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防林规划和类型区区划的原则

2020-02-11邓守峰

江西农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林带防护林农田

邓守峰 于 麟

(1.吉林省抚松县林业局,吉林抚松 134500;2.吉林省洮南市安定镇林业站,吉林洮南 137100)

1 农防林规划原则

1.1 按类型区规划规划的农田防护林地区较广,而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灾害性因子和灾害的危害程度各不相同,因而对规划防护林的防护作用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各地区在规划时要根据各地区的独特立地条件和环境条件,区别对待。如同样以防风、降低风速为目的规划防护林,在不同地区可以规划不同的防护林种。即使是同一林种,如果立地条件不同(平地或丘陵)、灾害因子不同(干旱地区风害与沿海台风风害),要求的技术规格和技术措施也有区别。因此在设计上,要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灾害情况,划分营造防护林类型区,对于在同一类型区在设计上采取统一规格和技术措施标准,开展设计工作。在规划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类型区的特点选择适宜树种,确定合理的林种和最佳的造林技术措施,并制订最优林带结构与林带配置方案。

1.2 建立防护林综合体系各地区要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和其他林种相结合,设计农田防护林综合体系,以发挥最大的防护效益,做到农林牧全面统一规划。对各类型区都应做到“防护与用材结合”“防护与薪炭林结合”“带片网结合”“乔灌草结合”,同时要实现“三网”规划,即农田林网、水系林网和道路林网化,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对丘陵坡地和水土流失地区应以设计水土保持林为主,沙丘地以设计固沙林为主,因地制宜规划用材林等。对于防护区域的村屯,可根据绿化情况设计护屯及四旁绿化林等,把各林种有机结合起来,建成防护林综合体系。

1.3 农防林和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相结合对现有农田范围内的各项原有建设工程、道路、排灌水渠和现有林带网,要本着利用、改造、新建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工程,如可结合道路走向规划防护林的主林带或副林带,对原有林网面积超过技术标准要求的,要缩网加带,变大网为小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1.4 农防林占地比要适当占地比实际是指农田防护林的覆盖率。林业发展是农牧业发展的前提,农牧业的发展又是林业发展的依据。所以,农、林、牧三者比例要适当。农、林、牧比例适当,可促进三者协调发展,若比例失调,就会相互制约,导致三者衰落。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且均匀分布才能达到生态平衡。但是,各地区还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各地农防林建设经验提出覆盖率规划指标,确定合理的占地比。一般风害区的森林覆盖率指标为10%~20%,水土流失区为20%~30%,风沙干旱区为15%~25%。为防止干热风侵袭的地区,可不必考虑覆盖率的大小,一般在农田上规划单行或数行,采取林粮间作形式建设农防林。

2 农防林类型区区划原则

农田防护林类型区划分是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根据立地条件、自然条件、灾害程度和农田分布状况等因素进行划分,以便采取不同的设计技术规格,制订符合实际、技术合理、措施得当、效益显著的设计方案。

类型区划分是按照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技术规格,采取林业相关技术措施,将邻近的农防林区域划在一起,通过设计构成一个完整林网体系,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农防林类型区的划分原则有以下4点。

2.1 气候条件的相似性即使在同一区域,也要根据主要气候因子,如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干湿度、风害等对树木生长和林带规格的影响划分类型区。类型区划分要根据当地的风害程度规划主林带走向、网眼大小、林带结构、占地比例等。

2.2 土壤条件相近性在同一地域,土壤条件相近,因而树木生长成林高度相似。因此,在规划主林带间距时,可设计同一规格。在沿江河低洼易涝区,由于土壤肥沃,树木长势好,风害较轻,在不影响防护效果的前提下,规划设计应尽量服从现有的水利工程,做到林水渠密切结合。

2.3 地域上的完整性在同一类型区,地域上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由于地形、地势等条件相同,因而对农田防护林规格要求基本相同。如漫岗起伏台地,地形起伏较大,农业生产采用等高线横山打垄、修梯田等田间工程,规划时必须兼顾田块、垄向特点,同治理坡耕地密切结合起来,分别确定迎风坡、背风坡林带间距以及网眼布局、树种设计等。

2.4 基本农田建设的近似性基本农田建设主要体现在引水灌排工程、平整土地、改土增肥、植树造林等农田基本建设。同一类型区,由于气候、地形地势、土壤等立地条件相似,基本农田的分布特点和主攻方向也近似,如东北地区吉林省西部的风沙草栗钙土区根据农田分布多在轻碱地段、田块集中连片的特点,网格应尽量规整统一,并要和引水(打井)灌溉渠道密切配合,统一规划。

3 农防林划分的各类型区特点

影响农田防护林规划的主要因子是气候、地形、地势和土壤,而风沙、干旱、易涝程度又是规划设计农田防护林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影响风沙干旱的气候条件,如风害、降水、蒸发等因子,直接构成了各类型区的特点。因此,根据我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以及各地灾害因子及危害程度也不相同等实际情况,划分各类型区特点如下。

3.1 重风沙灾害区该区地形稍起伏,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常年受季节风影响,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土壤多为风沙土、栗钙土、淡黑钙土、轻盐碱土、细沙或沙壤土,土层较薄,有机质含量不高,质地松散易造成风蚀沙压现象,自然灾害严重,造林难度较大。该地区造林应以防风固沙为主要目的,以降低风速、保护作物免受风害为标准,营造农田防护林和固沙林,相应规划牧场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促使多林种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林体系。

3.2 一般风害区该区地形较平坦,降水量较多,土壤质地较紧密,土层较厚且土壤肥沃,但仍受季节风危害,个别年份也出现较大的风害。总的来说,风沙灾害较轻,但仍影响农业产量。该类型地区农田集中连片,是重点产量区,应规划以农田防护林网为主体的防护林体系。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农业耕种习惯,同时和主害风的风向密切结合,以营造田间林带为主,尽量做到林网、路网和水网结合,构成规模的林网体系。

3.3 丘陵漫岗风害区该区地势起伏不平,连片平坦农田较少,春秋季节遭受风蚀危害,夏季雨水集中时,有的坡地常发生水土流失,农业受害程度不一。本区营造防护林应与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结合,大力规划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做到宜带则带、宜网则网,构建完善的防护林体系。

3.4 低洼易涝水土流失风害区该区地势较低平,地下水位较高,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易造成内涝,部分土壤表面含盐量较大,影响农业产量。该类型区往往在秋季出现大风,会折断作物茎秆或导致籽粒脱落,造成农牧业减产。本区营造防护林,主要是利用森林的生物排水功能,降低地下水位。规划时要同改洼治涝水利工程,建设台田、条田相结合,以水渠防护林为主,形成防护林体系。

3.5 干热风灾害区该区主害风不明显,多分布于华北东部,为干热风侵蚀区。该类型区主要是以防干热风为主要目的,不宜设以防风固沙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带网。因此,可以采取农林间作的形式防止干热风危害,并在农田中营造远距单行、远株距的林粮混作,营造既不成林带又不成林网的农田防护林特殊结构类型。该林区在规划时要多选当地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

猜你喜欢

林带防护林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农田土壤黑碳应用研究进展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
上海市郊沿海防护林防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