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2020-02-11李白
李 白
(达川区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类型,临床对该病症的治疗方法较多,药物疗法、体位冲击波碎石、手术疗法等均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前两者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手术治疗以往多见开放手术,不仅创伤较大,而且治疗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虽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但结石清除率并不十分理想[1-2]。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成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得以在临床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探究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此次研究将在本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选择78例进行分组治疗,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选择78例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9例,分组依据为信封法。纳入标准:①经研究确诊为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②经药物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效果不佳,或未经上述治疗但病程超过2个月;③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④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②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合并症;③存在精神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病患。研究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19~67岁,平均(49.5±4.9)岁;结石大小平均(17.4±4.3)mm;患侧:19例为左侧,20例为右侧。对照组男21例,女8例,年龄19~68岁,平均(49.6±4.2)岁;结石大小平均(17.3±4.8)mm;患侧:17例为左侧,22例为右侧。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可行性高。
1.2方法:研究组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采取膀胱截石体位,在患者患病侧输尿管内插入并留置F5-F6输尿管。将体位更改为俯卧位。在B超引导下进行肾中盏穿刺,若见尿液则证明穿刺成功。进行通道扩张处理,向患侧留置的输尿管导管内不间断注入生理盐水,并置入输尿管镜于肾脏集合系统或输尿管腔内,进行结石探查,找到后则可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操作,将结石充分击碎后,进行高压灌注以便将结石冲出体外,待结石取出后则可将肾镜取出,并进行肾造瘘管固定,在3 d后进行复查。对照组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进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体位同研究组一致。待麻醉起效后顺着尿管置入输尿管镜,找到结石后进行碎石操作,若有结石冲回近端则应使用输尿管异物钳将结石夹出,若有必要则需要进行再次碎石处理。术后为患者常规留置双J管以及尿管,术后1 d可将尿管拔除,术后1个月可将双J管拔除。
1.3观察指标:①结石清除率;②手术时间;③住院时间;④并发症发生几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此次研究中患者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结石清除率的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4.9%、100.0%,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结石清除率对比[例(%)]
组别例数结石清除率术后3 d术后1个月研究组3937(94.9)39(100.0)对照组3930(76.9)34(87.2)χ2值5.1865.343P值0.0230.021
2.2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研究组39116.7±15.410.3±2.1对照组3969.8±11.26.1±1.8t值15.3819.483P值0.0000.000
表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肾绞痛 发热感染总并发症研究组391(2.6)2(5.1)03(7.7)对照组391(2.6)2(5.1)1(2.6)4(10.3)χ2值0.157P值0.692
3 讨论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结石长期滞留不仅可能诱发感染,而且因受到机体对异物产生免疫反应的影响,患者较易出现输尿管狭窄或炎性息肉的情况,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临床常规药物治疗以及体外冲击波疗法对于该病症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进步,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术得以在临床推广应用[3-4]。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且不易引发并发症,尤其是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但对于上段结石尤其是嵌顿性结石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是因为该类型结石的体积相对较大,在使用输尿管镜碎石术进行碎石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结石移位的情况,碎石容易回流到肾盂或肾下盏,结石清除率相对较低[5-6]。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是一种在B超引导下进行的微创手术,该种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且可有效扩张输尿管上段,从而更利于结石的清除,自上而下的冲水形式也有助于避免结石反流,临床结石清除率相对较高[7-8]。在此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4.9%、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与输尿管镜碎石术相比,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更高。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显示对照组更短。证明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则未见明显差异,均较低。证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均较好,并发症发生几率均较低,但前者的结石清除率更高,但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较长,临床选择具体术式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