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高效栽培措施
2020-02-11徐巍
徐 巍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坪场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铜仁 554103)
辣椒种植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饮食息息相关。采用科学的辣椒栽培措施,不仅可以促进辣椒增产增收,而且能为人们的餐桌提供更高品质的辣椒食材。因此,针对辣椒高效栽培措施展开介绍。
1 辣椒播种种植技术
1.1 选地 正确选地是实现辣椒高效栽培的先决条件。在栽培辣椒之前,应该对土地和周围环境进行勘察,尽量选择附近有水源、土壤条件优越、前茬没有种植茄子、白菜、土豆、辣椒等作物的地块作为栽培苗床。辣椒苗床的面积设置为大田面积的1% 为宜。在播种前对苗床进行充分灌溉,选择黄茬时在田中施腐熟优质粗肥45 t/hm2、尿素225 kg/hm2、草木灰2 250 kg/hm2以及过磷酸钙750 kg/hm2,均匀施肥后翻地15 cm,将苗床表面耕耘平整,做宽幅高畦,以促进发芽以及根系的生长。畦长7~10 m,畦宽1.2 m,畦面宽85 cm,间距40 cm,沟深10 cm 为宜,将沟中部分细土暂堆到地头作为覆土[1]。
1.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也是辣椒栽培中非常关键的一步。首先,应该选择适宜的辣椒品种,辣椒的栽培方式主要分为早熟栽培、春夏露地栽培以及秋延后栽培3 种,应该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进行选种。早熟栽培应该选用低温适应能力强、耐寒、成熟时间早、产量大、坐果节位较低的辣椒品种;春夏露地栽培形式应该选用抗病耐热、植株生长力旺盛、优质丰产的辣椒品种;秋延后栽培应该选择苗期耐热性、耐涝性、抗病性以及后期坐果阶段耐寒性俱佳的辣椒品种。确定栽培品种后,应该先晒种,晒种完毕将种子放入辣椒种子5 倍体积的0.3% 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 min,或者10% 的磷酸三钠中浸泡20 min,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把种子捞出用清水洗干净,再用55℃温水浸泡种子,至水温降低到30℃左右时,再计时浸泡8 h。浸泡过程中,应该以适宜力度揉搓掉辣椒种子表面的保护膜,以助于种子吸收水分。在种子吸足水分后,将种子捞起沥水,并用洁净湿润的毛巾包裹起来,放到25℃~30℃的环境中催芽,发芽率达到65% 左右即可播种[2]。
1.3 播种 播种也是实现辣椒高效栽培的关键步骤。苗床的畦整理好后应该马上播种,每一畦面播撒干籽200 g,播撒时要保证种子均匀分布于畦面,用土覆盖后再盖90 cm 宽的地膜。拽紧地膜面使地膜的四个边平整,并覆土或用木条压盖严实。完成地膜覆盖之后,用塑料薄膜在畦上方搭建小拱棚,棚高55 cm 左右。整理畦面、播撒种子、覆盖薄膜的动作一 定要迅速,避免跑墒。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塑料大棚或者日光温室内采用小拱棚培育辣椒幼苗,白天温度把控在25℃为宜,夜间的温度控制在12℃~15℃。当幼苗出土率达到65%左右时就可以揭去地膜。白天12:00 温度上升时应该及时为辣椒苗降温,避免烧苗。培育辣椒幼苗的土壤含水量不宜过高,在辣椒幼苗萌发出2 ~3 片真叶时,如果土壤干燥可以用喷壶喷水;长出4 ~5 片真叶时如果干旱可以在沟内灌满水,使水逐渐渗透到畦内土壤中,尽量将水灌透以降低浇灌频率。当辣椒幼苗长出1 ~2 片真叶时,应该进行适当疏苗,去除弱苗,留下壮苗,同时拔除杂草,防止幼苗生长拥挤。辣椒苗植株之间的距离以3 ~4 cm 为宜,每畦留出1.7 万株左右辣椒苗,可以栽种面积约1 333.3 m2的大田。
1.4 定植 辣椒定植方法与辣椒产量密切相关,采用科学合理的定植技术,不仅能促进辣椒早发根、早发苗,也能为确定辣椒定植期以及进行辣椒定植后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如果定植过早,土壤温度低,会影响辣椒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所以,在定植之前应该挖沟晒土。辣椒定植时尽量不要伤根,可设立风障,采取前期覆盖等方法保障缓苗效果,促进早发。辣椒定植的最佳形式是平栽和沟栽,定植初期可以覆盖一层薄土,随着定植期延长再逐步培土成垄。最科学的栽植方法是双株或3 株一穴定植法,更有利于避免风害,增加辣椒的早期产量。辣椒的植株类型属于紧凑型,适宜高密度栽植,但是在实际栽植过程中也应该根据辣椒品种和生长期确定辣椒具体的栽培密度,通常辣椒的生产密度是4.5 ~6.0 万株/km2(双株),植株距离25 ~33 cm,行距50 ~60 cm。密植方式和栽植成活率密切相关,采用大垄单行密植、大垄双行密植和大小垄相间密植等措施都能达成比较理想的栽培效果。
2 苗期管理
辣椒栽培的苗期管理主要有4 部分内容。第一,温度。播种到出苗阶段需要较高的温度,之后再逐渐降温。当出苗率达到65% 左右时应该揭掉地膜,将地温控制在18℃~20℃。第二,水分。辣椒苗期不宜浇太多水,如果土壤过于干燥需要浇水,也应该避开气温较低的时间段,并且尽量选用储存的温水。第三,施肥。辣椒在苗期通常不缺肥,如果出现缺肥现象,可以用0.3% 尿素+0.2% 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喷淋辣椒叶面。第四,分苗。当辣椒幼苗生长出2 ~3 片真叶时就应该进行分苗。在分苗的前1 d,应该给苗床灌足水,并把辣椒分苗床浇透,划分出6 ~8 cm 的栽植沟,辣椒植株间的距离设置在6 ~7 cm。分苗后的5 ~7 d 是辣椒的缓苗期,这段时间白天的温度应该控制在25℃~28℃,夜晚温度控制在15℃左右,土壤温度应该保持在18℃~20℃。辣椒分苗通常在10:00—15:00,可以在幼苗上盖一层地膜,缓苗后根据实际情况揭膜[3]。
3 田间管理
辣椒栽培的田间管理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鉴于地膜的锁水作用,辣椒生长初级一般不会缺乏水分。在辣椒的生长中后期,应该根据墒情和不同时期的需水量合理确定灌水量、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如果灌水量过大或者灌水过于频繁,很容易导致辣椒植株早衰,降低辣椒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在辣椒的生长阶段,可以用0.5% 磷酸二氢钾与0.3% 尿素的混合溶液进行喷施。在辣椒植株开花后并结小椒时,每公顷大田应该追施75 ~100 kg 的尿素。在8 月末至9 月初时,应该对辣椒植株喷0.5%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辣椒早熟。
4 结语
合理实施辣椒栽培措施不仅可以保障辣椒高效生长,也能提升辣椒的产量。因此,在辣椒栽培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辣椒栽培措施,精心选地,采用正确的栽培方法和定植方法,加强苗期管理和田间管理,并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手段,提高辣椒栽培效率的同时,促进辣椒增产增收,从而创造更多的农业效益,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