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医精诚 劈癌斩瘤
——访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郝学志

2020-02-11程石江

健康之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之友癌症医生

⊙文/本刊记者 程石江

谈到肿瘤,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谈瘤色变。很多人由于不了解肿瘤,或者偏信谣言,导致了很多不良后果。那么肿瘤到底是什么?患了肿瘤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肿瘤能否可防可治?……为此《健康之友》杂志记者采访到了肿瘤医生——郝学志,郝大夫从事肿瘤防治工作已有近30年时间,目前在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内科担任主任医师。从医多年,郝大夫以专业的医疗技术为众多有需要的患者解决了疼痛,并一直继续奋战在抗肿瘤临床一线,希望能尽己所能,担负医者职责。

《健康之友》: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做一名医生?

郝学志:“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的这句话从我年少时就一直影响着我。年少时,见到许多遭受着肿瘤困扰的人们在医院忍受着精神与身体的痛苦,成为一名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一直是我年少时最初的梦想,于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医学专业,最终被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光荣录取。毕业后,我来到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从事肿瘤防治工作,我决心为肿瘤疾病患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争取早日让这个大家深恶痛绝的疾病彻底消失。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那天,我是兴奋但又忐忑的,很开心实现的年少时的梦想,却又怕自己辜负大家的期望,每当家人、朋友和患者用期待的眼神看我的时候,我便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不能停止学习。结合大量给肿瘤病人治疗的经验,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医生是一项很有成就感的工作,当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病患的痛苦并成功的时候,当你一次又一次挑战新的手术并成功的时候;当你在各种学术会议、技能竞赛参与并有所收获的时候,哪怕付出很多,那一刻也是为自己感动的。我们为什么要当医生?或许是在追求一种让治疗更安全更有效的可能,同时,也希望可能让生活更有质量,生命更有尊严。有一次在医院实习,看到病人在看病的时候,那双忧郁的眼神充满了对医生的信任,当时整个人都被震撼了,那是一种无条件地肯定,也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相信医生会为自己除去病痛,就是这种感觉坚定了我要成为一个医学者的信念和责任。有人说学医就需要“学到老,活到老”,我觉得学医和做人一样,都需要慢慢的积累,希望自己可以在学医的这条路上永远年轻,一直进步。

《健康之友》:请问郝老师,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了多长时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历史渊源吗?

郝学志:从我学生时代的结束到规陪完成,与现在的应届毕业学生一样,人生到了需要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刻,我知道自己的选择决定着将来人生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专业优势与医院的实力评估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最终选择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我对它有非常深的感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始建于1958年,院所是建国以来第一个肿瘤专科医院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之一,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996年便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无论从设施还是专业人员来看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医院,医院非常注重对医生技术的培养,2016年中国肺癌精彩手术大赛中的冠军便来自我们医院。同时,院所全体职工时刻以“团结、奉献、敬业、创新”的院训为守则,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为新世纪攻克癌症而努力奋斗,我深深地受到这种精神的影响,早在前些年提出将盐酸多柔比星与顺铂联合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每当看见癌症患者们通过我的治疗痛苦得到减轻之后便无比欣慰,我一直相信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个“术业有专攻”的地方,在肿瘤的治疗领域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并且与我的人生奋斗目标非常符合,至今我觉得自己在肺癌治疗领域依然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期待我国研究学者在抗肿瘤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健康之友》:目前,大家都觉得肿瘤是非常恐怖的疾病,到底什么是肿瘤?它包括哪几类?

郝学志:2018年全球预计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全球所有年龄段、性别,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在内的所有癌症发病比例的推算数据),肿瘤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根据肿瘤的生长特性和对身体危害程度,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以及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交界性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就叫“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叫“肉瘤”。

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内一种丧失了正常功能的细胞,它增长极快,有的还会转移到人体其他部位,可能危及生命。

《健康之友》:目前我国肿瘤的发病现状是怎样的?

郝学志:据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统计,在我国每65个人当中就有1名癌症患者,每年有超过400万人被确诊癌症,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就有超过5人死于癌症,1800万新增癌症病例及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国新增病例数占380.4万例、死亡病例数占229.6万例。这一组数据也就意味着: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个。也就是说,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全球每死亡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占将近24个。相对于全球,我国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癌症仍占很大比例。

《健康之友》:现如今,谈癌色变,肿瘤和癌症是哪些区别?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是如何形成的?

郝学志:肿瘤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不管男女老少都可能会患此病。而肿瘤的分布范围也很广,如头部、胃部、肺部、咽喉部位和生殖器官等。有很多人在谈及肿瘤疾病之时都会显得过于恐慌,因为他们认为这种疾病就是癌症。

肿瘤和癌症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癌症。肿瘤一般被分为两种,一种是良性的肿瘤,另一种是恶性的肿瘤,良性的肿瘤对健康影响较小。对于良性的肿瘤患者来说,这种疾病并不是癌症,所以也就不存在癌细胞扩散的情况。通常良性肿瘤的发展速度都是较慢的,并且只要生长的部位良好,那么一般是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根治的。但是,如果良性肿瘤患者不积极做治疗,那么随着肿瘤的逐步长大,就可能会对病灶器官产生压迫性,从而就可能会引发机体出现更多的不良的应,进而就可能会引发良性肿瘤出现恶变的状况。因此,良性肿瘤患者一定要尽早接受治疗。恶性肿瘤一般就是人们常说的癌症,这种类型的肿瘤其生长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就容易侵蚀周边的组织与器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癌细胞扩散现象。如果人们对癌细胞的扩散范围控制的不好,那么可能会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所以相对于良性肿瘤患者而言,恶性肿瘤患者所面对的前景是更加灰暗的,因为这种疾病的治愈率一般都较低,而且被治愈后也容易出现疾病复发的状况。

癌症的形成犹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临床期前,癌症有一个漫长的潜伏期。从正常细胞演变成癌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癌前病变(各类炎症),再到形成可见的癌症(临床期)通过需要10~20年。当患者处于癌症潜伏期,只要有意识地改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习惯,增强抗癌免疫力,便可逆转或阻止癌变的发生。90%以上的癌症在潜伏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当出现明显症状就医时,常常就已经到了中晚期,而这也是导致我国癌症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7%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癌症临床期早期的平均治愈率在80%以上,早期宫颈癌、肺癌的治愈率为100%;早期乳腺癌及直肠癌的治愈率为90%;早期胃癌的治愈率为85%;早期肝癌的治愈率为70%。如果能将癌症扼杀在早期甚至潜伏期,不仅治愈机会大,还能大大降低癌症患者的身心痛苦和费用支出。而这种设想的实现则需要一种能在癌症临床早期甚至潜伏期就发现此类重大疾病隐患的检测方法,从而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做好防御措施。

《健康之友》:根据您在临床上的经验,哪些人群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

郝学志:癌症高危人群是指社会上的一些人发生某种癌症的危险性高。不是所有的高危人群都会患癌,也不是说不属于高危人群的人就不会患癌。

癌症的病因80%~90%因为环境因素的侵蚀,如粉尘、纤维、辐射、化学毒物等,还有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如吸烟、食用腌制食品、熏制食品及霉变食品,情绪忧郁和压抑等。还有一些人常喝很热的浓茶、经常熬夜的人、习惯憋大小便的人、过敏体质的人、血清胆固醇过低者、偏吃肉食者、夫妻一方患癌以及癌症病人的子女、孙子女、高血压患者、长期维生素缺乏、缺乏锻炼、长期接触放射性有毒物质者、乙肝患者都会容易致癌,所以平时注意身体有无新发生的症状或体征,如有发生,应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若有条件,最好每年参加1次防癌体检,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有效的筛查手段是必要的,比如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扫描筛查可以有效地发现早期肺癌从而尽早治疗。

《健康之友》:对于癌症末期患者来说,您认为哪种治疗对病人最有利?

郝学志:其实这个治疗方法因人而异,首先病人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通过调节自身有良好的心情很有利于抑制肿瘤的生长。之后便是对症下药,选择可有效抑制治疗生长且存活率长的药物,建议中药西药结合,若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若身体条件不允许,可以进行放射治疗。

《健康之友》:中医在肿瘤治疗上有着怎样的作用?

郝学志:从多年中医抗癌的效果来看,凡是经用中草药治疗的癌症患者,如果治疗有效,一般都很少出现西医治疗的副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多用复方,是多种药物组合起来服用,可以调控人体遗传和免疫机制,调节内分泌代谢等整体作用。有关报道表明,中药也同样有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比如砒霜治疗白血病,蟑螂去翅足的醇提取物对肉瘤有直接杀灭作用等等;中药也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如一枝黄花、十大功劳叶、九节茶、入地金牛、八月扎、八角莲、了哥王等都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很多中草药都有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癌细胞的作用,比如朱砂莲,灵芝草等等。此外中医在只来患者术后的回复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健康之友》:作为末期癌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生存率?

郝学志:癌症末期患者的营养治疗要遵循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维持机体代谢平衡的原则;癌症末期的患者一定要有个乐观的心态,吃得好睡得好是治疗疾病的首要条件,吃一些具有抗癌成分的食品,选择适合治疗自己疾病的药物。通过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包括膳食和管饲营养)实施。尽量经口进食,当经口摄入量不足、胃肠道有一定功能时考虑通过口服补充肠内营养制剂增加营养素摄入。肿瘤发病缓慢,病程长,在早期完全可以根治,在中晚期,只要注重康复治疗,预防和控制复发和转移,许多癌症与慢性病一样可防可治,很多癌症患者现在的生存期已经超过了10多年。战胜癌症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一个病人只要有精、气、神,什么病都不怕。心理素质不好,思想有危机就容易得病,不解决这个危机就治不好病,所以心理治疗同样重要。大量临床事实证明“心疗”是攻克癌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科学的心疗有利于人体生命自组织能力的升华,治疗肿瘤心疗是前提,心疗做到位了,能使药疗发挥最好的疗效。

《健康之友》:您如何看待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郝学志:我觉的双方首先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就好比众所周知的婆媳关系,带着彼此包容度的心去看待,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医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观念,对患者充满仁爱之心,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奉献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与患者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本来应该是在同一战壕里的队友,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打垮病魔,有句话形容医生的品德叫“医者父母心”,不知从何时起,医患关系变得“一触即发”。难道医患关系就真的是一条不能逾越的鸿沟吗?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改进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令他触动的柔弱的部分。作为医务工作者,对待病人,我们要付出真心、耐心、诚心,责任心,从细节方面关爱他们。

虽然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不少医学难题迎刃而解。但医疗领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新的病毒不断出现,病种增多,即便医学再发达,医生再努力,一些“抢救无效”的不幸事例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不仅是自然规律,也是促进医院和医生不断探索医学科学的动力。因此,医疗技术局限性已经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疾病治疗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不理解,对医疗期望值过高,当心中存在不满时便辱骂、侵犯医务人员,这是违背道德伦理的极端做法,更是对医生基本人格的不尊重。

医学知识上的不对称性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现实而重要的一个原因。患者期待受到尊重和全面了解诊疗方案,而如果医生仅给患者提供模糊的、不全面的诊疗情况介绍,将使患者对疾病治疗选择无所适从。疾病本身带来焦虑情绪,患者在寻求解决疾病的过程中的紧张情绪使医患关系更加敏感。此外,患者的经济状况影响着医疗服务需求。

《健康之友》:那在您从医的这些年中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例吗?

郝学志:从医多年,肯定有让人难忘的经历,其中确实有一件特别难忘的经历。之前遇到一位特别年轻的妈妈,平时工作特别忙碌,比较拼命,平时不注意休息,有了宝宝之后突然检查发现自己患了癌症,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件事对于他们家来说就是天大的打击,所以我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要及早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真的失去健康时追悔莫及。

《健康之友》:我们似乎都知道各种疾病都要早发现早治疗这个原则,您做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您对我国国民提前对肿瘤的防治有何建议?

郝学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三分之二的癌症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期的排查治疗,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根治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而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综合防治经验表明,采取积极地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使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是一个漫长的多阶段过程,通常是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这一变化过程的诱因分为因化学、光照、辐射等外在因素和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及包括情志诱导、生活压力等在内的内在因素。在做好各项防护的同时,保持个人健康卫生习惯、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简短的采访结束了,郝大夫从事肿瘤防治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郝大夫除了对自己专业上的要求,对于如何与患者相处,与患者建立信任,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安心、放心,也下足了功夫。郝大夫表示,患者形形色色,要想帮助患者解决问题,除了足够的耐心,没有别的捷径。医者仁心,郝学志将一生致力于肿瘤的防治,希望用自己的双手,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福音,只为那年少时最初的梦想!

猜你喜欢

之友癌症医生
最美医生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藏家之友
《诗词之友》赠阅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藏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