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
2020-02-11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编辑部
2020,又是一个丰收年。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特别是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为应对风险挑战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可谓粮食足,天下和。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还有不少农民收入在“平均数”以下,收入有待进一步增加。在新发展阶段,只有深入实施农产品保障战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在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民族要复兴,我们又面临新的开始。我们还有路要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势必做好“三农”工作,这对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意义重大。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压舱石”作用,对稳定低收入人群的生计有重要作用。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上,农村的发展空间巨大、大有可为。
当今,“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对“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需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累宝贵的脱贫攻坚经验,借鉴应用以推进乡村振兴。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十七年连年丰收,使得中国发展的底盘进一步稳实。手中有粮,办事不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我国水稻、小麦自给率达100%,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耕地退化加剧,耕地资源更加紧缺。因此,农产品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确保粮食安全优先序,把“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落到实处,保障粮食安全,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好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问题,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努力建设好生态优美、百姓富裕的秀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