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抗京欣西瓜春提早栽培技术
2020-02-11杨艳芹程志超姜汉舜
杨艳芹 程志超 姜汉舜
(1. 江苏省涟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涟水 223400;2. 江苏省涟水县农科所,江苏涟水 223400)
早抗京欣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培育的西瓜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中等偏强,耐湿,抗病性较好,果实近圆形,果皮墨绿色宽条带,果色粉红,肉质酥脆,纤维少,口感好,坐果性好,较耐低温弱光,早熟性好,较抗病,单瓜重4 kg左右。2016-2018年,早抗京欣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农业园区新品种示范基地引进种植,产量高、品质好,市场认可度高,适宜推广种植。现将其春季早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育苗
1.1 种子处理 播前选晴朗无风天气晒种1 ~2 d,可杀死种子上所带的部分病菌。后采用温汤浸种,用55℃的温水浸种,并不断搅拌,视温度情况适时加入热水,使温度保持在55℃,时间30 min,待自然冷却后浸种3 h。也可用药剂消毒,如用50% 多菌灵500 倍液浸泡1 h,后用清水冲洗,然后在30℃温水中浸泡12 h。待种子吸足水分,捞出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8℃~30℃环境下催芽。每天用温水将种子淘洗一遍,再继续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
1.2 播种及苗床管理 育苗棚采用大棚加小棚加保温被覆盖形式,选用50 孔穴盘,提前整好苗床,架设好电热线。播种时间一般在1 月中下旬,播种后加强保温,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8℃~32℃,夜间保持在20℃~25℃。幼苗出土至第一片真叶出现期间要适当降低温度,白天适宜温度为20℃~25℃,夜间适宜温度为15℃~18℃。子叶展开至第一真叶出现时,可在中午通风,维持温度为20℃~25℃。穴盘育苗基质易失水,要注意及时补水,在晴天上午用喷壶喷洒,缺肥时可用0.3% 尿素加0.1% 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同时注意防治苗期病害。定植前7 ~10 d 适当加大通风量和通风时间,进行降温炼苗,把温度降到15℃~20℃。苗龄40 d 即可选晴天进行定植。
2 定植前准备
有条件的可在冬前进行深耕冻垡,促进土壤疏松。提前进行精细整地施肥,定植前30 d,每667 m2施足优质有机肥2 000 kg,有机肥施用时应将一半肥料进行全田撒施,另一半施入施肥沟内,深翻耙平。播前7 d 每667 m2施45%硫酸钾复合肥40 kg,精耕细耙,并作宽1.2 m 的小高畦。应安装好滴灌系统后,在畦面铺好滴灌带。定植前15 d 左右定植棚要进行扣棚,以充分提高地温。
3 定植
当棚内10 cm 土温稳定在13℃以上,棚内最低温度5℃以上时定植[1]。选择冷尾暖头晴天定植。应选择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幼苗进行定植,按计划株距确定定植穴位,然后向穴内浇适量底水,待水刚渗下时即栽苗。定植深度以子叶距地面1 ~2 cm 为宜,每667 m2种植600 株左右。
4 田间管理
4.1 温度管理 定植后5 ~7 d,要加强保温,温度控制在30℃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5℃以上。缓苗后可开始通风,适当降低棚内温度。伸蔓期白天温度维持在25℃~28℃,夜间温度维持在15℃以上。开花坐果期需较高温度,白天维持在30℃~32℃,夜间维持在18℃以上,以利于授粉,促进果实生长。棚外气温达18℃以上时,要增大通风量,棚两侧同时通风,控制棚内最高温度不高于30℃。
4.2 湿度管理 大棚密闭环境下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应注意控制棚内湿度,一般相对温度保持在60% ~70% 为宜。可采用滴灌和铺设地膜等方式降低空气湿度,也可结合温度管理适时通风,浇水施肥后适当加大通风量。
4.3 光照管理 要保持棚内有充足的光照,可选用透光度高的PO 膜,注意保持棚膜清洁,且棚膜要定期更换,可将更换下的棚膜作为小棚膜使用。上午要及时揭去小棚上的覆盖物和小棚膜,及早见光。支架栽培时,要及时打杈和打顶,使顶端距顶部薄膜有30 ~40 cm 的距离,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4.4 整枝 西瓜蔓叶生长茂盛,如放任生长,易造成郁蔽。瓜苗抽蔓后要及时整枝,早熟栽培一般采用一主一侧双蔓整枝法。当主蔓长40 cm 左右时,开始抽伸侧蔓,当侧蔓长到20 cm 左右时,除保留一条健壮侧蔓外,其余侧蔓全部去除;在坐瓜节位上边再留10 ~15 片叶打顶。整枝要在瓜坐住以前进行,同时要注意摘除卷须、定向理蔓并加以固定,保证瓜蔓在田间有合理的走向,以利于通风透光,便于授粉和采收。
4.5 授粉留瓜 坐果节位在20 叶左右,同时要及时做好人工授粉。应于上午7:00—10:00 选择发育良好、生长旺盛的雄花,将当天已开放散粉的雄花摘下,将花瓣向花柄方向一捋,用手捏住,然后将雄花的雄蕊对准雌花的柱头,轻蘸几下,看到柱头上有明显的黄色花粉即可,一朵雄花可授2 ~3 朵雌花[2]。一般选择第二雌花进行授粉,有条件的可采用熊蜂授粉。一般授粉后3 ~5 d,瓜胎即明显长大,要优先在主蔓上留瓜;主蔓上留不住,可在侧蔓上留瓜。在支架栽培情况下,当瓜长到0.5 kg 左右时,要进行吊瓜,以防坠落。在地爬栽培情况下,应如拱棚栽培一样进行选瓜、垫瓜和翻瓜[3]。
4.6 水肥管理 缓苗浇足水,缓苗期后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地温提高,保证瓜秧健壮生长;在伸蔓期,可酌情浇水;开花坐果期严格控制浇水;幼瓜长到鸡蛋大时,可根据墒情及时浇水;当瓜长到15 cm 以上时要足量浇水;到瓜成熟前7 ~10 d 应逐渐减少浇水量,采收前3 ~5 d 停止浇水。伸蔓期适量施用催蔓肥,每667 m2可用尿素10 kg 左右,在两棵瓜苗中间开穴深施。幼瓜长到鸡蛋大小时施膨瓜肥,膨瓜肥可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在幼瓜鸡蛋大时每667 m2施45% 硫酸钾复合肥20 kg,第二次在坐瓜后15 d 左右时每667 m2施5% 硫酸钾复合肥20 kg 加硫酸钾10 kg,最好采用水肥一体化进行浇水和施肥。在西瓜生长期间可以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根外追肥。
5 病虫害防治
西瓜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白粉虱、瓜叶螨、蚜虫等。
5.1 防治原则 病虫害要坚持优先选用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结合采用化学方法的绿色防控原则。
5.2 农业防治 选用高抗、多抗性品种。合理轮作,特别是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对多种西瓜病虫害特别是土传病害可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通过种植水稻起到压碱洗盐作用,降低连作障碍[4]。培育健壮幼苗,选用嫁接苗。冬闲时进行深耕灭茬及晒垡,降低病虫基数。利用夏季空茬间隙进行较长时间的日晒高温闷棚,杀死土壤中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合理调控棚内温湿度,通过采用无滴膜、地面全覆盖地膜、膜下滴灌、高畦栽培等措施降低棚室湿度。及时摘去病叶、拔除病株并运至田外深埋。及时整枝,防止生长过密,改善通风条件。科学合理施肥,改善植株营养状况,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有条件的可采用基质栽培,可有效杜绝土传病害发生。
5.3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趋光性,用杀虫灯等进行诱杀,减少害虫卵量,降低虫口基数。在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发生初期于田间悬挂黏虫板进行诱杀。选用银灰色膜驱避蚜虫;在大棚通风口及出入口处增设防虫网。
5.4 生物制剂防治 如用阿维菌素防治害虫;用木霉菌等微生物制剂灌根防治枯萎病;用氨基寡糖素、菇类蛋白多糖、宁南霉素防治病毒病等。
5.5 药剂防治 猝倒病与立枯病可于发病前用45% 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 m2苗床用药500 g,密闭苗床熏烟,提早预防病害[5],发病初期用72.2% 普力克水剂600 倍液与15% 恶霉灵水剂500 倍液轮换使用,7 ~10 d 喷1 次,连续2 ~3 次。蔓枯病于发病前或初期用25% 咪鲜胺1 000 倍或10% 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 000 倍液喷雾,7 ~10 d 喷1 次,连续防治3 ~4次。枯萎病用每克含1.5 亿活孢子的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 g加水喷雾并灌根或用50% 甲基托布津调成糊状涂茎。炭疽病用50% 嘧菌酯悬浮液或50% 脒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喷雾,7 ~10 d 喷1 次,连续2 ~3 次。疫病于发病初期用58% 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64% 杀毒矾500 倍液喷雾防治,7 ~10 d 喷1 次,连续3 ~4 次。白粉病可于正常年份发病期提前15 d 进行喷药保护,可用10% 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 000 倍液进行预防,隔7 d 施用1 次[6],发病初用25% 戊唑醇水乳剂3 000 倍液喷雾。白粉虱用25% 噻嗪酮1 000 倍液或24% 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 倍液防治。瓜叶螨用5% 噻螨酮乳油1 500 倍液或15% 扫螨净2 500 倍液,隔10 ~14 d 防治1 次,连用2 ~3 次,注意轮换用药。蚜虫用80% 烯啶·吡蚜酮4 000 倍液、4% 阿维·啶虫脒1 000 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