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教育问题研究
2020-02-10许常建
许常建
【摘要】国家中心城市面临诸多建设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突出。郑州与距离较近的武汉、西安等城市相比较,在教育投入、中高等教育、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匹配问题。随着郑州人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一定要加快对教育的投入、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实施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
【关键词】教育 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
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深刻把握全国发展大局、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适应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2017年郑州市制定《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行动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打造人力资源强市。培养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直接影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一、郑州市教育现状
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基础教育稳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师资队伍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投入大幅增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截止2018年底,郑州市幼儿园在园幼儿39.8万人,比上年增长1.7%。普通小学940所,招生16.4万人,比上年增长4.4%;在校学生91.7万人,增长5.1%;毕业13.2万人,增长5.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初中342所,招生14.1万人,比上年增长8.6%;在校学生40.2万人,增长8.7%;毕业11.6万人,增长6.1%。普通高中126所,招生6.8万人,增长4.5%;在校学生19.7万人,增长2.2%;毕业6.3万人,增长6.6%。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23所,招生12.5万人,增长5%;在校学生32.5万人,增长7.2%;毕业9万人,增长1.8%。普通本专科院校61所,招生32.9万人,比上年增长12.6%;在校学生99.3万人,增长6.2%;毕业26.4万人,增长7.8%。
二、郑州市教育面临的问题
郑州市教育事业虽发展迅速,但与距离较近的武汉、西安、天津市这三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较,仍面临着很大的发展问题。
1.基础教育资源严重短缺。2018年,西安市每所小学平均在校学生为647人,每所中学平均在校学生为931人;天津市每所小学平均在校学生为765人,每所中学平均在校学生为821人;郑州市每所小学平均在校学生为976人,超西安329人,超天津211人,郑州市每所中学平均在校学生为1280人,超西安349人,超天津459人,校均學生数量的提升,充分证明郑州市教育资源短缺。2018年,武汉市幼儿园在校生31.8万人,增长5.3%,小学在校生57.9万人,增长8.2%。郑州市幼儿园在园幼儿39.8万人,比上年只增长1.7%,普通小学在校学生91.7万人,只增长5.1%,在校学生数量增速的降低,也进一步说明教育资源的匮乏。随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郑州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2020年达到1100万人,2035年达到1350万人,人口数量剧增与现有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基础教育结构调整优化面临着新问题,城区与农村、老城区与新建城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高品质与低层次之间的基础教育差距仍然存在且有加剧之势。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普及率仍然偏低,公办幼儿园仅占30%,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且仍然不足,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办学展开和普及的还不够到位,新设区域高中教育资源紧缺。“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有加剧之势,短期内,现实存在的选择优质学校入学的情况难以有效缓解。
2.中高等教育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严重不匹配。2018年末武汉市在校研究生13.8万人,本专科在校生96.9万人。西安普通高校63所,在校学生127.13万人。天津市共有普通高校56所,全年研究生招生2.48万人,在校生6.81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52.33万人。郑州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仅12个,在校研究生仅3.02万人,普通本专科院校61所,在校学生99.3万人。在校研究生培养数量与西安市、武汉市、天津市相比,差距很大,还比不上武汉市的零头,这与近1亿常住人口的大省不匹配。高等教育发展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与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匹配。郑州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数量偏少,仅占地方高校总数的26%,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不强。郑州市属9所公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仅有1所基本符合国家品牌示范校达标标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含省属和民办)发展层次普遍较低,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基础更加薄弱。中、高等职业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专业欠缺,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性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社会建设与管理及文化产业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和能力素质不能满足需要。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统揽的国际商都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批国内外高端企业的引进,众多产业集聚区的建成,使领导型、管理型、谋划型、研究型、创新型、技术型人才异常紧缺。
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2018年郑州市市共有专任教师17.9万人,比上年增长5.1%;其中高等学校5.1万人,增长4.6%;普通中等职业学校1.1万人,下降4.3%;普通中学4.7万人,增长9%;普通小学4.1万人,增长4.4%;幼儿园2.8万人,增长5.2%。随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工作的全面展开,郑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人口涌进郑州,入学压力进一步增大,每年新建和改扩建学校达到30所以上,随着学校数量的增多,学校新招大批教师,使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虽然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并采取学区制、交流制,但优质教师资源仍然短缺,尤其是受国家事业编制“只减不增”政策的影响,大批新招的代课教师难以入编,严重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制约着教师队伍的优质快速发展。另外,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达标,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偏少,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1.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深刻认识教育事业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地位与作用,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第一,与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明确政府教育投入主体责任,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确保教育投入稳步增长;第二,探索建立生均公用经费调整机制,高度关注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资金,扶持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郑州市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达到高位优质均衡。第三,重点保障学前教育、高中多元特色化发展和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行城乡义务教育生均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免书作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次性救助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等教育民生工程,对在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继续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直至全部实现免费教育,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切实提升郑州市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2.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地方高等教育。第一,为进一步扩大郑州地方高等教育规模和提升郑州地方高等教育层次,逐步建立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在稳步发展现有地方高等教育学校的基础上,采取“拓展、引进、联合办学”等方法,加大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力度。第二,采取“政府搭台、自主办学、资源共享、产学研融合”等方法,通过建设校区、分校、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基地)、国际化人才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第三,积极引进国内和国际“双一流”的高等教育名校、名专业、名师,在郑东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高新区等规划建设中外高等教育园区与教科研院所,打造适应区域和城市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支撑体系和文化、教育、科技平台。第四,重点支持郑州大学等在郑州影响较大的高等教育院校創建国家“双一流”大学。
3.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第一,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第二,从行业企业中聘请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鼓励支持广大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历练,更新提高技术技能。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能手参与,引领带动“双师型”教师成长。第三,通过启动创新创业重点培育项目,强化校企、校地和院所合作,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孕育一批有市场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举办创客大赛,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的大学生。
4.大力引进和留住各个层次的优秀人才。第一,为满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实施更加开放、更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开展人力咨询联合会议,审视产业规划发展方向,识别企业紧缺人才诉求,议定重点引进的人才类型,开展人才举荐项目多样化引进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一批能够承接重大任务、取得尖端成果、做出卓越贡献、形成“塔尖效应”的顶尖人才。第二,完善针对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医疗、户籍、配偶安置、出入境等配套服务政策,推进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政策和通关便利措施落实。第三,出台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办法,激励全社会参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建立本地人才关键技能列表,与本地龙头企业、行业带头人、行业协会等进行协商,预测重点行业的未来人才技能需求,定期发布关键技能列表,指导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体系设计。第四,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创新评价标准和办法,完善创新人才技术入股相关政策,建立完善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收入分配制度。
参考文献:
[1]侯爱敏.挺进国家十大中心城市郑州优势明显底气十足[N].郑州日报,2016-03-10.
[2]郑波,夏先清.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N].经济日报,2016-11-14.
[3]田美玲.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武汉为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4]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年).中商情报网,2017-2.
[5]2018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郑州统计网,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