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床旁颅脑超声对早产儿早期脑血流灌注特点的评价

2020-02-12王慧敏霍亚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足月儿胎龄动脉血

王慧敏,霍亚玲,冯 云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和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成活率显著提高,而由脑损伤所致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也有所增加,在存活的早产儿中约10%出现脑瘫,25%~50%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或行为异常等[1]。脑血流、脑代谢与脑功能密切相关,脑血流的稳定调节对维持正常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早产儿脑血流变化可造成脑损伤,如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积水等,而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脑血流进行对比,旨在分析早产儿脑血流灌注特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80 例早产儿为早产儿组,男46 例,女34 例;按出生体质量分为A 组(≥1 500 g)和B 组(<1 500 g)各40 例,2 组性别比、胎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取同期足月新生儿40 例为足月儿组,男22 例,女18 例,出生体质量≥2 500 g。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儿随访均无呼吸、循环、血液、神经系统后遗症。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Philips CX5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 MHz;以前囟、颞囟为透声窗分别行冠状位、矢状位连续扫查,分别显示大脑中动脉及豆纹动脉,取样容积置于主干,检测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速度的比值(S/D)、RI,取3个心动周期的均值。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及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比较(表1)出生后72 h 内对3 组患儿行颅脑超声检查,早产儿组大脑中动脉的Vs、Vd 及Vm 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且B组大脑中动脉的Vs 及Vm 均低于A 组(均P<0.05)。S/D 及RI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3 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比较(±s)

表1 3 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比较(±s)

注:P1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比较;P2为早产儿A、B 组间比较。

2.2 3 组豆纹动脉血流参数比较(表2)早产儿组豆纹动脉的Vs、Vd、Vm、S/D、RI 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均P<0.05);B 组豆纹动脉的Vs、Vd、Vm 均低于A 组(均P<0.05)。Vs 与早产儿胎龄、体质量的相关系数r 分别为0.35、0.37,Vd 与胎龄、体质量的相关系数r 分别为0.36、0.31,均P<0.05;而S/D 与胎龄、体质量的相关系数r 分别为0.07、0.10,RI 与胎龄、体质量的相关系数r 分别为0.06、0.18,均P>0.05,S/D、RI 与早产儿胎龄、体质量无明显相关性。

表2 3 组豆纹动脉血流参数比较(±s)

表2 3 组豆纹动脉血流参数比较(±s)

注:P1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比较;P2为早产儿A、B 组间比较。

3 讨论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足37 周的活产婴儿,是存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其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高于足月新生儿[3]。早产儿为低速脑血流,研究[4]表明当平均动脉压在25~55 mmHg 时(1 mmHg=0.133 kPa),健康早产儿脑血流可保持相对稳定,血管床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不足32 周的早产儿脑发育尚不成熟,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留存富含不成熟毛细血管网的胚胎生发基质,在病理状态下尤其缺氧、窒息时,其反应能力和自我调节功能受损,早期表现为脑血流灌注减少,严重者可出现逆灌注,随病情发展,血流灌注明显增加甚至超过新生儿,之后在脑血管的自我调控下血流灌注减少,当脑组织的这种“缺氧-缺血-再灌注”血流波动超过其自动调节范围时,瞬时缺氧造成脑血管收缩痉挛扩张麻痹,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层毛细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

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后可直接延续为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是脑血流的重要供应血管,约80%的脑血流由大脑中动脉供给,因此对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大脑中动脉走行于脑叶间,对大脑中动脉的检查多位于主干进行检测,本研究中,足月新生儿大脑中动脉的Vs、Vd 及Vm 均高于早产儿,说明脑血流速度与脑成熟度相关,胎儿越成熟,脑需要供给的血流越多,但大脑中动脉易受颅内压影响,且不能客观反映脑实质内的血流变化。豆纹动脉是大脑中动脉在颅底水平段向脑实质内分出的中央穿支,主要供应大部分尾状核、内囊、基底节、脑室旁白质和室管膜下血管床等。该区域是脑动脉的终末区,脑血流的细微变化即可造成局部组织灌注异常,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好发区域,轻症患儿可无临床症状,重症患儿可形成缺血性脑梗死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出现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垂直走行,能敏感反映脑血压变化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通过分析血流速度及RI 变化了解脑血流灌注状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中早产儿组豆纹动脉的Vs、Vd 及Vm 均低于足月新生儿,且B 组低于A 组,说明脑血流灌注与脑成熟程度密切相关。血管阻力的改变是脑血流调节的基础,RI 正常,说明机体通过对血流进行再分配以保证脑组织血供;RI 增高,提示脑水肿压迫脑血管及血管本身的血管活性物质刺激过度收缩;RI降低,可能因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使血管的自我调控功能丧失,形成压力被动性脑血流。RI 增高导致低灌注,RI 降低导致高灌注[2]。Argollo 等[5]对早产儿脑白质病变与RI 相关性研究发现,出生3 d 内RI 异常可预测发生脑白质病变的危险性。有研究[6]发现新生儿大脑各动脉的RI 为0.60~0.80,当大脑中动脉的RI>0.8,豆纹动脉的RI>0.6 时预后不良。

综上所述,新生儿颅脑超声通过动态观察大脑中动脉及豆纹动脉脑血流参数变化,反映脑实质血流灌注的变化规律,对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足月儿胎龄动脉血
洛阳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临床调查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