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引导下微创埋线技术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穿刺定位中的应用
2020-02-12姚明荣杨辰瑶徐建俊黄学菁
耿 坚,姚明荣,杨辰瑶,徐建俊,黄学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①放射科,②心胸外科,上海 201210)
随着胸腔镜微创手术开展的日益增多,其不仅可明确诊断肺部小结节病灶,还可进行相应治疗。但其视野不如传统的开胸手术,且对直径<1.0 cm 或超过脏层胸膜0.5 cm 的肺部病灶,术中手指定位难度较大[1]。近年来我院应用德国宝雅的Hook-wire 穿刺定位系统在CT 引导下进行术前定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该穿刺针与中医的埋线针结构相似、使用方法类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12 月至2017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1 例肺小结节行胸腔镜手术患者,其中男34 例,女37 例;年龄31~80 岁,平均53.1 岁。病灶直径0.4~2.2 cm,平均0.96 cm。结节距胸膜面最短距离0~4.5 cm,平均2.1 cm。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64 排螺旋CT(Lightspeed VCT),德国宝雅医疗Hook-wire 穿刺定位系统,规格20 G×100 mm。根据病灶位置,选取合适体位,体表放置自制金属定位线(图1a)。使用MSCT 对病灶局部进行扫描,扫描参数:100 kV,320 mA,层厚2.5~5.0 mm。根据病灶与体表的位置关系,确定穿刺部位,分析进针方向、深度,避开肋骨下缘、较粗大的肺部血管和叶间裂,尽可能选择垂直于胸膜面的最短直线进针。利用CT 的激光准直仪和放置在体表的金属线进行定位、划线。退出CT 检查床,局部消毒、铺巾,2 例局麻后穿刺,69 例直接穿刺。患者屏气,穿刺针快速刺破皮肤,后缓慢推进。再次CT 扫描明确穿刺针的位置,刺中结节或结节周边(图1b),将穿刺定位系统的金属线向前推送过标记处,金属线头端的钩状结构展开,锚定肺结节或周围的肺组织。缓慢退出穿刺套针,留置金属线,用剪刀剪去体表外金属线尾端。穿刺点包扎。最后行全肺CT 平扫,了解有无气胸、病灶周围出血、皮下血肿等情况。CT 扫描和穿刺时间10~30 min,平均13 min。患者随即送往手术室行胸腔镜手术。
2 结果
2.1 穿刺结果 71 例中,68 例均一次性穿刺定位成功,成功率95.8%,31 例刺中结节,37 例刺中结节周边;埋置金属线与病灶的最短距离0~16 mm,平均5.4 mm。1 例穿刺3 次,因进针过浅,造成较大范围气胸(图2),CT 复查和术中探查发现金属钩位于邻近结节的脏层胸膜处;2 例术中发现金属线脱落至胸膜腔。71 例中5 例因肋骨、肩胛骨重叠,斜行进针(未能垂直穿刺)。
2.2 穿刺并发症 穿刺后复查CT,9 例病灶周围或穿刺路径见稍高密度模糊影(图3),提示出血,其中1 例术前咯血约50 mL,余8 例无临床症状。17 例见穿刺侧气胸,其中1 例肺压缩约30%,金属线远端钩住脏层胸膜,余16 例气胸肺压缩<20%。穿刺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难以耐受的疼痛。
图1 女,73 岁,CT 引导下穿刺定位后胸腔镜手术,病理结果:微浸润腺癌 图1a 自制体表金属定位线辅助定位 图1b Hook-wire 穿刺针刺中结节图2 男,55 岁,穿刺后并发气胸。病理结果:错构瘤伴肉芽肿性炎图3 男,64 岁,穿刺针刺中结节灶,结节灶下方小片模糊影,提示并发出血。病理结果: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2.3 手术结果 61 例根据留置金属线的位置在胸腔镜下行患侧肺楔形或肺段、肺叶切除;1 例金属线钩住脏层胸膜和2 例金属线脱落者根据胸膜定位找到病灶,进行楔形切除;7 例因胸腔镜术中出血较多干扰手术视野、胸膜粘连难以切除等原因改行开胸手术。
2.4 病理结果 71 例中,腺癌39 例(6 例原位癌,微浸润腺癌10 例),鳞癌1 例,转移性肿瘤1 例,炎症10 例,纤维结节8 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7 例,错构瘤5 例。
3 讨论
据2007 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报道[2]:肺孤立性结节中,1.1%~12.0%为恶性,其中磨玻璃密度影恶性率高达59.0%~73.0%,以原位腺癌居多,部分微浸润腺癌和(或)浸润性腺癌,所以肺结节的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肺小结节病变除影像学(主要是CT 检查)随访观察外,明确病变性质主要依靠CT 引导的穿刺活检和胸腔镜手术。但对于直径<1.5 cm 的肺小结节病灶,CT 引导穿刺活检的准确率非常低,仅能依靠胸腔镜获得病理学资料,以明确诊断。对肺小结节病灶,尤其是直径<1.0 cm 或超过脏层胸膜0.5 cm 的肺部病灶,胸腔镜有很大局限性,术中定位困难,手术医师仅能根据术前的CT 图像判断病灶的大致解剖位置,用手指和器械摸索,但由于肺萎陷后肺结节的解剖位置会改变,某些结节与周边肺组织的硬度相近,难以区分,术中定位困难[1]。
术前、术中的辅助定位技术也有多种,如注射亚甲蓝、三维成像导航、术中超声、核素粒子注射等,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亚甲蓝CT 引导下注射操作简便、经济、损伤小,但缺点是病灶周围易出现较广泛的染色,混淆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范围,术前的CT 图像与术中所见差异较大[3];术中超声对操作者要求高,对深部病灶定位困难,弥漫性肺气肿及肺大泡患者因肺组织难以完全塌陷,定位准确率更低[4];核素粒子则存在辐射危害。
Hook-wire 是套针内装有金属线的穿刺定位系统。其头端有钩状特殊结构,穿刺到位后,向前推送金属线超过尾端的标记处,金属钩展开锚定在穿刺部位,以前主要用于乳腺的术前定位,1993 年开始逐渐用于肺部病灶,但在国内应用尚不普及。对于肺小结节病灶的胸腔镜微创手术,Hook-wire 的优势在于:CT 引导下的穿刺定位方便快捷;留置的金属线可用于术中提拉肺组织,利于病灶的切除;方便病理科医师查找病灶;缩短胸腔镜手术时间。缺点在于费用较高,存在气体栓塞并发症的可能性,定位失败造成金属线脱落于胸膜腔。有学者[1]认为Hook-wire 不适合肺部过深和过浅的病灶的定位,前者损伤大,后者易脱落。本组3 例穿刺定位失败者均为病灶贴近脏层胸膜面。
Hook-wire 穿刺定位系统与中医的埋线针结构相似,操作方法相近。中医的埋线技术可认为是针灸学的延伸[5]。中医作为传统医学有自身的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虽治疗多体现在中药、针灸、推拿,但内容包括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理法方药、预防、预后等各个方面。对于肺部小结节的穿刺、埋置金属线,可认为是中医埋线技术使用领域的一种拓宽。笔者遵循中医埋线“两快一慢”的操作手法[6],快速进针穿破皮肤,以减轻疼痛;确定针尖与肺结节位置关系后,缓慢推送金属定位线,使其远端钩状结构完全展开,锚定肺结节周围组织,然后缓慢退出穿刺套针,即埋线的释放过程缓慢;最后针尖近皮肤时快速出针。
综上所述,CT 引导下微创埋线技术对于胸腔镜术前穿刺定位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为胸腔镜手术提供精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