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的实证研究(1978—2018)
2020-02-12缪珊珊朱雪梅
缪珊珊 朱雪梅
(西华大学 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四川 成都 610039)
0 引言
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加就业[1]。已有文献普遍认为, 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面:较高的经济增长对应着较低的失业率[2]。奥肯定律是对这一关系的最经典诠释, 它反映了产出缺口与失业率缺口之间的规律, 将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联系在一起。本文根据中国1978—2018年GDP、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对产出缺口和失业偏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根据实证分析结果,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全面推进现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的目标提供理论借鉴。
1 方法与模型
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产出缺口与失业率偏差两个变量,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设定实际GDP为G,潜在GDP为Gp,城镇失业率为U,自然失业率为U*,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偏离plu=U-U*,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值gap=(G-Gp)/Gp。回归方程如公式(1)所示:
plu=β0+β1gap+εt
(1)
1.1 Hodrick-Prescott滤波
本研究使用HP滤波对潜在GDP的估计来测算产出缺口。HP滤波把经济运行看作是长期内在的或者潜在的增长趋势和短期波动的结合, 把实际产出分解为趋势和周期性两种成分[3],并以对称的移动平均法为原理设计出HP滤波器。时间序列Yt由长期趋势成分St和含有的波动成分Ct构成,即Yt=St+Ct。其中,t=1,2,...,T。HP滤波原理就是从Yt中将St分离出来。对于某个时间序列Yt,选择一个St,使公式(2)最小:
(2)
1.2 协整性检验
经济分析通常假设研究所涉及的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所以在使用计量经济分析估计这些长期关系时,通常假定所涉及的变量是平稳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宏观经济的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变量通常是非平稳的趋势变量。因此,以这种假定为基础的估计方法进行检验会产生伪回归。所以在进行回归之前,我们需要检验一下所涉及的变量是否协整[4]。
由公式(1)我们可以知道,本研究有两个变量plu和gap,所以采用两变量关系检验的Engle-Granger法来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为了消除异方差性,首先对两个变量做对数化处理,Y=log(plu),X=log(gap),然后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本研究中采用ADF检验方法求出两变量的单整阶数,若两变量是同阶单整的,则用OLS法估计长期均衡方程,将残差et作为均衡误差εt的估计值,然后用ADF检验et是否平稳,如果平稳,则认为变量gap和plu为(1,1)阶协整,检验过程停止。
1.3 ECM模型
协整检验可以证明两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这些变量间在短期内的关系可以是不均衡的,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可以很好地描述两变量短期内的均衡关系。模型如公式(3)所示:
Δyt=lagged(Δyt,Δxt)-δεt-1+vt
(3)
其中,yt~I(1),xt~I(1),εt=yt-β0-β1xt~I(0),Vt为白噪声,δ为短期调整系数,反映t-1期末偏差的调整速度,lagged表示Δyt和Δxt的滞后项,其中包括Δxt本期,在公式(3)中,所有变量都是平稳的。
1.4 格兰杰因果检验
经过协整检验和ECM模型估计后,我们可以确定变量Y和X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并不意味着存在因果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对变量Y和X做因果关系检验[5]。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进行对公式(4)、公式(5)进行回归:
(4)
(5)
其中,Xt为当期产出缺口,Yt为当期失业偏移率,xt-i是滞后期产出缺口(X),Yt-i是滞后期失业偏移率(Y),αi,βi,λi,δi为系数,u1t,u2t为误差项。
2 实证研究
2.1 产出缺口与失业偏离率的关系检验
在计算出产出缺口以及失业偏移率后,使用单位根(ADF)检验方法来对产出缺口和失业偏移率序列做出检验。原假设为产出缺口X序列和失业偏移率Y序列均存在单位根,即为非平稳序列。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产出缺口(X)与失业偏移率(Y)的ADF检验结果
由表1可知,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产出缺口X序列与失业偏移率Y序列均存在单位根,对原序列进行1阶差分处理后,p值显著小于0.1,因此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的产出缺口序列与失业偏移率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两变量都是同阶单整的,即I(1) 。
为了得到产出缺口与失业偏移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其进行OLS估计,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长期内估计产出缺口和失业偏移率的OLS估计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在0.1显著性水平下,产出缺口与失业偏移率满足线性关系,可得回归方程:
Y=1.359 198 + 0.308 092X
(7.329 588) (5.049 428)
(6)
由回归方程(6)失业偏移率与产出缺口显著正相关,这与奥肯定律相违背。
为了验证这些变量在短期内是否存在均衡关系,我们接下来采用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来描述。首先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残差ADF检验结果
由表3结果可见,在0.1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残差原序列存在单位根,即原残差序列不平稳。对残差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认为一阶残差序列在0.1显著性水平下可拒绝原假设,即一阶残差序列平稳,所以Y,X为(2,1)协整。为了得到产出缺口与失业偏移率的短期均衡关系,对方程(3)进行OLS估计,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短期内产出缺口和失业偏移率的OLS估计结果
可得回归方程,
Y=0.165108X- 0.366148et-1
(2.079 782) (-1.900 576)
(7)
短期回归结果与长期结果类似,在0.1显著性水平下,失业偏移率与产出缺口为正相关关系,与奥肯定律不符。因此,无论是从长期均衡方程还是短期均衡方程来看,X与Y都是正相关关系,产出缺口的长期、短期变动对失业偏移率存在正向影响。
2.2 产出缺口与失业偏移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5回归结果可知,在0.1显著性水平下,滞后阶数为1-4的情况下,失业偏移率不是产出缺口的成因,产出缺口也不是失业偏移率的成因,即产出缺口与失业偏移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表5 产出缺口与失业偏移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3 结论与分析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产出缺口与失业偏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出缺口与失业偏移率显著正相关,同时,产出缺口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与奥肯定律揭示的经济规律不相符合,这说明奥肯定律在中国并不适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国情特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国家政策导向。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将GDP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容易忽视充分就业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地位。(2)劳动力素养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减少,普通工人下岗率逐年上升,而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加,高端人才岗位出现巨大缺口。(3)“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政策效应。为减少国有企业人员冗余,各地区纷纷实行企业劳动制度改革政策,从而引发企业裁员浪潮。(4)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再,已有不少跨国企业从中国撤出,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5)“高校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逐年上升。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岗位数量也趋于稳定,而高校应届毕业生却在逐年上升,导致就业局势“过饱和”;另外,在“高校扩招”政策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虽有所上升,但硕士、博士等专业性、高素养人才却依旧稀缺。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严峻压力,失业对于中国来说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降低失业率、扩大就业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将失业治理、就业机会等纳入考核指标。改变经济考核模式,在政绩考核中增加失业保障等相关指标,降低GDP等指标权重,加大地方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以政策推动充分就业,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2)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力度。高端人才作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一种稀缺人力资源。在国民教育方面,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支出,加强校政企合作力度,注重培养实践性人才,提升中高端人才培养力度。(3)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加大力度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激发其吸收就业的潜力,其中服务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有效地扩大就业容量;另外,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会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撑,扩大岗位需求,从根本上降低我国就业“过饱和”状态。(4)完善最低工资保障体系。针对劳动力过剩现象,深入贯彻执行劳动工时法律规定,积极推动劳务保护立法,减轻劳动力的工作强度。(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失业治理方面需要双管齐下,在积极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降低失业率的同时,也要推动对失业人口的失业救济,为其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失业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