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剑川县退耕还林工作的成效、经验及展望

2020-02-11李珍龄

江西农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剑川县全县乡镇

李珍龄

(云南省剑川县护林防火办公室,云南剑川 671300)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国家和省州的支持帮助下,通过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先后完成退耕还林工程0.54万hm2。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促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剑川县的自然条件

剑川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南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介于北纬26°11′~26°41′、东经99°28′~100°04′,东西长58 km,南北宽约55 km,东邻鹤庆县,南接洱源县,西南与云龙县交界,西与兰坪县接壤,北靠老君山与玉龙县毗邻,全县面积2 237.87 km2。该县由于河流切割强烈,峰峦重叠,山高谷深,地形崎岖,形成高山峡谷,河川谷地纵贯南北,山脉、峡谷、盆地相间并列,是一个相对高差大的多山县,山地面积占90%以上。剑川县属于温暖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2.2 ℃,最热月平均气温18.9 ℃,最冷月平均气温4.4 ℃,年降水量759.2 mm,雨季(5-10月)降水占92%左右,干季降水占8%左右,平均相对湿度为71%,全年有霜日169 d,无霜期196 d,年日照时间 2 439.8 h。

2 剑川县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剑川县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2019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0.54万hm2,其中上一轮退耕地还林0.2万hm2,荒山造林0.2万hm2,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0.14万hm2,新一轮退耕还林26.67 hm2。项目涉及全县8个乡镇,惠及退耕户12 710户50 7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1 716 户 5 491人。

3 剑川县退耕还林项目取得的成效

3.1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剑川县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森林资源持续增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全县特别是山区乡镇以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使许多历史遗留的毁林开荒地通过退耕还林得到了有效恢复。同时,水土流失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普遍反映洪涝、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明显减少。截至2018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5%,活立木蓄积量979万m3,林地面积和资源总量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局面基本得到控制,正在呈现出“绿水青山永驻人间、生态文明精彩纷呈”的绿色景象。

3.2 有效促进农民增收(1)退耕还林及相关项目政策补助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2002-2019年,剑川县上一轮退耕还林兑现惠农以粮代赈495万kg,补助现金8 385.5万元,惠及8个乡镇68个村11 277户林农4.5万人,退耕农民人均享受政策补助1 863元。2012-2018年,实施完成陡坡地生态治理0.14万hm2,直接兑付农户补贴资金2 520万元,惠及全县8个乡镇33个村委会1 378户5 525人。2018年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6.67 hm2,直接兑付农户补贴资金48万元,惠及全县2个乡镇2个村委会55户221人。退耕还林及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的政策补助成为退耕农户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效解决了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2)退耕还林带动效应巨大。通过退耕还林及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全县新增以核桃为主,花椒、青刺、茶叶、蓝莓等为辅的经济林面积0.54万hm2,同时,通过实施以种植核桃为主的退耕还林项目,带动了全县的核桃产业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5.97万hm2,产量达2.82万t,产值3.5亿元。其他经济树种的经济效益也逐年上升,有效带动了全县农民增收。(3)后续产业资源不断扩大。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后,部分退耕户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积极探索林下资源开发,林药套种、林下养殖、农业生态庄园等林下产业悄然兴起。同时,各种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多,为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3.3 社会效益突显(1)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剑川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已由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转变,产量提高;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增长迅速,收益提升;养殖业比重不断加大,收入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增强了脱贫致富的紧迫感。(2)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由于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广大退耕农户生计无忧,对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退耕还林工程被广大退耕农民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扶贫工程”。(3)增强了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广泛宣传和工程建设呈现出的实实在在成效,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护林爱绿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促进了民风向善、团结友爱、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4 剑川县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的典型经验

4.1 建立组织机构,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剑川县成立了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退耕还林工作。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实施当地的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和部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并与项目实施乡镇、村、农户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4.2 注重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强的民心工程,工程实施的好坏取决于退耕农户对项目的认识和参与程度。剑川县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切实注重宣传,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广播宣传等方式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全面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4.3 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项目项目实施立足剑川县实际,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将退耕还林的重点落实在生态脆弱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贫困地区,采取了整体推进、逐步实施的方法,确保了治理一片,成效一片。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陡坡地生态治理和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充分结合全县脱贫攻坚现状,重点安排贫困乡镇、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实发挥了退耕还林项目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

4.4 尊重群众意愿,合理确定发展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剑川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确定造林树种。在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上,剑川县充分发挥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造林大户的优势,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

4.5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的管理水平结合项目实施,从种植及管理技术方面大力开展林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退耕群众对项目的造后管理水平,有效确保了项目建设成效。

4.6 加强管理,严格检查验收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后,剑川县不断加强项目管理,组织县乡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开展对退耕还林项目的检查,组织项目的补植补造工作。同时,剑川县严格项目检查验收及资金兑付等各项环节,并加强项目的档案管理,切实做到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据可查,确保项目经得起历史考验。

5 剑川县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存在的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标准高,任务繁重,剑川县工程实施后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仍然存在重种轻管现象,一些农户还存在粗放管理理念,任由林木生长,造后管理跟不上,加之缺乏管理技术,导致退耕还林成效不明显;(2)山区群众对退耕还林的认识不足,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差,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有待提高;(3)退耕还林工作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造成退耕还林工作的落实和推进难度大。

6 促进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的有效措施

(1)对以往的退耕还林工程加大督促检查及验收力度,强化措施,确保项目成效。(2)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退耕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科技培训工作,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有效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项目的后期管理水平。(3)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并将项目进一步向贫困乡镇、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切实发挥退耕还林工程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剑川县全县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剑川县森林资源特点与森林防火对策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剑川县发展民营经济问题探析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