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保护建议

2020-02-11吴江水童亚康

江西农业 2020年17期
关键词:部门污染资源

吴江水 童亚康

(江西省弋阳县林业局,江西弋阳 334400)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能够有效防止土壤沙化,降低温室效应,改善其周围受污染的环境。但是随着我国的不合理开发,湿地遭到破坏,污染严重。为了保证我国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护湿地环境必须被重视。

1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水源可以直接利用,同时也可以补充地下水,整体具有控制洪水、防止土壤沙化、有效改善环境污染的作用。湿地能将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起来,降低温室效应,同时给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加工原材料、能源,是我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1]。

2 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湿地保护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对于湿地保护存在诸多问题。

2.1 湿地开发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活动逐渐活跃,湿地资源被不合理开发利用,面积逐渐缩减。以先发展后治理的方式开发湿地将导致资源迅速枯竭。频繁将湿地转化为耕地,盲目无节制开垦农用地,使得湿地资源被占用,不仅对湿地资源造成了损害,同时会导致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植物没有足以生存的空间,破坏生物链的平衡。此外,不合理的农用开发也使我国的湿地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2.2 工农业造成污染 工农业污染是我国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农药会对湿地资源造成严重损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农药残留通过生态循环进入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富营养化,进而使得湿地资源的自净能力受到影响。另外,工厂的废水处理设备不完善,没有将废水进行严格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甚至一些工厂没有安装废水处理设备,直接将废水排放,导致湿地被污染。我国鄱阳湖周围的工厂多达100 余个,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没有进行全面处理就排放到鄱阳湖,导致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鄱阳湖的湿地质量。

2.3 管理工作层面问题

2.3.1 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地方政府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仍不完善,导致湿地环境遭到肆意破坏,严重危害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同时造成被破坏的湿地环境处于无人治理的情况。

2.3.2 管理技术人员匮乏 相关部门没有招纳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管理工作的开展遇到很多问题,没有专业人员对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另外,湿地管理岗位的技术员薪资待遇并不理想,工作环境也比较恶劣,很多高技术人才不愿参加此类工作。关于湿地检测的设备也存在技术落后、设备数量不足的情况,导致相关的工作要求达不到专业水平,难以进行全面检测与控制。

2.3.3 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相关部门不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对当地工厂的废水处理设备没有进行专业评估,也没有对工厂排放的废水进行检测,对湿地周围也没有进行相应监督,湿地资源被肆意开采,栖息在湿地的飞禽被大量猎杀,影响到湿地的生态平衡。

3 湿地保护的建议

3.1 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工作,增强群众意识 我国湿地面积十分广阔,湿地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湖泊水域,另外还包含一部分的森林沼泽。湿地环境遭到肆意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不了解。为保护湿地资源,首先要提升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积极做好湿地保护的宣传工作,全面普及湿地保护知识,树立和提升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前,信息科技十分发达,利用各大媒体平台,就可扩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有意识、自觉地参与到湿地保护队伍中。如我国洞庭湖,曾经最大水域面积达6 000 km2,具有 “八百里洞庭” 的美誉,在唐宋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着手以农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排水造田、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的水域面积剧减,现面积仅剩4 800 km2。因此,提高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至关重要[2-3]。

3.2 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减少工农业污染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是很多珍稀动物生活繁衍的地域。为了保护湿地环境以及动植物,必须加强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农业的发展仍需要给予鼓励,但是要确保其对湿地生态环境不会带来损害。禁止使用含有有机磷的农药,禁止砍伐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禁止焚烧枯萎植物,设立鱼类捕捞休渔期,同时对于遭到破坏的湿地进行恢复,采取控制水土流失、恢复植被、退耕还湿、控制污染以及改造生物栖息地等措施,增加湿地面积,减少人为原因对湿地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于湿地保护区的管理要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最大程度保护湿地资源,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管理制度

3.3.1 构建湿地保护管理机制 确保湿地保护的顺利进行需要相关部门携手共进,协调一致,但是我国湿地保护相关部门参与此项工作还缺乏经验,湿地保护工作无法完全落实。因此,应当尽快建立关于湿地保护的地方政府部门,该部门负有管理责任,以便调动其他部门协调工作。在湿地保护管理部门的探讨下,选择性引进专业的水质检测设备,解决无法准确获得水质信息的问题。在发现水质问题时,及时反馈并对有问题的湿地进行治理。在进行管理的同时加大对湿地生态系统周围的监管力度,对于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绝不姑息。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地对湿地进行维护和管理。湿地保护管理部门的设立为保护、改善、解决湿地问题提高了效率。

3.3.2 打造有力的科学技术团队 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与维护需要全面系统的科学技术,技术人员需要具有高素质、高科技的本领。湿地生态环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恢复技术落后、没有做好相关研究工作等,需要相关政府提高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引进人才,提升科研机构的总体实力,打造完善、有力的科学支撑体系。从相关政府部门来讲,应当采用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技术创新优惠,为湿地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3 完善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目前,我国对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部分事项没有法规给予规定,无法对湿地进行保护。因此,国家要增加湿地保护意识,保证湿地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地方政府要对各级的林业部门给予鼓励,在原有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拟定一套湿地保护的政策体系,确保湿地合理利用和开发,同时保证各级、各行业具有的权限,对其进行分工,规定违法行为的处理方法,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4-5]。

4 保护湿地的意义

湿地资源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同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资源、水资源。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产力,蕴含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优良、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还可以作为旅游景点,有效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区的人居环境。湿地蕴含的资源也可供科学研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此外,湿地资源在供人类观赏的同时,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大自然。

5 结语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我国丰富的天然资源,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科学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湿地面积迅速缩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成为实现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关键。我国在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政府携手相关部门,带领群众共同完成保护湿地的任务。

猜你喜欢

部门污染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资源回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