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MEM的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研究*
2020-02-11任国友高驰苏佩洋和杰花丁柳青田润丰
任国友 高驰 苏佩洋 和杰花 丁柳青 田润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火灾模拟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 北京100048)
0 引言
科学的事故隐患(Accident Potentials,APs)分类分级是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前提[1],处于农村社区的小微企业(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MEs)尤其存在事故隐患分类分级方法不清、依据标准混乱的现实。事实上,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事故隐患分类分级标准并不适用农村社区小微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当前,在我国小微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7%以上,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因小微企业受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普遍存在着大量事故隐患,其发生的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所有事故当中均占到各类企业事故总量的70%~80%[2]。国内外学者对小微企业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发展[3],很少聚焦小微企业的事故隐患[4-6],而更关注高危企业的事故隐患研究[7-10],非常不利于小微企业事故风险治理。
综上所述,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存在理论空白,开展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以河北省28个农村社区为例,结合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揭示农村社区小微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其分布特征,依据MMEM理论构建了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方法,为科学排查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小微企业APs分类的MMEM模型
1.1 MMEM理论的提出与来源
人机环管的系统分析思想由来已久,是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最早由全面质量管理(TQC)“人机料法环”引申来,代表企业综合安全管理4个基本要素。2009年唐艳春[11]明确提出MMEM理论,“MMEM”即人(Man)、机(Machine)、环(Environment)、管(Management)4个字英文缩写。MMEM理论认为,任何事故都是因人、机、环、管要素的不匹配、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出乎人们意料和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要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就必须有效控制协调人、机、环、管之间的关系,并事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因此,企业生产安全系统可以看作是人、机、环、管四大基本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MMEM原理
1.2 MMEM原理的表征
依据图1可知,每个要素都与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a区为人-机关系区,表现为机对人的安全影响、人能熟练掌握机的操作技能;b区为人-环关系区,表现为环境对人的安全影响、人要适应和改善作业环境;c区为机-环关系区,表现为环境对机的安全影响、机要适应并保护环境;d区为人-机-环综合关系区,是事故的多发区域和安全控制的重点区域。管理要素则通过对安全事务的计划、组织、领导和监控,实现对管理体系自身的控制和使用该体系对人、机、环境要素的控制,并用法制、技术、规范、标准、程序和方法覆盖人、机、环境要素及各关系区。据此,依据MMEM理论可以从人、机、环、管对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进行具体分析。
2 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方法
2.1 分类原则
农村社区小微企业存在数量多、隐患多、事故多的“三多”特征。本研究基于简便性、科学性、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隐患分析原则,试图找出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
2.2 分类方法
依据MMEM理论,将农村社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系统分为人、机、环、管4个关键要素,以安全性和技术性为参考标准,建立了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方法。依据该方法,排查和识别出河北省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如表1所示。
表1 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
3 调查实证
3.1 样本选择
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存在着众多的农村社区,为了保证调查的广泛性、科学性,课题组选择保定、廊坊、石家庄、承德、张家口5个行政区,共抽取样本28个(见表2),其中保定16个、廊坊2个、石家庄3个、承德3个、张家口5个。此外,考虑到保定市农村社区众多,在农村社区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保定市的样本占57.14%。
表2 农村社区小微企业样本选择
3.2 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
3.2.1 问卷设计与试调查
制定调查问卷初期阶段,以河北省涿州市宁村、大马村、小马村进行隐患试调查,发现由于小微企业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企业隐患种类也不同,因此小组成员根据试调查结果及MMEM原理设计了以农、林、牧、渔、工、商六大行业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排查”问卷。在农业方面分为农药化肥种子类、农机设备类、农产品收购类、大棚种植类;在林业方面分为种植类、木产品加工类;在牧业方面分为畜牧类、肉产品加工类;在渔业方面分为养殖类、渔产品加工类;在工业方面分为建材类、建筑类、能源类、纺织类、作坊类;在商业方面分为食品类、住宿类、餐饮类、休闲娱乐类。在设计问卷时,将问卷问题分为共性及行业特性问题两个部分。
3.2.2 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24份,有效率90.5%,同时对农村社区内的村民和小微企业的负责人、员工进行访谈。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企业各事故隐患分析如下。
3.3.1 人因事故隐患分析
“人”的因素中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内负责人、员工及顾客,事故隐患主要包括上岗人员未进行安全培训,上岗人员佩戴个体防护装备不足,负责人及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人员忽视岗位职责、违反操作规程。调查中发现“员工未进行安全培训、未配备个体防护装备和负责人及员工安全意识淡薄”3个问题较为突出,如图2所示。
a—上岗人员未进行安全培训;b—负责人及员工安全意识淡薄;c—上岗人员佩戴个体防护装备不足;d—操作人员忽视岗位职责,违反操作规程
图2 小微企业人因事故隐患比例
(1)员工上岗前未进行安全培训。因未培训上岗形成的事故隐患,在商业类企业中所占比例高达85.79%。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认为员工只需粗略了解技术,通过简单指导就可符合上岗作业要求,没有进行安全培训的必要,而对员工的采访观察发现,员工存在较为严重的受伤情况。
(2)员工未配备个体防护装备。有41.21%的小微企业存在此类隐患,且大多数企业个体防护装备种类不全,特别是工业类企业中,企业不负责个体防护装备的统一发放,大多数员工只配备手套、工作服。在建筑施工现场弥漫着大量粉尘或有严重的噪声污染,作业人员却没有配备口罩或耳塞,高处作业人员不使用安全绳,只有少数佩戴安全帽。
(3)负责人及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在37.07%的小微企业中都存在,在建筑类的企业中尤为突出。小微企业的负责人及员工都忽视生产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生产操作,普遍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
3.3.2 机因事故隐患分析
“机”的因素为企业内生产需要的设备及需要配备的设备(如灭火器、通风机等),事故隐患主要包括机器没有安装消声、隔声装置,个体防护设备陈旧,机器设备未设置防护罩,机器设备超过使用有效期,未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调查中发现“机器没有安装消声和隔声装置、个体防护设备陈旧、机器设备未设置防护罩”3个问题较为突出,如图3所示。
a—机器设备未设置防护罩;b—未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c—机器没有安装消声、隔声装置;d—机器设备超过使用有效期;e—个体防护设备陈旧
图3 小微企业机因事故隐患比例
(1)机器没有安装消声和隔声装置。在农村社区中有70.90%的小微企业都存在此类隐患,在工业类企业中较为明显,95%以上的机械设备未设置消声装置、隔声防护导致严重的噪声环境污染,员工长期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易患噪声类疾病。
(2)个体防护设备陈旧。在小微企业中占到64.54%的比例,企业员工佩戴陈旧的防护设备已经不具备使用效果。
(3)机器设备未设置防护罩。在小微企业中占有43.84%的比例,特别是在林业加工企业中,木工的圆锯机、铣床和刨床等设备都是易导致人员受伤的设备。
3.3.3 环因事故隐患分析
“环”的因素主要指生产环境中对人体造成影响或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主要包括企业内无消防设施,人员密集场所无逃生通道,电路杂乱老化问题严重,没有通风设备,未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工作。调查中发现“企业内无消防设施、人员密集场所无逃生通道、电路杂乱老化问题严重”3个问题较为突出,如图4所示。
a—未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工作;b—企业内无消防设施;c—人员密集场所无逃生通道;d—没有通风设备;e—电路杂乱老化问题严重
图4 小微企业环因事故隐患比例
(1)企业内无消防设施。农村社区发生火灾类事故居多,无论是电器火灾、明火类火灾还是静电火花类火灾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有97.97%的农村小微企业未配备消防设备。
(2)人员密集场所无逃生通道。在小微企业中占有83.49%的比例,多数住宿类企业未设置安全疏散通道,少数有逃生通道的存在逃生门堵塞、货物放置不合理等问题。
(3)电路杂乱老化问题严重。在小微企业中占到72.66%的比例,在商业类企业中,电路老化的现象随处可见,店内货物众多,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
3.3.4 管因事故隐患分析
“管”的方面指店里负责人的管理方法、其制定的管理制度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事故隐患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未设置安全规章制度,管理人员未考虑到上岗人员的职业禁忌症问题,管理层对安全培训不重视,企业未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工人劳动安全无保障。调查中发现“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未设置安全规章制度、管理人员未考虑到上岗人员的职业禁忌症问题”3个问题较为突出,如图5所示。
(1)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有84.17%小微企业的负责人文化水平主要介于小学到初中阶段。因此导致负责人对安全管理方面的认识不够,出现管理不当的现象。
a—未设置安全规章制度;b—管理层对安全培训不重视;c—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d—企业未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工人劳动安全无保障;e—管理人员未考虑到上岗人员的职业禁忌症问题
图5 小微企业管因事故隐患比例
(2)未设置安全规章制度。在小微企业中占到69.55%的比例,企业负责人主要靠口头教育,不出台正规的安全规章制度以规范员工的行为。
(3)管理人员未考虑到上岗人员的职业禁忌症问题。在小微企业中,有66.85%的员工无健康体检,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禁忌,许多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仍在相应岗位工作。
4 基于调查的小微企业事故隐患重要度
4.1 小微企业事故隐患指标体系
通过实地调研得到“农、林、牧、渔、工、商”六大类别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基于科学性、简便性、实用性的基本原则,结合MMEM原理,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构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指标体系(见表3),其中“人、机、环、管”为一级指标,“人、机、环、管”所包括的各种隐患为二级指标。
4.2 基于调查的小微企业事故隐患权重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得到一、二级指标各个权重。
(1)一级指标权重。小微企业事故隐患一级指标权重见表3。在“人、机、环、管”4个一级指标中,人的因素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隐患因素(0.578 0),其次是环境的因素(0.188 2),见图6。
图6 小微企业事故隐患一级指标权重对比
(2)二级指标权重。小微企业事故隐患二级指标权重见表3。在“人、机、环、管”一级指标下包含的二级指标中,上岗人员未进行安全培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隐患因素(0.564 2),其次是未配备消防设施(0.517 5),第三是机器设备未设置防护罩(0.387 7),以及机器设备陈旧(0.336 7),见图7。
表3 基于调查的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指标权重
图7 小微企业事故隐患二级指标权重雷达图
4.3 基于AHP法的一致性检验
4.3.1 一级评价指标一致性检验
一级指标,即人、机、环、管的一致性检验。因CI=0.039 4,CR=0.043 8<0.1,通过一致性检验,所以一级指标权重向量Q1=(0.578 0,0.080 9,0.188 2,0.152 7)。
4.3.2二级评价指标一致性检验
(1)因CI=0,CR=0<0.1,通过一致性检验。人因下的二级指标权重向量Q2=(0.564 2,0.361 4,0.061 4,0.012 8)。
(2)因CI=0.021 6,CR=0.037 2<0.1,通过一致性检验。机因下的二级指标权重向量Q3=(0.387 7,0275 5,0.336 7)。
(3)因CI=0.070 8,CR= 0.057 1<0.1,通过一致性检验。环因下的二级指标权重向量Q4=(0.013 1,0.109 6,0.517 5,0.149 1,0.026 3,0.184 2)。
(4)因CI= 0.015 6,CR=0.017 3<0.1,通过一致性检验。管因下的二级指标权重向量Q5=(0.286 4,0.124 3,0.259 4,0.329 7)。
5 排查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的对策
(1)加强对小微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企业员工安全培训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一项传统手段,也是农村社区小微企业管理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小微企业负责人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并不重视,在各个隐患中所占比例高达0.564 2,加强对上岗人员的安全培训是小微企业事故隐患治理的关键手段。
(2)配备完备的消防设备。消防设备主要是用于灭火、防火以及火灾事故的救援设备,完备的消防设备能有效地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或者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的运用消防设备进行救援。而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消防设备不齐全或不配备是最大隐患,应当定期的进行检查更换。
(3)机器设备安装防护罩。在小微企业中,车床、砂轮机等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机器众多,却没有给机器设备安装防护罩,将人与机器设备进行隔离,是小微企业“三多”现象的主因之一。
(4)及时更换老旧的机器设备。小微企业因资金缺乏,机器设备过于老旧,得不到及时的更换。老旧的机器设备的各项机能都无法得到保障,员工使用老旧的机器设备极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6 结语
(1)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方法揭示了农村社区小微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科学排查未进行安全培训、未设置机器设备防护罩、未及时更新设备以及未配备消防设备四类事故隐患是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风险管控的关键。
(2)基于MMEM理论提出并建立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分类方法,为科学排查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事故隐患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