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提效夯基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政治39题评析
2020-02-12位维维
>>>位维维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总纲明确提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为基本遵循,科学构建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高考评价体系。”由此进一步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和规范高考命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纵观2019年高考政治试题不难发现,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育人特性,彰显了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高中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本文以全国Ⅰ卷39题为例,从高考试题、考生问题和备考建议三个维度进行如下分析。
一、仰望星空 高考试题探究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39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0华诞。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
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进一步形成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格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试题特点
1.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七十周年。高考试题从我国人民政协发展的角度切入,体现了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历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具有独特优势。以此来增强考生的政治认同感,是对学科素养考查的落地。
2.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的考查内容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从考点角度看,更是突出了对必备知识的考查,这一部分作为2018年教材修订内容是备考过程中的关键着眼点。
3.情境设置一事一议,结构良好。从材料结构看,本题三段材料层次清晰,信息明确,语言精准,没有冗余信息,为考生答题提供了逻辑论证思路和语言借鉴。
(二)解题过程
1.审设问。从设问看,本题要求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角度作答。作答时,第一要明确主体为人民政协而非民主党派,切勿混淆主体;第二要明确回答的内容为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非政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切勿偷换概念。
2.审材料。材料一共设置三段,具体分析见下表。
表1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39题材料分析
(三)组织答案
在前两步审题的基础上,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层次性,从地位和作用两个角度进行阐述。第一问“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主要按照理论逻辑,结合课本理论作答,应当注意的是,本处为2018教材新修改的内容,应按新教材理论表述;第二问“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主要结合材料逻辑和理论逻辑,依据材料层次与教材理论进行对接整合,分层次作答。
二、对症下药 考生问题剖析
1.层次混乱,卷面凌乱
有些考生答题层次不分明,重要答题术语缺失,卷面凌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导致失分(见图1、图2)。
图1
图2
2.基础薄弱,概念混淆
一部分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除了借用材料中“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没有相应的理论论证,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盲点和薄弱点(见图3);还有部分考生概念混淆,没有分清人民政协与我国政党制度的区别,导致知识混乱,答题错乱(见图4)。
图3
图4
3.审题不清,偏离主题
一部分考生在作答时,忽视了问题的指向是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答成了人民政协对党或民族发展的作用,导致部分答案要点偏离主题,属于无效作答,不能得分(见图5、图6)。
图5
图6
4.表达不明,逻辑混乱
本题材料层次鲜明,信息明确。考生应结合理论与材料的信息点,挖掘政协在材料所述方面的作用。但部分考生答题只是罗列相应的知识点,忽视了材料和术语的有效对接,导致整体作答表述零散,缺少逻辑性(见图7、图8)。
图7
图8
三、返璞归真 复习备考建议
高考命题已经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而学科素养也是建立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基础上的。结合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和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论证、解决具体情境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备考方面,我们应从这几个角度入手,做好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抓牢基本知识
1. 根据教材,建立学科知识库
教材理论是答题的重要支撑,政治生活主观题往往以教材理论为依托,备考中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按教材逻辑梳理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应内容,并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其二,按照主体进行知识贯穿,政治生活在考查上具有主体特点,就事论事,明确各个主体的理论知识就能避免答题时混淆概念的情况,从而提高作答准确度。
2. 依托情境,知晓理论应用
在复习中学生容易出现一个普遍问题:能记住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运用知识,这一问题反映在做题上就是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在复习过程中只注重了知识本身,而忽视了运用的情境。因此,在备考中我们要明确知识的用途,可以依托教材的情境,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境,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链条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这样就能把知识掌握得更加完整。
(二)勤于思考,锤炼审题能力
1. 分解设问,明确问题指向
一是明确答题范围,这是审设问的第一环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哪个模块的高考题,都应该先明确这一点。二是找到设问的行为主体,比如是单一主体还是多主体,是否涉及主体之间的关联,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内容。三是明确设问中的事件内容和答题限定。这往往需要结合设问中的限定词或相应的材料背景进行判断,才能在回答时有针对性。四是判定题目类型。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答题方法,要做好判断。
2. 材料分层,获取解读信息
一要从整体上认识材料,把握材料的结构和每一段的意思,确定不同问题的材料依据;二要对材料进行分层,转化每一层材料的意思,比如,要明白材料这句话是事物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还是影响等;三要提炼材料的关键词,材料中往往会有一些重要的词语提示,甚至有些关键词能够直接用来回答问题,要仔细阅读,筛选利用。
(三)规范作答,培养良好习惯
1. 表达规范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高考题的答案在表达上语言简练,极具逻辑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一要突出关键词,不赘述;二要做到术语准确,不歪曲,三要有逻辑性,比如,原因类题目要考虑必要性和重要性,意义类题目要多主体、多层次进行表达等。
2. 层次规范
考生答题时先要结合材料的层次和审题思路确定答题的层次,不可一段论到底,同时,应做到要点清晰、层次分明,不可“一条多意”或“多条一意”。
3.书写规范
从以上样卷不难发现卷面的重要性,字迹的清晰度关乎答题的质量,因此,答题时要做到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四)拓展视野,提升学科素养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多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紧扣时代热点,时政方面的考查有所提高。在备考中,考生应该及时关注、了解国家大事,一是要积累时政语言,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二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将时政要闻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进行时政与理论的对接,这样才能提高运用的熟悉度。
高考备考应返璞归真,脚踏实地,夯实基本知识,锻炼基本能力,养成答题规范,提升基本素养。
轻松一刻
1.老师:什么话是骗人的?
小强:叔叔给你吃糖。
小刚:叔叔带你去游乐园玩。
小明:老师告诉我们今天作业会很少。
老师:……
2.老师:“小明,你浪费每人一分钟,四十个人40分钟,就等于你浪费了大家一节课!”
小明:“老师,四十个人每人听一分钟,那就是一节课,你这节课上一分钟就上完了。”
老师:“你说的有道理,这节课你已经上完了,你走吧!”
3.家长会结束后,一名学生闷闷不乐。同学问其原因,他说:“老师侵犯了我的隐私权,爸爸侵犯了我的生存权。”
同学很奇怪,又问:“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学生解释道:“因为老师把我的考试成绩告诉了我的爸爸,我爸爸揍了我一顿。”
4.学校天天说穷,但却从不缺钱印卷子 ,这一点让我……十分不理解!
5.正在上课,突然老师手机响了,老师看了又看,纠结了半天,问道:领导电话接不接?
我们一起大声说:接。
老师跑到外面拿起电话:喂,老婆,什么事啊?
6.某天喝了感冒药,在学生自习课堂上扛不住趴在讲桌上睡着了。然后我隐约感到有人掐我人中,睁开眼一堆人围着我。其中一个边掐我边喊:醒了醒了,救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