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89-190.
[2]姜文英.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学周刊,2018(3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