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度盘点之“科技纺织”

2020-02-10牛方梁龙高华斌

中国纺织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技奖纺织工业军民

牛方 梁龙 高华斌

1,“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纺联科学技术奖含金量提升,首次增设技术发明奖,奖励体系日趋完善

为更好适应国家科技体制与科技奖励改革新形势,鼓励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纺织科技奖质量水平和打造纺织科技奖品牌,2019年度纺织科技奖进行了较大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奖项结构。一是增设了技术发明奖(一、二等奖);二是将“桑麻学者”纳入中纺联科技奖序列评选,更名为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三是将科技进步奖三个等级调整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至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形成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的奖励体系。

12月6日,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大会表彰了“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奖、学生奖、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等多个奖项。其中,科学技术奖共为86个项目授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5项,二等獎62项;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4人:浙江理工大学陈文兴教授、东华大学王华平研究员、北京服装学院王锐教授、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张国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科技奖的授奖比例大幅下调,仅为48%,低于往年60%,含金量明显提升。

●记者点评:顶层设计的自我革新

“纺织之光”中纺联科技奖是纺织行业内科技进步领域的最高荣誉,影响力巨大,也是纺织行业冲刺国家科技奖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次中纺联科技奖奖励体系的革新,也是为了更科学合理的对年度科学技术项目进行表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在奖励大会上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新时代纺织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科技工作需要高质量发展,科技表彰工作也需要高质量进行!

2,中复神鹰T1000级超高强度碳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通过鉴定

10月29日,“QZ6026(T1000级)超高强度碳纤维百吨级工程化关键技术”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该项目由中复神鹰牵头,东华大学和江苏新鹰游机械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刘杰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T1000级超高强度碳纤维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快市场推广应用。

中复神鹰自T700、T800级碳纤维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来,历时2年通过对T800级碳纤维制备工艺的系统优化提升,率先在国内实现了干喷湿纺T1000级超高强度碳纤维工程化,对于提升我国碳纤维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点评:国之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复神鹰T1000级超高强度碳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国产碳纤维行业的一个重要进步。碳纤维的国产化是几代人用血汗铺就的一条艰辛之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历尽万难。今天碳纤维的成就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每一个在寂寞的深夜寻找科研之光的科技工作者,给他们以希望,以信念。

3, “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5月31日,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委托,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浙江理工大学等单位完成的“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科技成果鉴定会。

“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提出了一种针织机驱动执行一体的原位控制方法,开发了集成针织机械智能化控制、规范化联网通信、信息化管理的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控制联网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各类针织数字化车间的快速响应;建立了基于工业物联网通讯规范OPCUA的针织机械设备信息化模型,实现了针织机械从物理模型到信息模型的读取和写入,突破了生产数据的实时交换。

●记者点评:智能化首先要标准化

“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制定了适应横机、圆纬机、经编机3大类针织设备联网要求的“针织机械联网通信规范”系列标准,可以广泛应用于针织机械行业,对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4,三联虹普携手华为云发布国内首个“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

2019年10月, 三联虹普携手TMT、华为云发布了“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该智能体解决方案v1.0主要针对化纤生产过程中预测能力欠缺、人工抽检难度大等问题,构建有预测能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来支撑未来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此次发布标志着化纤制造跨入机器智能时代,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工业互联网“端-边-云”协同计算模式有机融入行业核心装备及生产线上的一次重要实践,进一步推动化纤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记者点评:纺织AI时代还有多远?

当前,我国化纤行业制造水平还处于工业2.0与3.0 交汇,并向工业4.0迈进的阶段,而真正实现智能化是需要强大的数字化技术作为支撑,此次三联虹普与华为云的合作是核心装备与核心工业体系与领先ICT技术相融合的一次实验,未来可以有效地支撑化纤企业实现智能化基础支撑,有了这样勇敢的尝试,纺织工业真正实现机器智能指日可待。

5,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大会召开

12月20日,2019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大会(第30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会上发布了《2019中国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目录》和“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目录》将定期更新并向国家部委、军需单位、军工企业和行业内重点企业发放,对促进纺织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链协作,促进先进纺织科技和产品服务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纺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会有重要作用。

●记者点评: 纺织军民融合步入良性沟通渠道

近年来纺织科技取得快速发展,纳米、激光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与纺织产业日益融合,特别是一系列先进纺织新材料在安全防护、高端装备、先进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这样的行业背景,中纺联搭建了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的展示交流平台,这对促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纺织行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科技奖纺织工业军民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纺织之光”2018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37个纺织机械类项目入选中纺联2015项目计划
绿色环保型纺织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月度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