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行者徐玉坤:古稀之年,继续朝着梦想狂奔

2020-02-10雷若彤

科学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帐篷

雷若彤

梦想走完世界五大洲,在路上每天平均骑行12小时

“咱们随便在路边安静的地方聊就行,不用纠结于地点和形式,我这人就是随遇而安。”

在2019年11月中旬,第一次见到徐玉坤,他便这样说。花白的络腮胡子、不胖不瘦的身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还有笑起来能露出牙齿的开朗神情。11月的北京,气温已经偏低,他只穿了一件略厚的格子衬衣和一件军绿色帆布马甲,下面是一条军绿色帆布户外运动裤和登山鞋,头上还绑着一条别人刚送给他的户外头巾。

徐玉坤说,十几年前的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肠胃病,通过骑行,病几乎痊愈了。尽管年龄增长,但身体却变得更加硬朗健壮。

2019年4月1日,徐玉坤从洛杉矶出发,走上美国40号洲际公路。一路上,他每天四点起床、五点吃饭、六点上路,一直到晚上八九点天完全黑下来才找地方睡觉,平均每天骑行12个小时。在独自骑行了110天后,2019年7月19日,徐玉坤终于骑行到达加拿大多伦多。

这次来北京,徐玉坤是为了下一次骑行非洲的计划做一些准备工作,最主要是筹集经费,当然还有办理护照签证、打各种疫苗、寻找更好用的充电宝等。对于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他心中早已条理清楚。

“目前为止,我亚洲走了7个国家,欧洲走了15个国家,澳大利亚走了外围大半部,北美走了美国、加拿大。非洲和南美洲都没去,如果这两个地方都去了,五大洲就齐了。”徐玉坤现阶段的梦想,就是骑行走遍世界五大洲。

2018年10月,在上海世界旅行家峰会上,阿联酋王子为徐玉坤颁发了最佳环球旅行成就奖奖杯。年轻人骑行这么多地方尚且难以想象,更何况是一名六七十岁的老人。大家都很好奇,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定信念坚持骑行?

“60岁以前我是农民,60岁以后我想当个旅行家”

2007年4月7日深夜,60岁的徐玉坤瞒着家人独自离家,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骑行之旅。为了不让家人发现,他也有周密的计划——提前偷偷把准备好的骑行装备放到朋友家,然后不辞而别。第二天,他才敢给老伴儿打电话,告诉她自己已经出发了。

这不是徐玉坤第一次上路,早在1999年他就准备过一次。当时徐玉坤的四个孩子中还有两个没结婚。“我准备了很多装备,高兴地跟家人说我要上路了,但全家人都不同意,开会‘弹劾我。”第一次上路失败了,第二次徐玉坤才想出了半夜逃跑的法子——他害怕家人再次阻拦。

“出逃”成功,徐玉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一路北上,骑行到北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一直到漠河北极村。之后,他办理了护照,2011年9月末,徐玉坤从昆明出發经西双版纳磨憨口岸出国到达老挝,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骑行,即东南亚国家。

2014年6月,他从北京坐飞机到莫斯科,再转机到法国巴黎,下飞机后将自行车装备好开始了他的欧洲骑行旅程,历时三个月。

2016年9月,他从郑州出发,坐飞机到达厦门,再飞澳大利亚,然后从达尔文市出发,沿澳大利亚国土自西向东骑行回悉尼,历时两个多月。

从60~72岁,这12年间,徐玉坤的骑行总长度达到11万多千米。他数了数,自己这些年一共骑坏了6辆自行车。至今,他已走完了全中国除了台湾以外的33个省市区;走完了世界四大洲的25个国家。

走出去看看世界的念头,徐玉坤早就设想好了,想了半辈子。

“我是一个地道的河南农民,只上了五年小学就辍学了。”徐玉坤1947年出生,5岁丧母,13岁开始照顾双目失明的父亲,一照顾就是30多年。“我在农地里干了一辈子,有一句话叫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形容的就是我,我哪也没去过。”

一开始,徐玉坤把自己的骑行环游计划告诉老伴儿和四个孩子时,家里谁都不同意。他便继续等,等到60岁,四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孩子们跟他说:“你可以休息了,以后不用干活了,好好安享晚年多好。”

徐玉坤不想再等了,年纪越大,愿望便越来越强烈。“60岁以前我是农民,60岁以后我想当个旅行家。”徐玉坤说。

坚持自学,用自己写的故事办展览筹路费

对徐玉坤来说,户外骑行并不是莽撞的突发奇想,他明白,这不是仅有一腔热血就能做成的事情,需要广泛的知识和过硬的能力。

尽管没上过几年学,但徐玉坤一直没停下过学习,不仅给自己“武装”了各个领域的知识,还练就了一手好字,就连智能手机也比同龄人用得“溜”,写文章也挺拿手。每次出行前,他都会自己手绘一张地图,标注好自己的骑行路线,待旅途完成后还会制作骑行手札。

2016年,徐玉坤完成了澳大利亚骑行后回到河南老家暂时休整,因为他需要筹集下一次出国骑行的旅费。经费一直不太宽裕,这一度让徐玉坤十分苦恼,不过,这点困难是难不倒他的。徐玉坤在南阳市中心的天润广场看到人们支摊子在卖小商品,这幅人多热闹的景象让他萌生了办展览筹集经费的想法。

于是,徐玉坤开始在广场上办展,展示骑行过程中的照片和印章,同时还有他自己写下的小故事,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写字儿功底也派上了用场。“靠山吃山,靠路吃路,没法我就想法。最后我就在展览上卖我的小册子,十篇游记弄成材料钉到一起,组成一本小册子。”这样的原创小册子,徐玉坤定价10块钱一本,一点一点攒路费。

全部行头重达40千克,有些还是手工自制

比起许多户外爱好者,徐玉坤的行头不算最专业的,却是他自己用着最顺手的。还有许多装备是自制的,比如骑行时使用的户外背包和雨衣,都是他“独家出品”手工缝制的。

徐玉坤的背包最重的时候有40千克,最轻的时候也有30千克,里面装的家伙什儿非常齐全。如果仔细数能数出80来种,小到针线盒、印章本,大到做饭锅、帐篷都一应俱全,他的特制户外包能完美地装下所有的东西。

“我的雨衣是塑料布的,宽度大约有一米多、长短大约两米多,把中间挖个洞,头能钻过去,这样的话前头、后头都足够长,正好能把我的车头和后面驮的大包都挡住,下大雨我都能保证继续前行。”

一辆单车、一个人,一顶帐篷遮风御寒,一口铁锅解决野外吃饭,还有一面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旗子,徐玉坤的旅程全是穷游。“其实我的旅程很艰苦,吃大饼、喝泉水、扎帐篷、睡荒野,我就是这样过来的,走出国门同样是这样,克服了很多困难。”

北美骑行遭持枪威胁,也曾招来当地警察

在国外骑行时,因为经费有限,徐玉坤几乎不住宾馆,都是找地方扎帐篷。每当夜幕降临,就到了徐玉坤物色合适夜宿地点扎帐篷的时候,睡不安稳也是常有的事。

美洲骑行的某天,徐玉坤到了一个人烟稀少的村子,看到不远处一栋房子旁的农机修理大棚,他见没人,便走进去想稍作休息。刚闭目一小会儿,他突然听到门口一声大喝,一辆车开进车库,车大灯直直地照着徐玉坤,十分刺眼。对方显然有些受惊,拿起枪指着徐玉坤并大声喝止。徐玉坤赶忙拿出随身带着的双语介绍本子给对方,想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行程目的。没想到这个方法并没奏效,对方继续喝令徐玉坤赶紧离开,无奈之下,徐玉坤只好在深夜另谋落脚的地方。还有一次面对枪口,是因为徐玉坤进入了公路边一处人家的停车棚。

窘迫时刻有过,但温暖的时刻也是经常有的。有一次在法国,徐玉坤沿着公路骑行到了一个小村庄。天色已晚,食物吃完了,手机电也快用完了,徐玉坤便把帐篷扎在村庄中心的小广场。一筹莫展之时,两个当地女青年过来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我把我的困难通过手机翻译和她交流,她给我送来了吃的,把我的两个充电宝拿回家,帮我充了电。第二天送来的时候,还给我送来一条围巾,我心想这么热给我条围巾做什么呢,但一想到这是纪念品,我就很愉快地收下了,现在还把它放在屋里。”

“我心里没有别的想法,就只管往前走”

除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徐玉坤需要战胜的还有更为严酷的、长时间的独自骑行,孤独、饥饿、未知,一切困难都需要自己克服。

2011年4月,徐玉坤正独自在新疆罗布泊骑行,天已擦黑,他想找个地方歇脚扎帐篷,于是把目光锁定在了桥下涵洞。徐玉坤推着自行车和车上的装备往坡下走,感觉坡异常地陡,隐隐有些不安。果不其然,刚下到桥底,他就发现桥洞下睡了一只大黑熊。

“我离它只有一两米远的样子,它的轮廓、毛发我都看得清清楚楚,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往回跑。”徐玉坤吓坏了,悄悄地把自行车调头,赶紧推着车往桥上跑,一刻也不敢停,“那个坡原本是很陡峭,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来的。”

由于不确定是不是进了熊的聚居区,徐玉坤不敢停留,就這样一直跑到半夜两点,才敢停下来扎帐篷睡觉,这才发现身上的衣服早就被汗打湿了。

“没有什么事能打得倒我,我感觉已经宠辱不惊”

徐玉坤经常在网上看网友给自己的留言,内心觉得感激。“网上大家都赞美我,这让我十分感激。”只有徐玉坤自己最清楚,他的12年骑行生涯中,人们看他的眼光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没少受讽刺挖苦。在村上,几乎没一个人说我好,包括家人和村里的人,说难听点基本上就是‘吃饱撑的这种话。但我自己知道,我不是神经病。”

十几年间,徐玉坤感觉自己的变化除了更健康强壮的身体,还有不断变化的思想和更加宽广的胸怀。他坦言:“没有什么事能打得倒我,我感觉已经宠辱不惊。”

徐玉坤有着想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新时代老农民形象和力量的想法,他带着“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绿色理念走遍世界,也想让人们明白,一个人的潜力究竟能够挖掘到多大。

“有人说吃饱是幸福,有人说不用干活是幸福,这两个我都有,但这不能安慰我的心。”徐玉坤用最朴素直白的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火焰。

一如最初,却从未结束,徐玉坤再一次踏上了一直向前的路途。

“我想用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做两辈子的事。”

猜你喜欢

帐篷
星月夜露营
帐篷
带上帐篷去旅行
没有帐篷的冬天
星空下的奇遇
在户外过夜
美国水上帐篷
帐篷房屋
“帐篷城”
好主意