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葡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0-02-11秦桂群
秦桂群
(柳州市柳江区水果生产办公室,广西柳州 545100)
广西柳州市位于北纬23 ° 54 ′ ~24 ° 50 ′、 东经108° 14′~109° 45′,地处桂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无霜期长,有效积温高,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7.2℃~10.4℃,能满足葡萄需冷量[1]。1989 年,柳州市引进巨峰以及藤稔葡萄,并且获得了一定成效。2010 年后,柳州市采取设施避雨栽培,使用一年两季的葡萄生产技术,葡萄产量迅速上升,但仍然有超过葡萄种植总面积65% 的为露天栽培,病虫害严重,品质较低,与目前市场上优质需求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果园收益下降,逐渐出现了非常多葡萄园荒废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当地的葡萄品质和产量[2]。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柳州市葡萄产量,必须对其目前产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关的发展促使,为后续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柳州市葡萄生产现状
1.1 葡萄种植规模 20 世纪80 年代,柳州市开始进行葡萄种植,至今已经有将近40 a 的种植历史。该地区主要摘种的葡萄品种是巨峰。自2010 年后,随着国内外栽培技术的提升以及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柳州市葡萄种植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一年两季技术以及避雨技术的普及,柳州市葡萄种植面积以及产量越来越高。近些年来,柳州市以柳北区石碑坪镇新南村为核心的葡萄种植产量逐渐上升,规模甚是喜人。2019 年,当地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 426.67 hm2,投产面积达到5 180.00 hm2,产量为53 487.26 万t,其中柳江区面积为2 546.27 hm2(65% 为露天栽培)。
1.2 产区分布 目前柳州市葡萄的主要种植区在柳江区的成团镇、进德镇、拉堡镇;柳城县的东泉镇、沙埔镇、杜冲乡;柳北区的沙塘镇、石碑坪镇以及鹿寨县的中渡镇、鹿寨镇等地区。在葡萄种植区域,葡萄主推避雨设施栽培技术,特别是在柳江区成团镇鲁比葡萄产区,以改造葡萄避雨设施,提高葡萄品质为主。
1.3 主栽品种 柳州市目前引进的葡萄种植品种主要有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等,其中以巨峰葡萄种植为主。据统计,柳州市2019 年葡萄产业种植中,巨峰葡萄种植面积占据葡萄总种植面积的65%,居于首位;其次为夏黑葡萄,所占比例为28%;第三位则是阳光玫瑰,种植所占比例在5% 左右,剩余的2% 则种植的是其他葡萄品种。
1.4 关键技术 在葡萄种植方面,柳州市除了采取避雨设施栽培技术之外,还采用了一年两季技术、“水肥一体化” 供给技术、限根栽培技术、延迟栽培技术以及花果精细管理技术等等,大大提升了柳州市葡萄产业种植的产量、质量,改善了原先果实病虫害严重、着色不良的情况,葡萄果粉增厚情况显著,风味甜度也更加浓厚,也提早或延迟了果品上市时间,错开了葡萄销售高峰期,稳定了市场销售价格。
2 柳州市发展葡萄产业的优势
2.1 农业资源优势 柳州市的土地资源较好,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该地区属于丘陵缓坡平原地区,非常适宜规模化种植,而且还可以适当采取采摘园、农业科技园以及农家乐等观光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在该地区进行葡萄种植不仅能够极大地缓解粮食以及其他农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还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2.2 气候资源优势 柳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地带,在种植葡萄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此种植区光照和热量充足,年有效积温达6 600℃以上,能满足两季葡萄的生长发育需要,且春季回暖早,第一季葡萄成熟上市期早,比柳州市以北地区葡萄主产区提早15 d 以上。当地秋季气候干燥,温度高,雨量少,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葡萄着色和糖分积累,可在喷药较少的情况下生产出高品质的冬季葡萄,因此柳州市柳江区形成了全国面积最大的双季葡萄生产基地。
2.3 市场竞争优势 2009 年,柳州市种植的鲁比冬葡萄获得了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 “中华名果” 称号。2011 年,鲁比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是远近闻名的“葡萄村”。广西地区相较于桂林市,同一品种葡萄会提前10 ~15 d 成熟。目前柳州市柳江区鲁比葡萄已经远销至广东省以及港澳地区。该地区借助葡萄提前10 ~15 d 成熟的时间差可提前抢占市场,具备一定的市场优势。
3 柳州市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3.1 对品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近年来,柳州市虽然引进了一些优良葡萄新品种,但以巨峰为主导的品种结构仍未根本改善,过于单一的熟期、品种及用途结构,直接影响了当地葡萄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必须要在稳定巨峰葡萄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根据柳州市气候优势,积极引进高品质的品种,如阳光玫瑰;也可引种一些质量高、早熟、耐储藏以及粒大的欧亚葡萄品种,依据欧亚葡萄适合酿酒的特征,适当增加引种酿酒葡萄;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研究一年两熟栽培技术,培育新品种,优化调整葡萄品种结构[3]。
3.2 加大果园基础设施投入,改变栽培模式 柳州市夏季高温多雨,病虫害发生严重;秋冬干旱少雨,产量低,一直限制着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因此,推广避雨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是柳州市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3.3 扩大区域内的种植布局范围 柳州市在进行葡萄种植时可以借助柳江鲁比、柳北沙塘及鹿寨等地区葡萄产业的影响力,带动周边地区种植葡萄,扩大葡萄种植范围[4]。除了柳州市北部三个县市之外,当地剩余的各个县市年平均气温均在20℃左右,可进行一年两熟葡萄种植。现阶段,柳州市中南部地区葡萄种植主要在较为平缓地区,地下水位较高,通风情况极佳,具有较大的种植空间。
3.4 增加技术推广力度 在葡萄种植期间,必须要对广大种植户进行必要的培训,推广种植技术,重点进行技术培训以及示范性带动工作[5]。在进行技术培训时,必须要以培养技术骨干作为着手点,让技术骨干将技术带到广大的果农中。此外,还可以创建葡萄产业生产示范基地,激发周边果农种植葡萄的激情,提高果农的种植技术水平。
3.5 加强协会建设,推动葡萄种植产业化发展 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更好地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大柳州市葡萄种植产业协会的建设力度,推动产业技术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葡萄产业协会建设的关键工作在于让葡萄种植果农能够在协会组织当中受益。为此,协会可以采取农资团购或者是促进销售的方式逐渐形成全面化的生产体系,设计统一的包装、品牌,采取相同的销售方式,建立葡萄生产种植的统一性组织,加快葡萄产业化发展进度。
4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促进柳州市葡萄产业发展,必须全面分析该产业的具体情况,为后续葡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要充分发挥当地葡萄生产优势,采取相关的措施,确保柳州市葡萄产业能够得到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