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栽培技术要点
2020-02-12胡如澍
胡如澍
(福建省长汀县大同镇政府,福建长汀 366300)
我国培育茯苓已有悠久的历史,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国技术人员最先利用茯苓纯菌种进行培育并获得成功,继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茯苓的产量,在根本上改善了茯苓在我国供不应求的现象。茯苓的科学培育离不开“料、种、水、气、温”5大关键要素,必须在种植前选择好适合的场地,在最适宜的季节播种,选用优质菌种,并做好管理措施[1]。
1 选择理想的培育场地
在培育茯苓前必须先确定适合茯苓菌丝生长的培育环境。在选择理想的栽培环境时应该关注以下条件。①海拔应该在400~1000m。②所选场地应该坐北朝南或者坐西朝东,因为这样可以使茯苓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获得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并且可以有效提高茯苓产量,另外选择的山坡坡度最好为10°~30°。③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作为培育场地,并且土壤含沙量最好在40%左右,酸碱度也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④选用近3a没有培育过茯苓的新场地进行栽培,以使茯苓获得足够的营养成分[2]。
2 制备菌种
菌种大致分为菌丝引、肉引和木引3种,现在最常用的是菌丝引,菌丝引是经过人工培养的茯苓菌丝,菌丝母种是由组织分离法加工后得到的。在制备过程中,应选用质量优良的菌种,以保证茯苓能够成功培育。此外,栽培种的菌龄也是茯苓种植培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具体判别标准是以培育袋内长满茯苓菌丝的松木片刚好能折断最好,培养最佳期限为45~55 d[3]。
3 选择适宜的下种时间
在选择下种季节时需要综合考虑栽培场地所处的自然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33℃。一般来说都是在谷雨节气后进行,这是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茯苓生长,而在谷雨之后天气逐渐回暖,同时土壤的湿度也在一定程度下降,这些都非常有助于茯苓的健康生长。
4 制备菌袋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茯苓代料栽培袋的制作过程,在制作菌袋时需要按照各种材料的最佳配比进行制作,常用的制作材料包括经过暴晒的松木屑、松木粉末、麦麸或者小麦粒等,因为这些物质中含有茯苓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这些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好的透气性。此外,一定要保证制作材料的完好性,不能出现腐烂、变质或含有大量水分等情况,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茯苓菌丝的生长情况。装袋前一定要保证袋内水分适宜,要快速装袋,并且装袋要封严,保证不因为长时间发酵而出现袋内物质变质的情况,从而被淘汰掉[4]。
装袋完成后紧接着就要进行菌袋灭菌,及时将菌袋放入灭菌室进行灭菌,一般需要将菌袋放至100℃的环境中保持灭菌状态16h,并且不能中断,从而才能保证灭菌过程顺利实施。灭菌完成后,让菌袋自然冷却即可。
5 接种
接种过程是关键环节,在接种过程中需要对接种的器具进行消毒,按照科学接种方法在经过消毒、无杂菌的接种箱内进行封闭式接种,全程要戴一次性手套。一瓶500g的二级菌种一般可接50袋生产种(二级种的中上部因走菌时间更长、菌丝偏弱,用种量大些,底部菌龄更短,菌丝旺盛,用种量可少点)。接完种后打开接种箱取出箱内接好的菌种,在经过消毒、无污染的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20℃~28℃,培养40d左右即可。为避免影响菌丝生长,培养期间培养室要暗,勤通风,每天早、中、晚都要观察温度,防止高温烧堆,每隔7d要翻1次堆,如果发现有污染的菌种要及时提出培养室,另行处理。
6 种植
种植前应选好菌种,看菌丝是否强壮无污染,摸菌种是否有弹性,如有发现软的可能是烧堆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此种不能使用,然后闻打开的菌种是否有一股茯苓的芳香味,即“一看、二摸、三闻”。
在准备好场地和原材料的前提下,应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播种(千万不可在雨天操作),因为茯苓是喜干厌湿的菌类。事先按照安排好的松木材进行挖窖,每窖的干松木在50~60kg,在放入窖内的松木中,取一根劈个新口把菌种平面用小刀划一条小口,这时会出现一道裂口,此时将裂口处紧贴在劈好的木头新口上,要把菌种和木头用泥土压紧、填实,防止发生脱引现象,并在窖内撒些白蚁药,以防白蚁吃掉菌丝,导致成活率下降,最后进行封窖,泥土以能盖住木材5~8 cm为准。
7 成品的采挖和加工
茯苓在下种后8~12个月就会到成熟期,这时可观察成熟茯苓菌袋内的营养物质还剩多少,判断方法是观察其颜色,直至变为黑色则表示营养物质已经耗尽。茯苓皮是呈现棕色的,并且茯苓蒂已经脱落,菌核处的表面土层已经不再开裂。采挖时若菌袋内营养物质已经耗尽,则应一次性挖完,若其中还有部分营养物质,并且茯苓菌核有老的有嫩的,则应该挖出老的,而使嫩一点的菌核继续生长,挖出后在上面继续覆土令其生长,直至成熟。
8 结语
茯苓是我国盛产的著名中药材,具有强心、利水、安神等功效,药用价值高。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要耗费大量的松木材,导致茯苓生产受到了限制。为了提高茯苓的产量和质量,整个生长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流程以及方法来完成。本文重点探讨了茯苓栽培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