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2020-02-11刘丽玲
刘丽玲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医医院,广东 梅州 514299)
冠心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也是中老年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疾病需要及时的接受有效的治疗,以促进疾病的康复,若是同时让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个体化康复护理,则可巩固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好转。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个体化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入组开始时间为2017年5月,结束入组时间为2018年5月,结合入组以及排除标准,研究人员选择150例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研究人员按照科学、合理、随机的要求,将入选的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两组患者各75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45~73岁,平均(55.68±3.12)岁,病程1~5年,平均(2.55±0.53)年;研究组患者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44~75岁,平均(55.75±1.55)岁,病程1~5年,平均(2.42±0.76)年;研究人员在符合伦理会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本次研究,将所收集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疾病;②进入研究前,完善各项基础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等,评估后无影响研究的指标;③完善体格检查后,评估后无影响研究的指标;④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好;⑤患者的意识、精神均可;⑥对患者进行充分知情后,患者愿意参与,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①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完全依赖他人协助;②患者的四肢功能、社会功能较差;③HIV携带者、梅毒等传染病患者;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⑤患者对研究充分知情后,表示拒绝参加。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个体化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康复护理:在手术前,由科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多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心理所想进行评估,对于出现负性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在了解原因后,采取鼓励、指导、引导等方式,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改善患者的依从性[1];②运动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较为稳定时,可指导患者采取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简单体操、慢跑、步行、打太极拳、跳体操等有氧运动,在每次进行运动锻炼前,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运动强度以及耐力,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康复锻炼计划,进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2]。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满意度评分表[3]:护理满意度评分作为评估护理人员护理效果指标之一,该评估表的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意味着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越高。
1.3.2在患者研究结束后,将患者肌钙蛋白I(TNI)、脑尿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统计记录。
1.4统计学方法:按照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研究数据使用SPSS20.00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护理满意度评分、TNI、BNP、LVEF、LVD,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TNI(ng/ml)BNP(pg/ml)LVEF(%)LVD(mm)护理满意度评分(分)研究组752.11±1.335412.54±143.4161.44±2.4170.53±2.4494.64±1.33对照组753.15±1.447314.54±122.5452.16±2.1161.22±3.1182.47±3.11t值4.594687.321825.090020.396731.1594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慢性疾病,必需的临床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预后效果的关键,个体化康复护理措施是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制定心理以及康复护理措施,以心理学以及康复学知识为基础,强调患者的个体主观意识,进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获得最佳的预后效果[4-5]。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个体化康复护理,护理满意度评分、TNI、BNP、LVEF、LVD,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冠心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评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